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文人趣聞(1 / 3)

木匠與紳士

英國詩人喬治·莫瑞是一位木匠的兒子,他很受當時英國上層社會的尊重。他從不隱瞞自己的身份,這在當時的英國社會是不多見的。

一天,一個富家子弟來拜訪他,一見麵就問:“對不起,請問閣下的父親是不是一個木匠?”

“是的。”詩人答道。

“那你父親為什麼沒有把你培養成木匠呢?”富家子弟故作不解地問。

詩人笑了笑,不緊不慢地說:“閣下的父親想必是紳士吧?”

“是的!”富家子弟傲氣十足地回答。

“那你父親怎麼沒把你培養成一位紳士呢?”詩人問道。

從俄文字母上來

一次,俄國著名詩人普希金在一家飯店吃飯。有個貴族子弟認出了他,笑嘻嘻地說:“看得出來,普希金先生,你的腰包裏一定裝了不少錢!”

普希金看了看他,然後不緊不慢地說:“你說得不錯,我確實比你闊氣。有時候你也要發生經濟危機,那時你隻有苦苦等待家人給你寄錢,否則,就沒法活下去,而我卻有永久的進款……”

“永久的進款!從何而來的?”貴族子弟不解地問。

普希金笑著答道:“那是從三十三個俄文字母上來的。”

小魚與大魚

有一次,著名詩人但丁去突尼斯進行訪問,他應邀出席當地執行官舉辦的一個宴會。

席間送給但丁的是一盤很小的煎魚,而送給使節的卻是一盤很大的煎魚。

但丁逐一把盤中的小魚拿起來,靠近耳朵,又一一放進盤中。

執行官不知何意,忙問:“您在幹什麼?”

但丁說:“不久前,我的一位好友在海上旅行時不幸逝世,於是我們給他舉行了海葬。我剛才逐個向這些小魚詢問,友人的遺體是否已安然埋入海底。小魚回答說:它們還很小,知道的事情不多。但我相信同桌的大魚一定知道,如果我向它們打聽,肯定能夠知道結果。”

執行官明白了但丁的意思,馬上命令仆人給但丁端上一盤大的煎魚。

最好的丈夫

英國著名的偵探小說作家克裏斯蒂的第二個丈夫是從事考古工作的,有人問她為什麼找了一位考古學家。

因為感情是很複雜的,難以三言兩語地說清楚,而且這也屬於個人隱私,克裏斯蒂不想多說。但出於禮貌,又不能不予以回答。她想了想,微笑著說道:“考古學家是最好的丈夫。因為妻子越老,他越愛她。”

幸好你沒吃

拉封丹是法國著名的寓言家,他有一個習慣,那就是每天早上必須吃一個土豆。

一天早上,他把烤好的土豆放在餐桌上,然後又回到廚房去忙了一陣。等他再次來到餐桌旁時,土豆已經不見了。

“我的上帝,誰把我的土豆吃了?”他大聲喊道。

“不是我。”他的用人掩飾說。

“太好了,幸好你沒吃!”

“為什麼?”

“因為我在土豆上放了砒霜,想用它把老鼠毒死。”

智駁小廝

伏爾泰有一個小廝叫儒塞夫,對他很忠誠,可就是有些懶惰。

一天,伏爾泰對他說:“儒塞夫,快到我的房間去,把我的鞋拿來。”

小廝以最快的速度拿來了鞋。伏爾泰一看驚呆了:鞋上仍然布滿昨天出門時沾的泥土。

“早上你為什麼不把它擦擦?”伏爾泰問道。

小廝不緊不慢地答道:“先生,不用多此一舉了,路上淨是汙泥,兩個小時以後,您的鞋子會弄得和現在一樣髒。”

伏爾泰笑著穿上了鞋,一聲不吭地走出門去,小廝在他後麵快步跑了過來:“先生,等一下,你還沒給我鑰匙呢?”

“鑰匙?什麼鑰匙?”

“食櫥上的鑰匙。要知道,我還沒有吃午飯呢。”

“我的朋友,吃午飯幹嗎?兩個小時後,你也會和現在一樣餓的。”伏爾泰說道。

壞雞蛋理論

柯南道爾是《福爾摩斯探案集》的作者,曾當過雜誌編輯,每天要處理大量退稿。

一天,他收到一封信,信上說:“您將我的小說退了回來,但我知道您並沒有把它讀完,因為我把幾頁稿紙粘在一起,退回來的時候依然這樣,您並沒有把它們拆開,要知道,您的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如果您的晚餐盤裏放著一個雞蛋,當您預知這個雞蛋壞了,大可不必把它吃完。”柯南道爾回信說。

流行與高尚

在一次宴會上,俄國作家赫爾岑被輕佻的音樂弄得非常厭煩,便用手捂住耳朵。

“抱歉,現在演奏的都是流行樂曲。”主人解釋說。

“流行的樂曲就一定高尚嗎?”赫爾岑反問道。

“不高尚的東西怎麼會流行呢?”主人感到很吃驚。

“那麼,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赫爾岑笑著說道。

一字一金

一個愛嫉妒的人給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諷刺說:“我知道你的作品現在是一字一金,這裏附上一美元,請你寄個樣本來看看。”

海明威收下錢,回信寫了一個字:“對”。

永久的告別

一位法國著名幽默作家到一家飯店去吃午飯。飯菜做的沒有味道,作家隻吃了一半就不想吃了。

作家喊道:“經理先生,請過來。”

“先生,您是打算結賬嗎?”

“讓我們來擁抱一下吧!”

“什麼?”

“讓我們來擁抱啊!”

“這是為什麼呢,先生?”

“要告別了嘛!今生今世恐怕我們再也不會見麵了。”

伊索解釋遺囑

有個富人,他有三個女兒,各自都有自己的愛好。一個喜愛喝酒,一個喜歡打扮,第三個則很吝嗇。根據城裏的法律,富人寫下了遺囑,把自己的家產分成相等的三份,並規定每個女兒在把自己所得的財產出售後,要各自給她們的母親一筆現金。

父親去世後,這三個女兒焦急地跑去看遺囑。在念完遺囑後,大家都弄不懂逝者的遺願。應該如何理解下麵的話呢?

“姐妹們應立即將她們所繼承的財產脫手,然後每人再付給其母親一筆現金。”

遺產被分成了三份,一份是一個農場和全套的生產農具、牲口和牧場,還有管理生產和牲畜的仆人。另一份是鄉下的別墅,包括葡萄棚下的餐桌、銀餐具、麵盆、水壺和一個存放馬爾付齊酒的酒窯,另加侍候吃喝的用人。一句話,供吃喝的設備一應俱全。第三份是城裏的房子,包括一套時髦的用具、考究的家具、梳頭姑娘和家奴,另加上做針線活的姑娘、珍珠寶貝和貴重的衣物。財產分配停當,大家覺得若抽簽則會使三姐妹難以得到自己喜愛的東西,於是都同意各自挑一份自己喜好的財產。當時雅典城裏的人都讚成這個決定。

隻有伊索一人認為人們曲解了遺囑的意思。他說:“如果逝者還活著,雅典全城的人都會遭到他的怒罵。他禁不住會問:‘一個自稱有敏銳洞察力的民族,怎麼會將一份遺囑作出相反的解釋呢?’”說完,伊索主持了家產的分配工作。

他給每個姐妹一份她不喜歡的財產。比如說愛打扮的得到了愛喝酒的財產;愛喝酒的則分到了牲畜;愛管家務的分得了梳頭姑娘。他覺得這種分法是再恰當不過的了。他讓三姐妹把財產售出,當手中有了錢,她們就可門當戶對地與人聯姻;她們拿著的不再是父親的不動產,就可以把現金支付給自己的母親。

這就是逝者所立遺囑的初衷。人們不禁會感歎:一個人的思維竟超過雅典全城的人!

想的就是你

愛爾蘭文學家蕭伯納在一個晚會上,獨自坐在一旁靜靜地想問題。

一位美國富翁非常好奇,走過來說:

“蕭伯納先生,我想出一塊錢來打聽你現在的想法。”

對富翁庸俗的揶揄,蕭伯納決定給予反擊。他抬頭看了一眼富翁,不動聲色地說:

“我想的東西根本不值一塊錢。”

這下更引起了富翁的好奇,他急不可待地問道:

“那麼你究竟在想些什麼東西呢?”

“我想的東西就是你呀!”

富翁聽後,狼狽地走開了。

兩個人的看法

蕭伯納一生創作了很多作品,他的劇本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有力的批判和深刻的揭露,在當時影響很大。

1894年,他的新作《武器與人》問世了。首場公演就吸引了很多觀眾的注意。終場時,在雷鳴般的掌聲裏,蕭伯納應邀上台與觀眾見麵。沒有想到,他剛走上台,就有一個人大唱反調。

“蕭伯納,你的劇本真是太糟了,根本就沒人喜歡看!趕緊收回去吧!”那個人在台下大聲喊道。

蕭伯納依然保持微笑,彬彬有禮地說:“朋友,你說得沒錯,我也同意你的看法。”他隨後指著廣大觀眾,接著說,“但是很可惜,我們兩個人反對這麼多觀眾有什麼用呢?我們能讓這個劇本禁止演出嗎?”

話音剛落,台下就再次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了解自己

一個英國出版商想得到大文豪蕭伯納對他的讚譽,借以抬高自己的身價。

於是他就去拜訪蕭伯納。當他看到蕭伯納正在寫文章評論莎士比亞的作品時,就說:“啊,先生,您又評莎士比亞了。是的,從古至今,真正懂得莎士比亞的人實在是太少了,算來算去也隻有屈指可數的兩個。”

蕭伯納已明白了他的意思,但沒有說什麼。

出版商繼續說:“這第一個自然是您,蕭伯納先生。可是,還有一個呢,您看應該是誰?”

“那當然是莎士比亞本人了。”蕭伯納說。

出版商頓時像泄了氣的皮球,悻悻地走開了。

蕭伯納巧答記者

有一次,一名新聞記者向愛爾蘭的雄辯大師蕭伯納問道:“蕭伯納先生,請問樂觀主義者和悲觀主義者的差別何在?”

蕭伯納當即回答道:“這還不簡單,假定這裏有一瓶隻剩下一半的酒,看到這瓶酒的人如果高喊:‘太好了!還有一半。’這就是樂觀主義者。如果悲歎:‘糟糕!隻剩下一半了。’那就是悲觀主義者。”

鬧饑荒的原因

由於擁有不同的宗教觀及立場,愛爾蘭作家蕭伯納與卻斯連頓經常發生衝突。

一次,卻斯連頓在路上碰到了蕭伯納,便嘲笑瘦骨嶙峋的蕭伯納說:“看看你的形體吧,真是把愛爾蘭人的臉丟盡了,外國人看見了你,還以為愛爾蘭鬧饑荒呢!”

蕭伯納看了一眼滿身肥肉的卻斯連頓,帶著冷笑回答說:“不要緊,外國人隻要一看到你,就知道愛爾蘭為什麼鬧饑荒了。”

崇拜的三個人

二戰以後,有一位記者問蕭伯納:“當今世界您最崇拜誰?”

蕭伯納毫不猶豫地答道:“蘇維埃紅軍打敗了德國法西斯,把我們從苦難中解救出來。我們不得不感激蘇維埃紅軍,而它的統帥是斯大林元帥。因此我最崇拜的人是斯大林,是他拯救了世界文明。”

記者想了一會兒,明白了蕭伯納話中的意思,就接著說:“那您崇敬的第二個人又是誰呢?”

蕭伯納答道:“愛因斯坦先生是我所崇敬的第二個人。因為他發現了相對論,把科學推向一個新的境界,為人類的美好未來開辟了一條嶄新的大道,他對人類的貢獻是無可估量的。”

“世界上還有您崇敬的第三個人嗎?”記者又問。

“至於第三個人嘛,為謙虛起見,我還是不直接說出他的名字了。”蕭伯納微笑著說道。

蕭伯納幽默的話語把記者逗樂了。

全都知道

有一次,蕭伯納參加一個豐盛的晚宴,有一個淺薄粗俗的人在他麵前滔滔不絕地吹噓自己的才學,好像自己樣樣都精通。

蕭伯納畢恭畢敬地聽了很久,可那個人越講越起勁,根本沒有停的意思。最後,蕭伯納終於忍無可忍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