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四章 爸爸是個大詩人(2 / 3)

爸爸和媽媽喂著奶奶喝了四盅酒、吃了兩片肥肉後,我們才開始吃菜,爸爸才開始喝酒。

媽媽孝順奶奶的事情大楓樹山上山下、小神河一河兩岸,遠近聞名,人人皆知!媽媽說:“每個人都是要老的,人老了就沒用了,每個人都一樣。如果沒人管,那老人吃啥、喝啥、穿啥?衣服髒了,誰洗?不能動彈了,誰給倒屎、倒尿?病了,誰給熬藥、送水?死了,誰把老人送上坡?老人小娃都是命,都是可憐人,人人都得活命,人人都得過日子啊!”爸爸也說:“不要笑人窮,更不要笑人老,三窮三富不得到頭,人老了都是一個樣。但,人總是要老的,人總是要死的,雖不是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卻也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啦!”爸爸為了讓我們從小就有孝心,曾給我們講過一個“明日你兒餓我兒”的故事——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人生處世的有益格言。

傳說先前我們陝南秦嶺山腳下,住著一戶三代同堂的人家。家裏有爺爺、兒子、兒媳和不滿周歲的孫子。爺爺、兒子起早貪黑上坡幹活,媳婦紡線織布、料理家務,日子過得快快活活,令人羨慕。

人人都要老啊!爺爺一年年老了,衰了,勞力慢慢下了架。“病人床前無孝子”,日久月深,兒子、媳婦對老人的態度日漸冷淡。

大年三十那天,八十歲的爺爺身體不舒服,團年飯沒吃就回到睡房,躺下休息。

大年除夕,家家張燈結彩,戶戶爆竹齊鳴,除舊迎新,喜氣洋洋。夜深了,老人覺得肚子餓了,可是,左等右等也沒人喊他吃年夜飯,老人非常生氣,他勉強爬起來想看個究竟,他見兒子房中燈火通明,聽到兒子、媳婦、孫子歡聚一堂,說說笑笑,多麼開心。

老人慢慢走過去,透過窗子再往裏仔細一瞧:小兩口坐在桌邊親熱地逗著兒子,滿桌滿碗的肉菜都塞給孩子嘴邊,“寶貝蛋,心尖尖”地叫個不停,顯然他們早已把他這個老頭忘掉了。老人看到這一切,痛苦極了,但他隻能忍氣吞聲,回到自己睡房。

躺在床上的老人怎麼也睡不著,想起自己五十歲時,妻子生下了兒子,自己卻失血過多離開人間,老人隻得男一半女一半,既當爹又當媽,屎一把尿一把,照料孩子,艱難度日。兒子拉扯大後,又省吃儉用攢錢娶媳婦,抱著極大的指望,“種穀得穀,養兒得福”,然而萬萬沒有料到老來卻落了這等景況,難怪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歌謠:

“麻野雀,尾巴長,接了媳婦忘了娘,

老娘擱在糞堆上,媳婦抱到熱鋪上,

娘啊娘,你莫哭,給你一個酸蘿卜,

媳婦媳婦你莫哭,給你殺雞燴豆腐。”

老人越想越氣憤,找來筆墨,在兒子的睡房門上貼了黃紙,寫了一首《為兒》詩:“我在當年我為兒,兒在今年兒為兒。今日我兒來餓我,明日你兒餓我兒!”寫罷,老人扔掉筆墨,“雪花落進堰塘裏——一聲不響”地,走了。

大年初一,小兩口清早大門一開,發現那首“為兒”詩。夫妻倆邊讀詩邊捶胸頓足,愧疚不已,連忙四下打聽,終於找回老人,賠了不是,道了孝心。

打這以後,小兩口痛改前非,十分孝敬老人。老人天天兒孫繞膝,喜笑顏開,身體健康,活得越來越年輕了!

(2)

爸爸、奶奶、媽媽三人一共喝了兩土巴罐兒酒,爸爸喝了酒,話就多了,比平時多過千百倍!果然,爸爸問我們:“你們說,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麼?”媽媽笑著對爸爸說:“對奶奶來說身子結實硬朗,牙齒能咬得動鍋盔,能自己端碗吃飯,能自己坐在板凳上曬太陽,就是幸福!對你來說,能讀幾本好書,能喝兩盅好酒,能找幾個人諞淡話兒擺古今,就是幸福!對我來說,家裏柴米油鹽樣樣不缺,能給你們做一頓好飯,炒一桌好菜,你們吃得越香,我越幸福!”爸爸微笑著不置可否,也不予評論,他要等待我們每個人的回答。

哥哥“三線”建設結束後,到金州火石岩水電站當工人去了,他對“幸福”是怎樣理解的,我們不知道,也許他認為跑的地方越多,活兒幹的越多,結交的朋友越多越幸福吧!姐姐說:“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有飯吃,有衣穿,有錢用,能夠自己掙錢給大人買衣服。”我說:“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實現自己的理想。”弟弟說:“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有知識,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妹妹說:“‘幸福’是什麼意思?‘最大的幸福’是什麼意思?鬧了半天我卻連一點兒都沒弄清你們要說的是什麼意思?”大家都望著妹妹笑,覺得他問得真有意思,但笑過以後也在想,是啊,幸福是什麼意思呢?

爸爸說:“你們每個人說的都對,都有道理。再過二十年,我們全家人也能像今天這樣坐在一起喝酒吃肉談家常,那該多好哇!到那時,我老了,你們媽媽也老了,你們長大成人了,奶奶仍然健在,仍然能吃能喝,能和我們說說笑笑、爭爭吵吵,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幸福!”爸爸接著說:“我昨天晚上睡不著覺,我想了很多,我還寫了好幾首詩呢,幾十年沒寫詩了,年輕時曾寫過好幾百首哩!但現在早已忘記當時寫了一些什麼,都燒了,毀了,一首都沒有了,毀了就毀了吧。”除了那次爸爸寫了幾首關於順口溜的詩外,我隻是看到年年過年時,爸爸都要寫上一兩首小詩,用毛筆寫在白光紙或隨便什麼紙張上,沾上麵糊,貼在土牆上,然後心滿意足地自我欣賞。和牆壁上貼著的那些大紅大綠熱熱鬧鬧的年畫相比,爸爸的詩顯得十分素靜、淡雅、清閑而寂寞。有些詩我能讀得懂,有些詩讀不懂,甚至“莫名其妙”,我問爸爸:“這四句話是什麼意思?”爸爸說:“我不講,你不懂,我講了,你也不懂。要想讀懂,靠你自己的悟性。”我說:“我腦袋都想痛了,還是不懂。”爸爸說:“長大了,你就會懂。”我說:“我現在都十二歲啦,還沒長大嗎?”爸爸說:“還早著哩!”爸爸的話讓我非常沮喪,我想:人為什麼總是長不大呢?人在什麼時候才算長大了呢?

我問爸爸:“你寫的詩在哪兒放著?拿來讓我們看看嘛。”爸爸說:“你們看不懂的。”弟弟不服氣地說:“我們課本裏有許多詩,老師還讓我們背古詩呢,你的詩為什麼我們就看不懂了?”爸爸說:“你們學的是你們現在就能看得懂、聽得懂的詩,你們現在看不懂、聽不懂的詩,還多著哩!”我也很不服氣,我說:“我不相信我們既看不懂又聽不懂。”媽媽也有些急了,她說:“到底寫了些啥,就讓娃們看看吧。”爸爸說:“先要講個條件。”我們異口同聲地問道:“什麼條件?”爸爸說:“什麼是詩?什麼是好詩?為啥要寫詩?寫詩為了啥?這些問題,現在,誰也說不清楚,說不明白,你們也說不清楚,說不明白!所以,我的詩,你們看了以後,不必發表任何評價,讀一遍、看一遍就行了,不過,如果願意背下來,當然更好,以後慢慢體會。”我們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們隻看不說就是嘛!”爸爸說:“我剛才想的四句詩還沒有說給你們聽呢?”弟弟問:“什麼詩?”爸爸說:“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麼,我用一首詩概括之,題目是‘二十年後’——

“老母九十七,重孫剛學立,

五世同堂樂,共食神河魚。”

爸爸用“放眼未來,展望前程”的表情朗讀這四句小詩,爸爸把“九十七”“剛學立”“五世”“神河魚”幾個字詞的語氣讀得很重,想讓我們深深體會這其中的含義。弟弟說:“這首詩真順口,像順口溜!”妹妹說:“這詩好記,一篇我就背下了,不信,我背一遍你們聽,‘老母九十七,重孫剛學立,五世同堂樂,共食神河魚’。”我想說,但我還沒說,爸爸先說話了,並且是很生氣的樣子:“看看看!不讓你們發表意見,你們忘了!你們違背了‘君子協定’,所以算了,你們不必看我的詩了!”我一下急了:“我啥都沒說,讓我看吧!”弟弟、妹妹也急了,站起來拉著爸爸的手,說:“我們堅決不說了,行嗎?”爸爸哈哈笑起來:“其實呀,你們說什麼都行,寫詩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哪怕你寫的是不快樂的詩。讀詩也是一種快樂的事情,哪怕你讀的是不快樂的詩。你寫的詩,別人讀了,別人和你談詩,更是一件快樂的事呀,何樂而不為呢?酒同知己飲,詩向會人吟嘛!”爸爸說著便起身回睡房取他自己寫的詩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