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文典書趣(1 / 3)

諾貝爾文學獎

諾貝爾文學獎是根據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的遺囑設立的諾貝爾獎中的一個獎項。諾貝爾在遺囑中說獎金的一部分應該“獎給在文學方麵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享有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候選人推薦權的人員為:瑞典科學院和其他在體製與目的方麵與它相似的科學院、研究所和學會的成員;大學和大學學院的文學和語言學教授;以前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在本國文學創作界有代表性的那些作家協會的主席。首屆諾貝爾文學獎於1901年頒發,獲獎者是法國詩人蘇利-普呂多姆,因為他的詩作《孤獨與深思》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藝術和罕有的心靈與智慧的實證”。此後,除1914、1918、1940至1943年因戰爭沒有頒獎外,每年頒發一次。

國際安徒生獎

國際安徒生獎被譽為青少年文學諾貝爾獎,它的創始者是萊普曼夫人。

萊普曼夫人生在德國,長期從事青少年文學和青少年圖書館事業。第二次世界次大戰期間,她被迫流亡國外。戰後不久,她返回到一片廢墟的祖國,深感應加強各國青少年之間的相互了解,也深深懂得優秀的讀物是陶冶孩子們的美好心靈和相互了解的有力工具。從此,她積極活動,爭取到洛克菲勒基金會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助,於1948年在慕尼黑首創了世界上唯一的新國際青少年圖書館;1951年,又創建了國際青少年讀物委員會,總部設在瑞士,現已有近50個國家參加。該委員會為提高青少年讀物的藝術和文學水平,為擴大發行量而積極工作。為了獎勵長期對青少年文學作出重大貢獻的作家,該委員會於1956年設立了國際安徒生獎,每兩年評選一次。1966年又增加了畫家獎。

以作家姓名命名的文學獎

歐·亨利短篇小說獎:1918年,美國藝術科學協會為紀念美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短篇小說家歐·亨利而設立的年度獎。

亨利希·曼獎:1953年,德國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為紀念該科學院第一任院長、小說家、政論家亨利希·曼而頒發的文學獎金。

歌德獎:法蘭克福市是歌德的誕生地,為紀念歌德,該市自1927年起每年給文學、自然科學及人文科學的突出貢獻者頒發歌德獎金。但後來改為三年一評選。

法捷耶夫獎:1972年1月,蘇聯部長會議為紀念著名的無產階級作家法捷耶夫而設立的獎項。

塞萬提斯文學獎:西班牙於1976年設立的文學獎,該獎每年評選一次。

亞瑟王傳奇

亞瑟王傳奇是指中世紀西歐主要國家有關亞瑟王的許多作品的總稱,包括亞瑟王的誕生、“圓桌騎士團”的建立、亞瑟和他的騎士的冒險事跡以及亞瑟之死等。亞瑟王傳奇是中世紀西歐騎士傳奇文學的三大係統之一(其他兩大係統是法蘭西係統和古代係統),它為後世的歐洲文學提供了冒險、愛情和宗教三大主題。除了故事情節引人入勝以外,也開始關注人的內心世界,可以說是長篇小說的濫觴。

四大民族史詩

四大民族史詩指的是中世紀後期出現的四部民族史詩的合稱,它們是法國的《羅蘭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國的《尼貝龍根之歌》和俄國的《伊戈爾遠征記》。這四部史詩反映的主題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封建製度形成後的特點。

古今之爭

古今之爭是指17世紀席卷法國的一場文學論爭,一直延續到18世紀初。“崇古派”堅持古代希臘和羅馬的古典文學是優秀文學作品的唯一楷模;“現代派”認為現代作家並不比古代作家遜色。1687年,佩羅的詩作《路易大帝的世紀》引起雙方的激烈交鋒,此後發表了不少戰鬥性的詩歌、文章、專著等,互相攻擊、諷刺。其主要爭論點有兩個:文學是否與科學一樣,是從古代進步到現代的;如果有進步,是直線的還是周期性的。

安諾文化

安諾文化是指土庫曼斯坦銅石並用時代的彩陶文化,因最初發現於阿什哈巴德附近的安諾而得名。文化遺址分布於該國南部科佩特山北麓平原,年代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居民主要經營農業,有引水灌溉工程,主要作物有小麥和大麥。家畜飼養業相當發達,有牛、羊、駱駝和豬。住房為單間和多間組合的土坯建築,還有公共使用的集會房間。有手製彩陶、動物和人的陶製塑像、金銀銅和寶石裝飾品。

希臘神話

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的知識有限,古希臘把許多難以解釋的自然現象理解為神力的作用,從而有了關於神的傳說。

希臘神話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的傳說兩大部分。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類的起源、神的產生及其譜係等內容。相傳古希臘有奧林匹斯十二大神:眾神之主宙斯,天後赫拉,海王波塞冬,智慧女神雅典娜,射術神及光明神阿波羅,狩獵女神與月神阿爾忒彌斯,愛與美之神阿弗羅狄忒,戰神阿瑞斯,火神與工匠神赫菲斯托斯,神使赫爾墨斯,農神得黑忒爾,灶神哈得斯。他們掌管自然和生活的各種現象與事物,組成以宙斯為中心的奧林匹斯神統體係。

英雄傳說起源於對祖先的崇拜,它是古希臘人對遠古曆史和自然界鬥爭的一種藝術回顧。這類傳說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神與人的後代,半神半人的英雄。他們體力過人,英勇非凡,體現了人類征服自然的豪邁氣概和頑強意誌,成為古代人民集體力量和智慧的化身。最著名的傳說有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大功,伊阿宋取金羊毛等。

希臘神話中的神與人同形同性,既有人的體態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懂得喜怒哀樂,參與人的活動。神與人的區別僅僅在於前者永生,無死亡期;後者生命有限,有生老病死。希臘神話中的神個性鮮明,沒有禁欲主義限製,也很少有神秘主義色彩。因此,希臘神話不僅是希臘文學的土壤,而且對後來的歐洲文學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世界十大文豪

荷馬:古希臘詩人。

但丁:意大利詩人。

歌德:德國詩人、劇作家。

拜倫:英國浪漫主義詩人。

莎士比亞:英國文藝複興時期戲劇家、詩人。

雨果:法國作家。

泰戈爾:印度詩人、小說家、戲劇家和社會活動家。

列夫·托爾斯泰:俄國文學巨匠。

高爾基:蘇聯無產階級文學奠基人。

魯迅: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世界文壇三大怪傑

維加:16—17世紀西班牙文藝複興時期傑出的戲劇家,是西班牙戲劇的奠基者,有“天才中的鳳凰”之稱。

伏爾泰: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領袖、思想界的泰鬥。在歐洲文學史上,有“科學和藝術共和國的無冕皇帝”等美譽。

科萊特:20世紀法國文壇巨星、聞名世界的傑出女作家,有“法蘭西的國寶”等美譽。

世界三對著名兄弟作家

德國的亨利希·曼和托馬斯·曼。亨利希的代表作是《在懶人樂園裏》,托馬斯的代表作是《布登勃洛克一家》。

德國的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他們合作編撰的《格林童話》在全世界享有盛譽。

法國的埃德蒙·德·龔古爾和米爾德·龔古爾。他們二人合寫的小說《翟米尼·拉賽特》是一本典型的自然主義作品。

勃朗特三姐妹

指19世紀英國的三位女作家,生於窮牧師家庭。姐姐夏洛蒂·勃朗特寫有著名的長篇小說《簡·愛》;其妹艾米莉·勃朗特,在詩歌方麵成就較為突出,還著有著名的長篇小說《呼嘯山莊》;小妹安妮·勃朗特,寫有長篇小說《艾格尼絲·格雷》。

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

莫泊桑(1850—1893):一生共著300餘篇短篇小說。其作品題材廣泛,情節生動曲折,語言準確優美,代表作有《羊脂球》、《項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