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鄭國霸業(2 / 3)

一、莊公圖霸

鄭莊公(公元前757—公元前701),叫姬寤生,是鄭武公的長子,公元前744年繼承他父親鄭國國君和周王朝宰相的職務,他是春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統帥。

周王朝東遷後,王室衰弱,無力控製諸侯。各封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這個世界隻有強者才能生存。強者們竭力向外擴張,中原地區就成為大國爭霸的場地。在中原地區首先爭霸的就是姬寤生。公元前769年、公元前767年,先後吞並東虢(今河南滎陽東北)、鄶(今河南密縣東南)。

鄭國地處中原正中的交通要道,經濟條件良好,交通便捷,因此國家實力增長特別快,迅速在周圍的小國家中脫穎而出;加以鄭國領主還兼任周王朝的大臣職務,擁有先天政治優勢,鄭國毫無疑問會成為春秋初期的主要強國之一。姬寤生繼位後,便先肅清了國內分裂勢力,平定了共叔段之亂。

他的父親當上領主10年後,娶了申國領主的女兒做夫人,所以人家叫他的夫人武薑。據說因為他的母親在夢中生下莊公,所以取名寤生。也許是生莊公時難產,武薑就不太喜歡姬寤生。後來武薑生有生了一個兒子段,生段的時候很容易,所以武薑十分喜歡段。姬寤生的父親在當了27年領主後,壽命就快要到頭了。臨終前武薑想讓老領主把位子傳給小兒子段,不過老領主雖然人就要死了,腦筋卻不糊塗,他沒有同意,當年老領主死了,姬寤生繼承了他父親所有的遺產和權力。

老領主死了,姬寤生繼承了他的遺產和權力

武薑雖然沒有讓小兒子登上領主的位子,卻積極為小兒子謀劃未來。她先是讓姬寤生把地勢險要的製(今河南滎陽西北)作為段的領地,遭到拒絕後,就請求姬寤生把京邑(今河南滎陽東南)作為段的領地。而這個小兒子也是對領主的位子羨慕不已,為了奪取領主位子,囤積大量的戰略物資,不斷修建軍事設施,同時擴充軍隊,生產武器,並不經過鄭國政府的同意就把臨近的兩個城市占據,將他的勢力範圍延伸到鄭國東北部的廩延(今河南延津北)。到了這個地步,段奪權的意圖已顯露無遺。但他沒想到,他的一切行為都在鄭莊公的算計中,姬寤生對這個弟弟實行的是欲擒故縱的策略。

段認為時機成熟了,便開始正式武裝叛亂。他計劃就是首先攻取鄭國的都城新鄭,而他的母親就是內應。在段的形跡正式暴露出來時,堅忍的姬寤生認為時機成熟了,於是命令大將子封(公子呂)率領精銳的戰車部隊攻打京邑。因為段擴軍而不斷受到剝削的京人,趁機與正規軍合作將段逐出京,段不得不率叛軍退守鄢邑。姬寤生決定斬草除根,又親自率軍攻克鄢,徹底將叛軍擊潰。段最後逃到共國(今河南輝縣)。鄭王國的內患至此被清除,姬寤生的眼睛開始瞄準了周圍的鄰居。

他采取的是遠交近攻的戰略,聯合對其威脅不大的、距離較遠齊、魯等大國,一起壓製鄰近的衛、宋等國。姬寤生從平定國內叛亂到他去世的21年(公元前722—前701年)間,發動侵略戰爭10多次,一般都是勝利的。其中大型戰役6次,其中,公元前718年,在北製大敗衛之屬國南燕軍的北製之戰就是其中的經典戰役之一。

這一年四月,姬寤生為報複公元前719年陳、蔡、宋、衛聯軍攻鄭的仇,發動大軍進攻衛國。鄭軍兵鋒極盛,最遠的前鋒已經到達衛國都城郊外。衛國於是命令屬國南燕(今河南延津東北)的部隊向南進攻鄭軍。鄭軍的統帥則是大臣原繁、祭仲、泄駕三人,他們負責迎擊南下的南燕軍。用兵奇才姬寤生為了出奇製勝,於是下令讓名將姬忽、姬突秘密率領一支部隊繞到燕軍後麵。而南燕軍還是采用傳統戰法,一心對付正麵鄭軍,對背麵卻沒有防禦措施。到六月,交戰開始後,名將姬忽、姬突率領的部隊及駐紮在北製的軍隊一起向燕軍突然發起攻擊,燕軍被這個襲擊打的暈頭轉向,來不及組織軍隊就被擊潰了。

這次戰爭是中國軍事史上記載的較早幾個實施迂回的戰例之一,姬寤生“不備不虞,不可以師”的原則,為中國每一代兵家所借鑒。

我們不應隻將姬寤生看作是一個隻為自己利益著想的野心家,同時他對中原文明的保護作用也是巨大的。而抗擊野蠻遊牧民族的進攻就是他的功績,這幾乎成為春秋時代中原霸主義不容辭的一項責任。北戎之戰見證了這個早期中原霸主的偉大功績。

北戎的別稱叫做山戎,它是中國古代遊牧民族戎族的一個分支。春秋早期,其主要活動區域在現在河北北部。東周第二個國王執政6年的冬天,北戎軍突然向南侵略鄭國。姬寤生對野蠻民族與自己兩方軍隊的弱點很清楚,其中戎軍以步兵為主,機動性很強,己方則是以戰車部隊為主,機動性很差,他擔心受到野蠻人的突襲,於是運用他兒子姬突的建議,利用戎軍“輕而不整,貪而無親,勝不相讓,敗不相救”的致命弱點,讓一支部隊假裝戰敗誘使戎軍追趕。同時把鄭國的精銳部隊分為三部分,埋伏在遊牧民族軍隊追擊必經道路附近。在遊牧民族軍隊深入伏擊地區後,鄭國的精銳部隊的三處埋伏的大軍同時出擊,將戎軍切斷為前、後兩段,失去聯係。戎軍先頭部隊被鄭國大將祝聃部圍殲,後麵的部隊知道消息後倉皇潰逃。

戎軍以步兵為主,己方以戰車部隊為主

這一次戰爭是中國軍事史上記載的較早一次成功伏擊戰役。姬寤生設埋伏襲擊、順勢利導的作戰原則,為中國軍事理論的發展創造了一個絕佳實例,對中國後世戰爭指揮藝術的進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公元前713年,鄭國討伐宋國的戰爭因為北戎軍的入侵而暫停。北戎軍被擊退後,姬寤生再一次將攻擊矛頭對準宋國。公元前712年正月,姬寤生與齊國領主、魯國領主在魯國領主的中丘(今山東臨沂東北)共同參加首腦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根據各自需求決定共同侵略宋國;到二月,三個封國的領主又在魯國的鄧(今山東汶河南、運河北)結成軍事聯盟,並商定了軍事行動日期和作戰計劃。五月,鄭、齊、魯三國聯軍大舉入侵宋國。六月初,三國領主又在老桃召開了一次首腦會議。到六月初七,聯軍中的魯國軍隊最先在菅(今山東單縣北)將宋軍擊敗。六月十五到二十五日的十天內,驍勇的鄭國軍隊先後占領了宋國東北部的防(今山東金鄉西南)、郜(今山東成武東南)兩座城市,老奸巨滑的姬寤生將這兩個與他領土不相連接的城市給了魯國,卻利用他打倒了夙敵,從而獲得了更大的戰略空間和更多的土地。七月初五,鄭國撤兵回國,駐紮在首都新鄭遠郊。宋見有機可趁便聯合衛、蔡組成聯軍進攻鄭國,鄭的屬國戴國被攻占。八月初八,姬寤生率軍將入侵戴國的衛、蔡、宋聯軍包圍。三國軍隊聯而不和,調度不一,僅僅一天,就被鄭國軍隊全殲。九月,鄭軍挾大勝之威再度殺入宋國。鄭國的夙敵終於被擊敗了,姬寤生的霸業上升到一個新的台階了。

使鄭國霸業達到頂峰的是繻葛之戰,在這場戰爭中姬寤生直接將中央政府掀翻在地,他的威望空前高漲。事實上,鄭國領主與中央政府的矛盾早在姬寤生祖父的時候就開始了。

姬寤生的父親鄭國國君姬掘突是在抵抗遊牧民族侵略時殉難的宰相姬友的兒子,他繼承了中央政府宰相和封國國君的雙重位子。這位勤懇的領主很少去洛邑(洛陽)中央政府辦公,偶爾去一次,也目中無人,不可一世。他最熱愛的是領土,他有生之年連續不斷地東征西討,擴張領土,終於使鄭國成為公元前8世紀中原地區最強大最光輝的封國。

姬掘突逝世後,兒子姬寤生更加跋扈,對國王傲慢無理。老國王姬宜臼想起中央政府的衰弱以及姬友的壯烈犧牲,勉強忍耐。姬宜臼逝世後,他的孫子姬林繼位,年輕氣盛,不管三七二十一解除了姬寤生中央政府的職務。這對姬寤生的聲望是一個打擊,他很生氣,立即向國王報複,派遣軍隊進入首都附近,把邊界稻米收割而去。麥子成熟時,又把麥田裏的小麥收割而去。小國王這時候體會到了力量和嗓門是有極大區別的,這件事情上除生氣以外,毫無辦法。

宋國與鄭國的戰爭,連年不分勝負。姬寤生想讓國王發揮餘熱幫助自己,於是跑到首都洛邑拜見周王。驚訝的姬林問他:“鄭國糧食收成好嗎?”姬寤生回答到:“托大王的洪福,大豐收了。”姬林做出一副放心的模樣說:“那真是太好了,那首都的糧食,我可以留給自己吃了。”最後還送給姬寤生十車黍米——雜糧的一種,黃顏色、小顆粒,北方人稱為“小米”,而色白粒大的稻米稱為“大米”。告訴姬寤生說:“請你收下這些糧食,如果鄭國有災荒時,請你不要派兵來搶了。”

姬寤生做假宣傳

姬寤生麵對這種羞辱,竟然化羞辱為榮耀。他發過脾氣後,馬上冷靜下來,靈機一動,用綢緞把十車黍米密密包住,招搖過市,宣傳說:“宋國很久沒有來進貢天子,天子賜給鄭國國君十車綢緞,命令鄭國討伐宋國。”結果魯國、齊國(山東淄博東)上當了,都派出軍隊聯合鄭國同宋國作戰。孔父嘉統帥的宋軍,屢次戰敗,這對他的聲譽有著巨大的影響,從而埋下了孔父嘉被殺的種子。

在利用假聖旨的威力打敗宋國後,驕傲的鄭國領主再也不想和國王姬林見麵了。依周王朝法律,封國國君三年不到京城進貢,就是叛變。年輕的國王忍無可忍,以致忘掉了他的政府實力大不如前了。公元前707年,他親自率領中央直屬部隊,又調集蔡國(河南上蔡)、衛國、陳國的軍隊組成聯軍,討伐鄭國。如果是在東遷前,鄭國麵對強大的中央部隊隻能認罪投降,等待中央的處分。但現在是春秋時代,一切都大大地不同,鄭國領主不但不認罪投降,反而也集結部隊與中央聯軍對抗。

雙方在葛相遇。姬林以為自己的中央大軍一到,鄭國就會乖乖投降,但是當迎接他的是鄭國大軍時,姬林變得怒不可遏。所以他決定自己親自上陣,從主帥的這種不理智的行為就可以知道這場戰爭的最後結局了。戰前,姬林發表了一篇長長的誓詞,準備在戰前將姬寤生大罵一頓,但是姬寤生根本就沒有露麵。鄭國的軍隊隻是按照姬寤生的命令擺好陣勢,準備迎戰。姬林更加氣憤了,兩軍的罵戰就先開始了。當雙方對峙到中午的時候,中央聯軍疲態畢露,姬寤生於是下令進攻。

葛之戰

交戰開始之前,鄭國大臣公子元就中央聯軍的組成情況,作出了深刻的分析。公子元指出,陳國領地內正發生著動亂,所以陳國的軍隊沒有進行這場戰鬥的決心,假如先對陳國軍隊所處的中央聯軍的左翼進行攻擊,陳國軍隊就會馬上崩潰;右翼的蔡、衛兩國軍隊戰鬥力不強,到時候在鄭國部隊的進攻下,也會難以抵抗,率先潰逃。針對這種實際情況,公子元建議姬寤生首先擊潰中央聯軍薄弱的左右兩翼,然後再三麵合擊姬林親自指揮的中央聯軍主力——中軍。他的建議非常適合當時的情況,因此鄭莊公就欣然地接受了。

另一位鄭國將軍高渠彌的建議則是開創性的,在整個中國曆史上都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他在仔細研究中原諸侯聯軍與野蠻民族作戰情況的時候發現,如果前麵的步兵被擊破,後麵的隨行的戰車就失去了掩護,導致戰車還沒有進攻就失利了。針對這種情況他提出了改變以往步兵、車兵的笨拙協同作戰方式,建議將車兵和步兵編成“魚麗陣”以應敵。“魚麗陣”的特點就是“伍承彌縫”、“先偏後伍”,就是把戰車放在前麵,而步兵疏散的跟在戰車後方和兩邊,折舊形成了車步協同配合、攻防靈活自如的整體。姬寤生是一位富於革新意識的領主,所以大將高渠彌的這種新戰術很快就被采納了。有了以上的準備鄭國部隊可以說在士氣以及戰術上都要領先於中央聯軍了。戰爭的天平已經向鄭國傾斜了。

會戰開始後,鄭國軍隊按照既定作戰方案向中央聯軍主動開始了猛烈的進攻,前進的軍旗一揮動,振聾發聵的鼓聲就響徹了整個戰場,鄭國的軍隊就在震天動地的鼓聲中開始衝鋒了。鄭國大將曼伯指揮的鄭右翼部隊首先向中央聯軍左翼的陳軍進攻。陳軍如先前所料軍隊士氣低迷,鬥誌全無,一觸即潰,迅速潰逃,中央聯軍的左翼當即瓦解。與此同時,祭仲指揮的鄭國部隊的左翼開始進攻中央聯軍的右翼部隊的蔡、衛聯軍,蔡、衛聯軍的情況也不比陳軍好到哪裏去,剛剛交鋒,就潰退如潮。這一崩潰立刻如雪崩般,引起連鎖反應,中央聯軍的中路部隊被潰兵一衝擊,陣勢也馬上大亂,全軍陣勢搖搖欲墜。鄭莊公見到這種情況,馬上指揮原繁的中路部隊向中央聯軍的中軍發動攻擊。祭仲、曼伯所分別指揮的鄭國左右兩翼也乘機合擊,猛攻中央聯軍的中路部隊。失去左右兩翼掩護協同的中央聯軍的中路部隊,變成孤軍了,難以抵擋鄭國三路大軍的合擊,不得不後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