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學會堅持,用毅力鑄造成功
邱吉爾用他一生的成功經驗告訴人們:成功根本沒有什麼秘訣可言,如果真是有的話,就是兩人個:第一個就是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第二個就是當你想放棄的時候,回過頭來看看第一個秘訣,堅持到底,永不放棄。
堅持是成功的開始很多人一輩子活的窩囊,不是因為缺乏能力,而是不能堅持,常常半途而廢,是在工作中大事堅持不了,小事不願堅持,困難挫折麵前更是早早地敗下陣來。相反,事業成功的人不是因為他們有超凡的能力,而是因為他們在工作中,無論大事小事,無論多大的困難和挫折,他們都咬緊牙關挺了過來,所以最終他們成功了。
你在工作中難免遭受挫折,甚至是失敗,你唯一需要的就是堅持自己的工作。很多時候,成功就差那堅持一點點,很多的成功者就是在他人放棄的時候仍然堅持。千萬不要讓形形色色的“迷霧”遮住你的雙眼,不要讓生活的迷霧“俘虜”你。無限風光在險峰,越是到了緊要關頭,我們遇到的困難就越多,這就是所謂的“黎明前的黑暗”。這時候,我們要咬咬牙,雲開日出的美景就會呈現在我們眼前。
堅持會引導一個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而一個小的成功又將成為一個人邁向更大成功的堅實基礎。堅持給一個人動力,讓一個人獲得強大的能量,乘風破浪,勇往直前。不能堅持到底,隻能被財富拋棄,從來沒見過做事半途而廢的人能成為富翁,世上最不能成大事的人往往是做事半途而廢的人。
堅持,就是成功,成功就這麼簡單,我們常常羨慕那些有才華的人,羨慕那些天才,而忽略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仔細想想,普通人為什麼平淡無奇,一生波瀾不驚,就是因為他們做事不能持之以恒。
下麵是一個美國名星史泰龍的故事:
史泰龍的父親是一個賭徒,母親是一個酒鬼。父親賭輸了就打他;母親喝醉了就把自己所有的不滿發泄在他的頭上,他在家庭的暴力中長大。這一切刺激了史泰龍下定決心要走一條與父母迥然不同的路。
史泰龍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從政,可能性幾乎為零;進企業去發展,學曆和文憑是目前不可逾越的高山;經商,又沒有足夠的本錢……於是,史泰龍想到了當演員——當演員不需要文憑,更不需要本錢,可是他顯然不具備做演員的條件,因為他的長相很難看,再說他從來就沒有接受過任何專業訓練,表演沒有經驗,也無“天賦”的跡象。然而史泰龍認為,當演員是他唯一出頭的機會,在自己“一定要成功”的意念驅動力下,史泰龍開始了堅持不懈地努力。
於是,史泰龍來到好萊塢,找明星、找導演、找製片人……找一切可能使他成為演員的人,每到一處,他總是向人哀求:“給我一次機會吧,我要當演員,我一定能成功!”很顯然,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絕了,但他並不氣餒,他知道失敗定有原因。於是,他每被拒絕一次,他就認真反省一次。不幸得很,兩年一晃過去了,兩年來他遭受到1000多次拒絕,當然,他肯定也不止進行了1000多次反省。
既然不能直接成功,能否換一個方法?於是,史泰龍想出了一個“迂回前進”的思路:先寫劇本,待劇本被導演看中後,再要求當演員。在兩年多,他每一次遭到的拒絕都是他人一次口傳心授,一次學習,一次進步,因此,他已經具備了寫電影劇本的基礎知識。
一年後,劇本寫出來了,史泰龍又拿去遍訪各位導演,“這個劇本怎麼樣,讓我當男主角吧!”普遍的反映都是:讓他當男主角,簡直是天大的玩笑——史泰龍再一次被拒絕了。
但史泰龍不斷對自己說:“我一定要成功,也許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再下一次……”
現在,史泰龍已經是世界頂尖的電影巨星,可是,現在有很多人的起點比史泰龍要高的多,之所以顯得平庸,就是在自己的事業中少了一份堅持。
古代思想家苟子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裏。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成功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成功是一個堅持工作的過程,“水滴石穿”,不是水滴有多大的力,而是數十年朝著一個地方落下的結果。因此,我們夢想著能在事業上有所成功,那麼不能僅僅隻去夢想,而是要看準了工作目標就行動,並一如既往地堅持到底,成功就是必然的事了。
放棄,意味著沒有機會不放棄就會一直擁有成功的希望。不管做什麼事,隻要放棄了,就沒有成功的機會。如果你有99%想要成功的欲望,卻有1%想要放棄的念頭,那麼是沒有辦法成功的。
青年農民達比賣掉自己的全部家產,來到科羅拉多州追尋黃金夢。他圍了一塊地,用十字鎬和鐵鍬進行挖掘。經過幾十天的辛勤工作,達比終於看到了閃閃發光的金礦石。繼續開采必須有機器,他隻好悄悄地把金礦掩埋好,暗中回家湊錢買機器。
當他費盡千辛萬苦弄來了機器,繼續進行挖掘時,不久就遇到了一堆普通的石頭,達比認為:金礦枯竭了,原來所做的一切將一錢不值。他難以維持每天的開支,更承受不住越來越重的精神壓力,隻好把機器當廢鐵賣給了收廢品的人,“卷著鋪蓋”回了家。
收廢品的人請來一位礦業工程師對現場進行勘察,得出的結論是:目前遇到的是“假胍”。如果再挖三尺,就可能遇到金礦。收廢品的人按照工程師的指點,在達比的基礎上不斷地往下挖。正如工程師所言,他遇到了豐富的金礦胍,獲得了數百萬美元的利潤。
達比從報紙上知道這個消息,氣得頓足捶胸,追悔莫及。
也許,你離成功隻有一步之遙,隻要你再堅持一下,你就可以扣啟成功的大門,但如果此時停住前進的腳步,就意味著你與成功失之交臂了。
日本的名人市村清池,在青年時代擔任富國人壽熊本分公司的推銷員,每天到處奔波拜訪,可是連一張合約都沒簽成,因為保險在當時是很不受歡迎的一種行業。
在68天之間,他沒有領到薪水,隻有少數的車馬費,就算他想節約一點過日子,仍連最基本的生活費都沒有。到了最後,已經心灰意冷的市村清池就同太太商量準備連夜趕回東京,不再繼續拉保險了。此時他的妻子卻含淚對他說:“一個星期,隻要再努力一個星期看看,如果真不行的話……”
第二天,他又重新鼓起勇氣到某位校長家拜訪,這次終於成功了。後來他曾描述當時的情形說:“我在按鈴的時候之所以提不起勇氣的原因是,已經來過七八次了,對方覺得很不耐煩,這次再打擾人家一定沒有好臉色看。
哪知道對方這個時候已準備投保了,可以說隻差一張契約還沒簽而已。假如在那一刻我就這樣過門不入,我想那張契約也就簽不到了。”
在簽了那張契約之後,又有不少契約接踵而來,而且投保的人也和以前完全不相同,都是主動表示願意投保。許多人的自願投保給他帶來無比的勇氣。在一個月內他的業績就一躍而成為富國人壽的佼佼者。
在曆史的長河與現實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為理想為事業奮鬥的人,他們往往在離成功還有一步之遙卻停止了腳步,麵對失敗與困難,他們氣餒了、放棄了,功虧一簣,功敗垂成,這是多麼令人痛心與惋惜呀。山窮水盡疑無路,但是這位可敬的少年,他卻仍是堅定執著地往下繼續走,終於迎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實在我們的曆史與生活中,像這樣的人還真不少,他們都在艱難困苦中堅持自己的理想,不到成功,不言放棄。美國大將軍克林頓與法英聯軍交戰,屢戰屢攻,一次落荒逃到農舍裏,惦巧看到了蜘蛛織網屢破屢織的經過,他大受啟發,後來終於打敗了勁敵。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時候,曾經實驗過上千種燈絲材料,最後才找到了鎢絲而成功。試想要經曆這成百上千的失敗,又要多麼堅韌執著的精神意誌啊。
靠自己去成功並不難,難的是成功之前麵對失敗的精神品質。人生是一場搏鬥。敢於搏鬥的人,才可能是命運的主人。在山窮水盡的絕境裏,再搏一下,也許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嚴寒中,再搏一下,一定會迎來溫暖的春風。
事情往往欲速則不達在一本叫《智囊100》中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有個小孩在草地上發現了一個蛹。他撿回家,要看蛹如何羽化成蝴蝶。
過了幾天,蛹上出現了一道小裂縫,裏麵的蝴蝶掙紮了好幾個小時,身體似乎被什麼東西卡住了——一直出不來。小孩子不忍,心想:“我必須助它一臂之力。”所以,他拿起剪刀把蛹剪開,幫助蝴蝶脫蛹而出。但是蝴蝶的身軀臃腫,翅膀幹癟,根本飛不起來。這隻蝴蝶注定要拖著笨拙的身子與不能豐滿的翅膀爬行一生,永遠無法飛翔了。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每一個事物的成長都有個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過程。這一過程也就是一步一個腳印的過程。
“九層之台,起於壘土”。一磚一木壘起來的樓房才有基礎,一步一個腳印才能走出一條成形的道路。他們相信,隻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是最實在,也是最可靠的。
長城不是在一天之內修建好的!突出的成就都是曆盡多少努力多少拚搏多少心血才能獲得。成功從來就沒有那麼簡單。事實上,我們經常看到,無論是在職業的選擇中,還是在工作和勞動中,很多成功往往屬於那些身處逆境的人,他們沒有良好的條件,沒有捷徑可走,也不希求外在機會的垂青,所以,他們走的路最實在,他們所得到的機遇也就會最多。青年人在職業選擇時,必須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自覺而頑強地自己為自己創造機會。
體育運動員的汗水、鮮血讓我們從中得到啟示。以足球為例,在一個賽季開始之前,他們要常年累月地進行訓練,耐力、爆發力、斷球、停球、射門等訓練,不停地重複,不斷地改進和完善。通過訓練,他們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力求每天都能提高一步。這樣,到了比賽那天,他們才能夠在追逐過程中劃下一道道美麗的弧線,打出幾個精彩的富有想象力的進球,贏得觀眾的陣陣喝采。每個成功都隻能如此: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就是時間,就是耐心和努力。
一步一個腳印,你沒有吃虧,因為你的每一步都是朝著你的目標邁進的。
相反,欲速則不達。
遠在半個世紀以前,美國洛杉機郊區有個沒有見過世麵的孩子,他才15歲,卻擬了個題為《一生的誌願》的表格,表上列著:“到尼羅河、亞馬遜河和剛果河探險:登上珠穆朗瑪峰、乞力馬紮羅山和麥特荷恩出:駕馭大象、駱駝、駝鳥和野馬;探訪馬可·波羅和亞曆山大一世走過的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樣的電影;駕駛飛行器起飛降落;讀完莎士比亞、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的著作;譜一部樂曲;寫一本書;遊覽全世界的每一個國家,結婚生孩子;參觀月球……”他把每一項都編了號,一共有127個目標。
當他把夢想莊嚴地寫在紙上之後,他就開始循序漸進地實行。16歲那年,他和父親到佐治亞州的奧克費諾基大沼澤和佛羅裏達州的埃弗洛萊茲探險。從這時起,他按計劃逐個逐個地實現了自己的目標,49歲時,他已經完成了127個目標中的106個。這個美國人叫約翰·戈達德。他獲得了一個探險家所能享有的榮譽。前些年,他仍在不辭艱苦地努力實現包括遊覽長城(第49號)及參觀月球(第125號)等目標。
如果我們將一個人的追求目標比作一座高樓大廈的頂樓,那麼一級一級的階段性的目標就是層層階梯。這個比喻看來太淺顯了,但不少人卻忽視了這一循序漸進的“階梯原則”。高爾基在同青年作家的談話中說:“開頭就寫大部頭的長篇小說,是一個非常笨拙的辦法。學習寫作應該從短篇小說入手,西歐和我國所有最傑出的作家幾乎都是這樣做的。因為短篇小說用字精煉,材料容易安排、情節清楚、主題明確。我曾勸一位有才能的年輕人暫時不要寫長篇,先學寫短篇再說,他卻回答說:‘不,短篇小說這個形式太困難。’
這等於說:製造大炮比製造手槍更簡便些。”
寫作如做人,也要遵守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的道理。建造一幢大樓,要從一磚一瓦開始;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就在於點點滴滴的積累。階段性目標雖然慢,卻始終在向上攀登,而每個小目標的勝利總給人鼓舞,使人獲得鍛煉、增長才幹。
靠自己成功,那就在你的身後留下一串堅實的步伐吧。像階梯一樣攀登,總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是那走得最遠的人!而成功的機遇即在其中。
耐心地等待下一個春天逆境會讓我們焦慮不堪,讓我們神經緊張,讓我們悲觀失望。但是有的時候,逆境能夠讓我們冷靜下來,重新考慮自己所處的位置,思考自己麵臨的問題,也許就在這個時候,事情就有了轉機,你走上了通往成功之路的一條捷徑。
約翰在威斯康星州經營一座農場,當他因為中風而癱瘓時,就是靠著這座農場維持生活。
由於他的親戚們都確信他已經是沒有希望了,所以他們就把他搬到床上,並讓他一直躺在那裏。雖然約翰的身體不能動,但是他還是不時地在動腦筋。
忽然間,有一個念頭閃過他的腦海,而這個念頭注定了要補償他的不幸的缺憾。
他把他的親戚全都召集過來。並要他們在他的農場裏種植穀物。這些穀物將用作一群豬的飼料,而這群豬將會被屠宰,並且用來製作香腸。數年間,約翰的香腸就被陳列在全國各商店出售,結果約翰和他的親戚們都成了擁有巨額財富的富翁。
出現這樣美好結果的原因,就在於約翰的不幸迫使他運用從來沒有真正運用過的一項資源:思想。他定下了一個明確目標,並且製定了達到此一目標的計劃,他和他的親戚們組成智囊團,並且以應有的信心,共同實現了這個計劃。別忘了,這個計劃是因為約翰中風之後才出現的。
當你遇到挫折時,切勿浪費時間去算你遭受了多少損失;相反地,你應該算算看你從挫折當中,可以得到多少收獲和資產。你將會發現你所得到的,會比你所失去的要多得多。
你也許認為約翰會被病魔打倒,有些人更會說他所得到的補償隻是財富,而這和他所失去的行動能力並不等值。但約翰從他的思想力量和他親戚的支持力量中,也得到了精神層麵的補償。雖然他的成功,並不能使他恢複對身體的控製能力,但卻使他得以掌控自己的命運,而這就是個人成就的最高象征。他可以躺在床上度過餘生,每天隻為自己和他的親人難過,但是他沒有這樣做,反而帶給他的親人們想都沒有想過的思想和財富。
長期的疾病通常會使我們不再看,也不再聽。我們應該學習去了解發自內心深處的輕聲細語,並分析出導致我們遭到挫折,甚至失敗的原因。
愛默生對此事的看法是:“發燒、肢體殘障、冷酷無情的失望、失去財富、失去朋友,都像是一種無法彌補的損失。但是平靜的歲月,卻展現出潛藏在所有事實之下的治療力量。朋友、配偶、兄弟、愛人的死亡,所帶來的似乎是痛苦,但這些痛苦將扮演著導引者的角色,因為它會操縱著你生活方式的重大改變,終結幼稚和不成熟,打破一成不變的工作、家族或生活型態,並允許建立對人格成長有所助益的新事物。
當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時間對於保存這顆隱藏在挫折當中的等值利益種子,是非常冷酷無情的,而找尋隱藏在新挫折中的那顆種子的最佳時機,往往就是現在。你也可以再檢查一下過去的挫折,並找尋其中的種子。有的時候,我們會因為挫折感太過強烈,而無法馬上著手去找這顆種子。但是,現在你已有了更高的智慧和更多的經驗,足以使你能夠從任何挫折中,學習它能教給你的東西。
有些時候,成功,隻要你耐心等待一會。
有一個流傳在日本的故事,說的是一個叫阿呆和一個叫阿土的人,他們都是老實巴交的漁民,卻都夢想著成為大富翁。有一天晚上,阿呆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在對麵的島上有一座寺,寺裏種著49棵株模,其中的一棵開著鮮豔的紅花,花下埋藏著一壇閃閃的黃金。阿呆滿心歡喜地駕船去了對岸的小島。島上果然有座寺,並種有49棵株模。此時已是秋天,阿呆住了下來,等候春天的花開。肅殺的隆冬一過,株模花——盛放了,但清一色的淡黃。阿呆沒找到開紅花的一株。寺裏的僧人也告訴他從未見過哪棵株模開紅花。阿呆便垂頭喪氣地駕船回到村莊。
後來,阿土知道了這件事。他也駕船去了那個島,也找到了那座寺,又是秋天了,阿土沒有回去,他住下來等待第二年的春天,株模花淩空怒放,寺裏一片燦爛。奇跡就在這時發生了:果然有一棵株模盛開出美麗絕倫的紅花。阿土成了村莊最富有的人。
這個奇異的傳說,已在日本流傳了近千年。今天的我們為阿呆感到遺憾:
他與富翁的夢想隻隔一個冬天。他忘記了把夢帶入第二個燦爛花開的春天,而那些足可令他一世激動的紅花就在第二個春天盛開了!阿土無疑是個執著的人:他相信夢想,並且等待另一個春天!
堅韌中守住陽光對一個人來說,要想在自己的事業上獲得成功,也許肉體上的折磨算不了什麼,隻有精神上的折磨可能才是最致命的。如果你有心開創自己的事業,你就一定要先在心裏問一問自己,麵對從肉體到精神上的折磨,你有沒有那樣一種寵辱不驚的“定力”與“精神力”。如果沒有,那麼一定要小心。
許多人尤其是剛剛參加工作的青年,往往會對自己選擇的工作不滿意,常常抱怨公司或單位的條件太差,埋沒了自己的才華,整日感歎那裏沒有一個伯樂來賞識自己這匹“千裏馬”。因此,在做事上就形成了拖拖拉拉的習慣,工作上保持三分鍾的熱度,站在這個山頭上總是看見那個山頭高,總是在暗地裏盤算著要去別的地方走一遭,換個新環境,舒暢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