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直麵失敗,從絕境中崛起

失敗是成功之母,更應該說失敗是進步的裏程碑。一個人要有所成,有所大成,就必須忍受失敗的挫折,在失敗中鍛煉自己,豐富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強大,更穩健。這樣,才能最終獲得成功。

讓失敗來成就你

人生失敗隻是一種經驗,迅速從失敗中走出而又能繼續努力的人,才是前途光明的人。

大發明家愛迪生一生有無數的發明,可是他的每一項發明都是在經曆了很多次的失敗以後,才取得成功的。

在發明電燈的過程中,僅僅是為了尋找製造燈絲的合適材料,愛迪生反複試驗,在毫無經驗可供參考、借鑒的情況下,不斷地使用各類材料,從植物的纖維,到各類金屬,甚至是人和動物的毛發都做過試驗的材料!失敗!

失敗!失敗!無數次的失敗考驗著成功者的意誌,愛迪生沒有絲毫的氣餒,而是將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在經曆了上千次的失敗以後,他才終於找到了適合做燈絲的材料!愛迪生的發明最終不但燈照亮了整個美國,還照亮了整個世界!

如果沒有那一千多次的失敗,就不可能取得最後的成功,如果愛迪生因為某一次的失敗而放棄,那麼現在我們還可能生活在黑暗之中。

失敗無疑是一種痛苦的經曆,但它也是一筆財富,能從這種痛苦中堅定地走出來的人,必將成為真正的強者!

一個人問一個知名企業家:“到底怎麼才能像您一樣成功?”

企業家回答:“不斷地戰勝失敗,吸取教訓。”

“如果我又失敗了呢?”

“繼續戰勝它!”

“如果永遠失敗呢?”

企業家生氣地說:“怎麼可能永遠失敗呢?隻要有戰勝失敗的勇氣,你就一定能成功!”

企業裏最出色的員工,往往失敗的經曆也最多!他們之所以能從眾多的員工中嶄露頭角,受到重用,是因為他們的毅力沒有被失敗擊倒,而是把失敗當作一種走向成熟必需的曆練,一種寶貴的人生經驗,並不斷地從失敗中吸取教訓,越挫越勇!

而那些被失敗擊倒、嚇壞的膽小鬼,是永遠不會被重用的,因為他們早就被淘汰了。

偉大的籃球明星邁克爾·喬丹小時候是個非常頑皮的孩子,一次他在花園裏發現一隻螞蟻試圖爬上台階,喬丹在他的回憶錄裏如是寫到。

“可是那個可憐的小東西總是爬到半路就摔下來。我第一次安靜地呆著,我被那個小東西深深吸引了,在那裏看了足足有2個小時,作為旁觀者都有些不忍心了。當它經曆過無數次的失敗終於爬上了台階的時候,我禁不住歡呼起來。”

“我深深地被這個弱小的生命對於失敗的態度所震撼J這對我以後的成長和籃球生涯有很大幫助。”

他本人也同那隻小小的螞蟻一樣,經曆了無數次的失敗,終於成為全美國,全世界籃球愛好者們的上帝!

失敗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繼之而來的將是成功的朝霞!這就像一場棒球比賽,如果你前八局一分未得,那沒有關係,隻要在第九局打出一個漂亮的全壘打,所有人都會為你喝彩,沒有人會記得你前八局失誤的次數。

任何一個成功者能夠取得巨大的成就,也都是經曆了失敗的磨難,在艱苦中前行才取得成功的。如果成功是冠軍頭上的花環,成功過程中經曆的失敗就是編織花環的橄欖枝。他們靠自己成功時,無一例外地把能否戰勝失敗與挫折當作一個重要的指標。因此,不要在乎奮鬥過程中失敗的拜訪,也許正是因為失敗才造就了你的成功。

不畏挫折

人生在世,難免起起伏伏,有時甚至會是大起大落。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挫折和失敗在所難免。漫漫歲月,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無不充滿坎坷,如生活困難,高考落榜,升職無望,體質不佳,借貸無門,辦事受阻,無端受控等等天災人禍。總之,不管你喜歡不喜歡,不管你願意不願意,挫折隨時都可能翩翩而來。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挫折與順利,失敗與成功,都是一個完整人生所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老子曾說:“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順利往往伴隨挫折而來,成功常常在失敗中誕生。

古今中外的許多事例無不證明,挫折和失敗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是成功之母。其前提是我們不要因一時的挫折打擊而喪失自信,而喪失繼續前進的勇氣。

司馬遷在遭受宮刑之後,並沒有喪失自信,並沒有一蹶不振,而是發憤著書,終於寫出了後來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傳世名著《史記》。

我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蓋叫天,為了表現武鬆的英姿,曾在眼皮中間撐兩根火柴棒來練習眼睛睜圓。為了使腿部挺直,他走路時就在腿彎處綁上兩根削尖的竹筷子。正是由於經曆了數不清的挫折和失敗,經曆了數不清的辛酸苦辣,他最後終於練成了武台上的“活武鬆”。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在小學時,被所有同學罵為“笨蛋”。有一天手工課,老師從學生做的一大堆泥鴨子、布娃娃、蠟水果等作品中拿出一隻很不像樣的小木板凳,以取笑的口氣問:“你們誰見過這麼糟糕的板凳?我想,世界上不會有比這更糟糕的凳子了。”愛因斯坦卻回答:“有的。”然後他從書桌裏拿出兩隻更不像樣的凳子說:“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現在交給老師的是第三次做的,它雖然並不使人滿意,但總比這兩隻強些吧!”

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莫泊桑初學寫作時,曾把習作送給當時著名作家福樓拜看,由於質量不高,福樓拜不客氣地建議他將之燒掉,並勸他踏踏實實地從學習觀察社會的基本功做起。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莫泊桑終於成為短篇小說大師。

羅曼·羅蘭是20世紀著名作家,他的第一篇小說《童年的戀愛》,送給當時一位權威批評家看時,也遭到否定,雖然他一時氣得把原稿撕得粉碎,但他並沒有灰心,繼續堅持寫作,終於成為世界聞名的大作家。

音樂家貝多芬,一生中所遭遇的挫折難以形容。他17歲失去母親,32歲耳聾,接著又陷入了失戀的痛苦之中。難以想象,這對一個音樂家來說,是多麼大的打擊。然而意誌超級堅強的貝多芬並沒有因此而消沉、而氣餒,他還在一封信中寫道:“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這絕對辦不到。”他始終頑強自信的生活,艱難地創作,終於成為了聞名世界的不朽音樂家。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吞自苦寒來。曆史上許多仁人誌士正是在與挫折的鬥爭中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當然,挫折不可能會自發地的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經曆過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為。科學家貝佛裏奇說:“人們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處於逆境的情況下做出的。”因此可以說,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種特殊環境。

法國作家巴爾紮克說:“挫折就像一塊石頭,對於弱者來說是絆腳石,讓你怯步不前;而對於強者來說卻是墊腳石,使你站得更高。”挫折雖給人帶來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煉人的意誌,激發人的鬥誌,可以使人學會思考,調整行為,增強自信,以更佳的方式去實現自己的目的,成就輝煌的事業。

執著讓絕望變成希望美國某著名科學家曾說:“最常見同時也是代價最高昂的一個錯誤,是認為成功有賴於某種天才,某種魔力,某種我們不具備的東西。”

有人說,為什麼大多數的人都還沒有成功,一個最基本的因素就是不利的遺傳基因使其得不到發展。他們在這裏所提到的遺傳基因除了父母的因素外,更多的還是指所生存的環境,後天所受的教育和發展的機會等。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其中一位成功人士就說:“如果李澤楷不是李嘉誠的兒子,是出生在一個教育落後的山區裏,他能成功嗎?”

這個問題讓我們大家都思索了很久,最後,又有一個成功人士應和著說:

“的確如此,隻要我們永遠充滿希望,我們就不會受絕望所影響。看看我們吧,我們作為生活方方麵麵中的成功人士,其最重要的就是品質之一,就是我們自己知道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知道自己要走向哪裏?我們為什麼能夠有這樣的思路呢?因為從我們出生的哪一天起,我們的父母就在給我們灌輸著各種成功的理念,就在教我們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看看哪些貧窮和麻木不仁的家庭吧,他們的子女同樣是貧窮和麻木的,他們所受的教育很少,以至於他們不知道人的目標是什麼,更不用說價值觀和理想等等。

同樣地,我們再看看哪些所受過教育的人吧,大部分人都有著希望,有著理想,他們的價值觀和理想也不是模糊不清的,他們不在為人生徘徊,結果是他們的能力和機遇與常人就不同,無論他們在何處奮鬥,他們的成就都是令人矚目的。”隻要我們不再有絕望,我們就會相信自己行,我們就一定行:隻要我們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我們就一定會成功。著名傳記作家莫洛亞寫道:“我研究過很多在事業上獲得成功的人的傳記資料,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不管他們的出身如何,他們都有著一個共同點,永遠不相信命運,永遠不向命運低頭。在對命運的控製上,他們的力量比命運控製他們的力量更強大,使得命運之神不得不向他們低頭!”

一位成功人士說過的一句話,如果你想要成功,你就必須和成功人士在一起,如果你要快樂,你就必須和快樂的人在一起。一個人要想走向成功,隻有踏踏實實地做事,老老實實地做人,一定會走向成功的。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多數人卻沒有這樣做,他們總是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結果浪費了大好時光。

事實上,如果我們能夠從今天起專注地去做好一件事,我們就會走向成功,隻要我們能夠明白一個按照自我願望行動的人,可以勝過一個處處受束縛的天才,那麼我們就能感覺到我們現在無論是年輕還是年老,貧窮還是富有,我們都能保證自己一生都在追求成長,讓生命中的每一天都過得快樂、富有和進取,我們就會願意去迎接挑戰並與他人分享。隻要我們具備了這種執著追求的態度,那麼我們就一定會成功。

也是一種幸運失敗也是一種幸運,這條定律告訴我們,失敗並不意味著浪費時間與生命,卻往往意味著你又有理由去擁有新的時間與生命了。香港恒和寶公司主席陳聖澤說:“我永遠也忘不了父親送我的那句話:‘要緊記著往前看,失敗了不要氣餒!’這句父親離別前勉勵的話,成為我一生奮鬥的‘動力,。”

很多人隻有在大難臨頭的時候,往往就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他們從來不想一想失敗並不意味著浪費時間和生命,而是在讓他獲得新生,如果一個人不經曆過痛苦和失敗,他怎麼會感受到痛苦和失敗足以撼動其生命內核,不然,他內在的潛力是不會被喚起的。他怎麼會去想:如果我失敗了,我以後將要怎樣,7他怎麼會去思考:失敗能喚起我更多的勇氣嗎?失敗能使我發揮出更大的努力嗎?失敗能使我發現新的力量,挖掘潛在創造力嗎?失敗了以後,是決心加倍的堅強還是就此心灰意冷?正是有了這些思考,他們才知道跌倒以後,立刻站立起來,向失敗奪取勝利,這是自古以來偉大人物的成功秘訣。或許你要說,你已經失敗很多次,所以再試也是徒勞無益;你已經跌倒很多次,再站立起來也是無用。對於意誌永不屈服的人,決沒有什麼失敗!不管失敗的次數怎樣多,時間怎樣晚,勝利仍然是可以預期的。

托馬斯說:“偉大、高貴人物最明顯的標誌,就是他堅韌的意誌,不管環境如何惡劣,他的初衷與希望不會有絲毫的改變,並將最終克服阻力達到所企望的目的。”

王成出身在一個貧窮的農村,他高中畢業後就外出打工,但由於學曆低,他隻能做一些體力活。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他開始有了一點積蓄,於是在朋友的勸說下,他開始自己投資幹起了零售商的行當,他把多年辛苦掙得的資金全投進了一家小肉鋪。

剛開始的時候,王成投資的肉鋪的最大主顧是當地一家飯館。這家飯館的采購是一個嗜酒如命的人。一天他跟年輕的王成說,“如果想要讓我來你這裏購買,你必須每天給我送一瓶二鍋頭。如果你做到了這點,以後我就經常來你這裏買肉”。王成不想這麼做,因為在他看來,如果每天都這樣做,他的利潤很小,甚至有可能虧本,於是他們之間的生意從此斷絕,王成的小店也開不下去了。

不得已,王成隻好再去當地一家布匹服裝店當店員。他以行動和言詞說服了這家服裝店的兩名店主,讓他當第三名合夥人,即由他出一筆錢,加上原店的部分存貨,由他單獨去經營一個新店。起初這家老板不同意,後來經過王成的不斷肯求,老板終於同意了。

過了幾年,王成的事業起得了成功,他想到他當初的創業是多麼的來自不易,於是他允許雇員享有自己從前曾經享有的機會。

從王成的成功來看,一個人通向成功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有失才有得,有大失才能有大得。如果在連續失敗三次之後你還能頑強不息地奮鬥,那麼你就不必懷疑自己在選定的領域內可能成為一位傑出人物。

所以,我們永遠不要被失敗所嚇倒,我們要相信,當我們似乎已經走到山窮水盡的絕境的時候,其實我們離成功也許隻有一步之遙了,隻要我們堅持,我們就能成功,我們隻有不斷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們就可以避免失敗。因此,看看哪些失敗過的人,他們是如何跌倒的,但又是怎樣爬起來的。他們是如何撣撣身上的塵土再上場一拚的人,他們最終是如何在事業中獲得成功。

把所有困難都踩在腳下我們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挫折。麵對這些困難和挫折,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眼光去看待它?又是用怎樣的行動去克服它、戰勝它?

一般而言,人們在困難麵前主要表現出兩種情況:

一種是不屈服,不後退,不動搖,頑強地同命運抗爭,用堅強的毅力、不屈的精神勇敢地去麵對,並在重重困難中衝開一條通向勝利的路,將困難踩在腳下,讓自己成為征服困難的英雄,成為掌握自己命運的主人。另一種就是被困難所嚇倒,沒有勇氣去麵對它、戰勝它,整日垂頭喪氣、自暴自棄,喪失了繼續前進的勇氣和信心,於是就成了庸人和懦夫。

在困難和挫折麵前,是否具備百折不撓的毅力,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區別偉大與平庸的標誌之一。不能忍受挫折和戰勝困難者,不會有百折不撓的毅力,也就不可能成為真正傑出的人。

俄國大學者米哈伊爾·羅蒙諾索夫,出生在俄國北部庫爾島上一個小漁村裏。自古名人多磨難,而他的磨難更多。

羅蒙諾索夫的父親是個漁民,目不識丁,羅蒙諾索夫小時候就跟著母親背誦《聖經》,以後又跟著教堂裏的執事和有文化的舒伯納大叔識字。不幸的是,羅蒙諾索夫的生母和第一個繼母相繼去世,他的第二個繼母很刻薄,不斷阻撓羅蒙諾索夫學習,但刻苦好學的羅蒙諾索夫卻還是在很困難的條件下學完了《識字課本》。

然而,在北方荒野的漁村裏,羅蒙諾索夫想要找到合適的課本畢竟很不容易,事事留心的他終於有一天在鄰村的杜金家發現了兩本好書,可是小氣的老杜金卻不肯把書借給別人。

老杜金家的兩個頑皮的孩子本來同羅蒙諾索夫關係很好,這時卻也為難他,對他說:要是他敢在墳地上一個人過一夜,那他才配讀這些書。羅蒙諾索夫當即堅定地回答:“行!”

當晚,羅蒙諾索夫就瞞著父親,帶上棉被,一個人到墳地上過夜去了。

他一心想著得到那兩本書,全然不顧狂風的呼嘯和嚇人的磷火上下竄動,懷著激動的求知心情進入了夢鄉。

羅蒙諾索夫就是在這種艱難的條件下想方設法地不斷學習,但他並不以此為滿足,他還在不停地克服各種困難,努力尋找著獲得學習的機會。

那一年,羅蒙諾索夫終於帶上鄰居給的三個盧布,隨著販魚的車隊,經過一個月的長途跋涉,來到了他日夜向往的莫斯科求學。但莫斯科當時的學校是為貴族子弟開設的,不招收貧民的孩子,這對曆經千辛萬苦而來的羅蒙諾索夫簡直是一個天大的打擊,可他並沒有因此而陷入絕望,他想盡各種辦法希望能夠求學成功。

幸運的是,羅蒙諾索夫爾在杜金科夫家裏巧遇紮伊科羅斯帕學校的教務主任瓦爾諾索夫神父,這位神父很正直又很有學問,當他得知羅蒙諾索夫是想來上學時,就讓他背誦一首讚美詩。當神父聽完以後,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樣優秀的學生,在我們學校還不多呢!”可是,當他得知羅蒙諾索夫是漁民的孩子後,他又感到為難了。羅蒙諾索夫以為入學沒有了希望,頓時呆住了,大顆大顆的眼淚直往下落。

神父一見這位少年如此渴望學習,咬了咬牙,決定向校長撒謊說羅蒙諾索夫是貴族出身,以幫助他進入學校。羅蒙諾索夫終於如願進入了這所莫斯科最有名的學校,但是其他困難也隨之而來。

由於羅蒙諾索夫的個子比一般的學生高出許多,加上穿的衣服很破舊,樣子又土頭土腦,那些披著羊皮襖的貴族子弟便時常拿他開心,並給他編了一個順口溜:“大個子,大傻瓜,大頭大腦大嘴巴……”

其實,這些對羅蒙諾索夫來說還算是小事,他最難熬的還是饑餓,父親不負擔他的生活費用,一塊麵包加一杯飲料常常就是他一天的口糧。但就是這個被貴族子弟稱為“大傻瓜”的羅蒙諾索夫,卻在忍饑挨餓的困苦狀態下,排除一切幹擾,刻苦學習,在第一學年就完成了三年的課程,一下子升入了四年級。

羅蒙諾索夫在這所學校共學習了五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又被派送到彼得堡最高學府——彼得堡科學院深造,最終成為舉世聞名的化學家。

古人雲,“有堅忍不拔之誌,才有堅忍不拔之力。”羅蒙諾索夫的經曆就給了我們很大的啟迪,他無論身處何種艱苦困難的局麵下,都從不輕言放棄,而是以超人的毅力,堅持到底,從不氣餒。從現在開始,在麵對成功時,請一笑置之吧!在麵對困難時,請綻開從容的笑臉,挺直堅韌的腰板!

用坦然迎接不幸在過去的生命裏,對你而言,也許是頁頁創痛的傷心史,在檢閱過去的一切時,你或許會覺得你處處失敗,一事無成。你熱烈地期待著成功的事業成功卻不能如願,連你最近的親戚朋友,甚至也要離棄你!你的前途,似乎是十分慘淡和黑暗!然而,雖有上述各種不幸,隻要你不甘心永遠屈服,勝利就會向你招手。

從古至今,有多少英雄豪傑因一次的挫折而一蹶不振,我們不能因他們的美名而去像他們一樣經不起挫折。

人的一生總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挫折和困難是難免的,你不可能一直處於順境,一直處於輝煌,當你人生走到了“山”的頂峰必然會走下坡路,但要如何做到坦然麵對、心態平穩,對於我們才是最重要的。

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美國化妝品行業的“皇後”瑪麗·凱把她一輩子積蓄下來的5000元作為全部資本,創辦了瑪麗·凱化妝品公司。

為了支持母親實現“狂熱”的理想,兩個兒子也“跳往助之”,辭去了較好的工作,加入到母親創辦的公司中來,寧願隻拿250美元的月薪。瑪麗,凱知道,這是背水一戰,是在進行一次人生中的大冒險,弄不好,不僅自己一輩子辛辛苦苦的積蓄將血本無歸,而且還可能葬送兩個兒子的美好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