正文 第3章 鄭國霸業(1 / 3)

烽火戲諸侯

這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點,中央政權被削弱了。伴隨著鎬京的陷落,舊秩序結束了,出現的是一個分裂、混亂、不安、內戰頻仍的時代。

透過重重曆史迷霧,我們再仔細看這段曆史,我們會發現在戰火和硝煙背後隱藏著的秘密。如果隻是蠻族在驪山下襲殺幽王,一旦蠻族退卻,新的統治者出現,西周王朝並非不能挽救。最重要的是在周王室統治下的地區,除天災人禍之外,原來的社會秩序,也正在悄悄改變。高岸為穀,深穀為陵,反映的不單是震災,也是對社會大變動的比喻。在岐山董家村出土的一批銅器,上麵的銘文就深刻折射出當時社會的變遷。銘文表現的是矩伯和裘衛兩個係族的消長,及其在周室封建社會秩序上的影響。

裘衛是西周掌管製皮作裘的小官

這批銅器,出自窖藏,屬於一個家族曆代的製作。銘文中的器主,裘衛是最早的一代,公臣大約是第二代,旅伯、旅仲是第三代,時代最晚的是榮有司爯。裘衛的職務,根據銘文中提到的不少皮件,大約是西周中晚期掌管製皮作裘的小官。屬於裘衛的四器,大約在共王、懿王時代。公臣可能與裘衛世代相接。旅伯的官位是膳夫,旅仲是他的兄弟,他們的時代是宣王時代。匜中的伯揚父也是西周晚朝人物。榮有司爯則在幽王時。這個家族,由其嫁女媵器的銘文判斷,屬於贏姓。秦趙的先祖都是贏姓,是由東方調來防邊的部族,主要從事畜牧事業相關的產業。製作皮裘,也就很可能是嬴姓畜牧工作中的一個部門。

矩伯是周室的貴族,號為邦君,又有“矩內史友”,足見是周室的重要大臣。這位矩伯卻窮得必須向裘衛家借貸。在周王建旗大典上,矩伯必須到場,矩伯用田地向裘衛家換來了必須用的瑾璋和幾件虎皮、鹿皮的皮飾。這些物品顯然很貴重,玉件價值八十朋,皮貨價值二十朋。交換的物品是田地,可是卻用貨貝的數量來計算代價。兩年以後,又進行了第二次交換。這次裘衛為了替王室服務,得到了“邦君厲”的同意,用五片田地,換取後者靠近兩條河川的四片田地。

九年衛鼎的銘文,則是裘衛矩伯間第三次交換的紀錄。“佳九年正月既死霸庚辰,王才周駒宮,各廟,眉敖者膚為吏,見於王。王大黹。矩取省車:虎、、畫、帛轡乘、金麃。舍矩薑帛三兩。乃舍裘衛林裏。氒隹林。我舍陳大馬兩,舍姒,舍有壽商貈裘、盠。矩乃粦令壽商意曰:履付裘衛林裏。則乃成四。小子具,壽商勠。舍盠冒梯皮二,縱皮二,舄皮二,朏帛金一反,氒吳喜皮二。舍、瑈,東臣羔裘、下皮二,受。衛小子家逆者其賸。衛臣朏。衛用乍朕文考寶鼎。衛其萬年永寶用”。周王接見眉敖獻俘的使者,矩伯又向裘衛索取了車輛、車馬用的皮革飾件和用品。裘衛又送給矩伯的夫人三兩帛,換取了裘衛在顏家山林中獵獸的權利。裘衛又送了顏家山林的直接領主夫婦兩匹馬和不明物品為禮物。顏家的有司(管理人員)幫助裘衛獵獸。事畢後,裘衛又贈送這些有司一大堆各式各樣的皮貨。

矩伯又向裘衛索取了車輛,車馬用的皮革飾件和用品由這三次交換看來,周室的大臣窮乏不堪,甚至不能擁有像樣的車馬、玉飾、衣著。為了撐場麵,矩伯必須用田產和山林的狩獵權,向不足稱道的小官交換貴重的物品。裘衛是暴發戶,不僅能供給封君所需的物品,並且還可以製作銅器,以為紀念,其實際的財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裘衛的後人,地位一代比一代高。旅伯是旅邑人膳夫,是旅地的地方官員。如果是王室的膳夫,則更是出納王命的內廷高官了。公臣是虢仲手下“司朕百工”的大總管,而虢仲正是厲王時代的執政,榮有司爯則是榮公手下的家臣。榮公當是《國語》中的榮夷公,是厲王極為信任的大臣。旅伯的妻子是毛仲姬(旅伯鼎),裘衛的曾孫女(或孫女)浸嬴嫁給成伯孫父(成伯孫父鬲)。毛伯與成伯,都是西周姬姓的頭等世家。裘衛一族以司裘小官起家,數代之後,竟然能與毛成通婚,其社會地位之高,已可想見。

東遷後,周王朝的版圖現在隻剩下中原地區,首都也隨著縮小,隻剩下洛邑周圍約2萬平方公裏的彈丸之地。而在此彈丸之地中,又要安置在關中不能立足,而一起東遷的一些破落領主。這些得到新領地的領主當然一如往昔地聽命於國王,但縮小後的王畿,使國王的財源和兵源都大大地減少了,而且一天一天的趨於枯竭,再沒有力量支持原有的威嚴,原來威壓下的各領主遂產生自行擴張領土的野心。

第一個野心家是位於黃帝姬軒轅故都(河南新鄭)的鄭國國君姬掘突,他自己狹小的疆域已經裝不下那顆膨脹的心。尤其是在目睹周王室衰弱後的窘困,他的野心更是無法遏製。在亮出獠牙前,他首先是運用一些計謀來麻醉自己的對手,他把女兒嫁給離他領地隻有100公裏的胡國(河南漯河)國君。不過即使是這樣他覺得還是不夠,接下來的一項計謀成功的麻痹了胡國上下。

姬掘突把女兒嫁給胡國

公元前763年,姬掘突召集大臣,討論擴張的目標,黴運當頭的大臣關其思說:“胡國最近,是最好的目標。”雖然這位大臣看出了國家的大政方向,卻沒有看出姬掘突這麼問的險惡用心。當時姬掘突暴跳如雷,大吼道:“鄭、胡兩國有長期的友誼,胡國領主又是我的女婿,你怎麼可以有這樣不仁不義的想法,簡直天理不容。”說完就把這位忠心的大臣斷為兩截。胡國的領主聽說後非常感動,於是在邊界不設防了。然而,不久之後,姬掘突發動奇兵,殺入胡國領地,把胡國滅掉。

和睦的封國關係如同兄弟

周王朝中央政府對這種封國兼並封國的震天大事,居然沒有半點反應,鄭國吞並胡國於是成為炸毀周王朝的導火索,各地大小領主以前一切軍國大事都要聽從王室的安排,就像家裏麵的一群孩子因為有父母親的管束,所以大家相安無事,哥哥不敢搶弟弟的蘋果,弟弟也不會想著哥哥的糖果。現在他們突然發現這個保護神竟然不靈了,大國的領主於是開始呲牙裂齒、目光凶狠地看著周圍的鄰居,小國的領主則自然整日膽戰心驚,立馬開始檢查起自己的盾牌是否結實。從此封國與封國間,欺詐火並,層出不窮,形成一種險惡的社會關係。

曆史年輪圈定到公元前8世紀70年代,中國進入了春秋時代,失去強權統治的華夏大地,變成了爭霸戰爭的場地。

一、春秋時代

公元前8世紀70年代,中國進入春秋時代。

中國是一個史學發達的國度,這個傳統從到中國的周王朝時期更是得到了極大的發揚,當時周王朝所屬的每一個封國,對自己的本國曆史進行了詳細記載,但這些史書中隻有魯國史留傳下來。魯國史被稱為《春秋》。而留傳下來的魯國史,是從公元前722年開始的。史學家於是就將這時候,直到公元前481年,共242年的時間,稱為“春秋時代”。這是一個人工的劃分——猶如“世紀”也是一個人工的劃分一樣,事實上整個社會劇烈的變動,應該是從周王朝東遷開始。但中國曆史學者在20世紀前,全部屬於儒家學派,他們一直使用這種說法,在沒有發現這種劃分有重大壞處前,我們還使用這種說法。

春秋時期的頭20年,也是公元前8世紀的最後20年。由鄭、胡兩國事件為時代主題的國際社會,將這個時代的特色充分的顯現出來。

公元前719年,衛國(河南淇縣)政變,這是有文字記載的第一次封國內部發生的政變。衛國領主衛完,要到首都朝見國王,他的弟弟衛州籲跟首席謀士石厚,在餞行宴會上,將衛完殺了,衛州籲奪取了國君的位子。石厚的父親石碏是一個具有典型忠君思想的大臣,他決心為他的主君報仇。

他首先利用兒子和衛州籲的關係,向衛州籲提出一個委婉的意見。他說:“您雖然已經成了國君,但沒有中央政府的確認,其他人會心有不平。”假如想得到中央政府的確認,他說:“最好是您親自去首都麵見國王,如果國王同意和您相見,就等於認可了您權力的合法性,到時候天下都知道了,您的地位就牢固了。但一旦國王拒絕麵見您,就會取得相反的效果。”這位一心為主君複仇的臣子為了使衛州籲相信自己的同意自己的意見,接下來講出讓國王一定麵見的途徑。他說:“陳國(河南淮陽)領主媯鮑對國王十分尊敬,國王同樣十分敬重他。而我們和陳國的關係一向很好,您如果親自去陳國,請媯鮑先向國王講明理由,那麼國王會相信我們的。”因為石厚是石碏兒子的原因,所以衛州籲完全相信他的意見。但他們沒有料到石碏跟媯鮑秘密聯絡設下圈套,等衛州籲一到陳國,連同石厚一齊被陳國逮捕處死。

這次政變最後之所以被消滅,完全是依靠忠君觀念的延續,但沒有中央政府為後盾,終究無法製止社會中崛起的各種破壞原有基礎的因素。所以在衛國政變失敗後,政變像瘟疫一樣迅速傳染,在各封國領地內不斷發生,無法遏止。

公元前712年,衛國政變7年後,自認為最文明、最優雅的魯國(山東曲阜),也發生政變。老國君姬弗湟離開人世的時候,原配妻子所生的兒子姬軌還在繈褓中。貴族們認為偏房所生的兒子姬息姑,年齡夠大,還有賢能的名聲,就推舉他繼位。而姬息姑具有中國古人那種寬厚的仁者風範,在他掌握領主大權後還經常自我提醒說:“這寶座是我弟弟的,等他長大,就還給他。”姬息姑管理魯國12年後,姬軌也長到十多歲了,姬息姑準備退休後隱居,所以先在郊外建築別墅。

姬息姑的別墅

誰知道就在他決定退休的那一年,大臣姬翬自認為時機合適,於是向領主姬息姑要求當宰相。姬息姑想賣個人情給弟弟,便說:“我弟弟馬上要上台了,你不妨直接求他。”姬翬以為姬息姑貪戀領主的權力,故而想試探大臣的忠心。姬翬馬上獻計說:“古人常常說:‘利器要拿在自己手上,絕對不可以給別人。’您弟弟快要繼承領主的位子,這恐怕對您不利,最好把他殺掉,才能消除後患。”寬厚的姬息姑聽說後大吃一驚,立刻反駁說:“你怎麼說這種話,你一定瘋啦。別墅建造好,我就退休。領主的位子始終是我弟弟的,我不能霸占他的東西。”姬翬立刻發現自己已經坐到火爐口上,一旦姬軌即位,聽到他有這種陰謀,他就要掉到火爐裏了。於是他乞助於惡計,乘夜告訴姬軌說:“你哥哥見你長大,今天特意喚我進宮,教我殺你。”但他保證說:“我當然不會做出這種肮髒齷齪的事,不過你如果打算自救,隻有先下手為強。”姬軌感激涕零說:“我幸而不死,一定請你當宰相。”姬翬大喜若狂,率軍突襲皇宮,殺掉姬息姑。

宴會上大臣華督見過孔父嘉的妻子後就變得神魂顛倒魯國事件兩年後(公元前710年),宋國又發生一次(河南商丘)政變。宋國領主子與夷和他的軍隊統帥孔父嘉是好朋友;而孔父嘉的妻子特別迷人。在一次宴會上大臣華督見過她之後,就變得神魂顛倒,可是她身份高貴,華督不能像對待奴隸和對待平民一樣,直接搶奪而去。而且作為軍隊統帥有很強的武力後盾,同時孔父嘉是領主的好友。這一切在表麵上看來,孔父嘉是難以撼動的。但華督是個善於抓住機會的人,當時子與夷的堂弟子馮正流亡鄭國,華督於是便與他秘密聯絡。正好孔父嘉積極訓練軍隊,要去打獵。華督散布謠言說:“孔父嘉跟鄭國作戰,總是被打敗。現在又要前往報仇。這隻是他私人的怨恨,宋國人民何罪,受這種苦難。”在有計劃的煽動下,軍隊嘩變了,華督就率領士兵擊殺了孔父嘉,並順便把領主子與夷一齊殺死。然後子馮登上國君的寶座,而華督如願以償地得到孔父嘉的妻子。

因妻子美麗迷人而使得丈夫遭到殺身之禍的,孔父嘉是中國史籍記載的第一人。但因美女而導致政權顛覆、王朝覆亡和國家崩潰,卻不是第一次,以後更經常出現。我們可以看到風華絕代的女子對曆史的衝擊所造成的悲劇景觀,以及這種衝擊所包含的意義和啟示。

地處中原要道的中國鄭國,出人意料地崛起,成為春秋時代第一個強國。然而自身的先天缺隙以及內部的不和使得這個國家的輝煌很快湮沒在曆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