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能在自己作出選擇的那一刹那,就把自己的心踏實下來,就打算堅持下去,那他一定會在腳下的這塊土地上掘出生命之水來,而不是挖一個坑換一個地方,到最後有被渴死的可能。有些時候,缺乏堅持的恒心,缺乏忍耐的精神,可能是因為小時候沒有訓練出這樣的品質,沒有這樣的機會培養出這樣的習慣!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瓦爾特·米歇爾曾在一群小學生身上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
他給每個孩子發一塊軟糖,然後告訴他們說他有事要離開一會兒。他希望孩子們都不要吃掉那塊軟糖,他允諾說:假如你們能將這些軟糖留到我辦完事情回來,我會再獎勵給你們兩塊軟糖。然後他出去了。寂寞的孩子們守著那塊誘人的軟糖等啊等,終於有人熬不住了,吃掉了那塊軟糖。接著,又有人做了同樣的事……20分鍾後,米歇爾回來了。他履行諾言,獎勵沒有吃掉糖的孩子每人兩塊糖。多年以後,他發現,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大多一事無成,而日後創出一番業績的全都是當年那些願意等待的孩子。
堅強的忍耐力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在生活中磨煉。
忍耐力是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一項,有些人可能是由於社會環境的影響或者是作為獨生子女的“中心”地位的副作用,在學校、在家庭,養成了任性、衝動、無耐性的壞習慣,他們無克製力、意誌薄弱,做事往往虎頭蛇尾。這種習慣無論是對他個人還是對社會都是不利的,都無法很好地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態勢。
無論你現在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職員,還是一個不甘於繼續當下環境的三分鍾工作者,如果你想真正改變自己,真正讓自己在工作上有突出的表現,那你就必須學會暫時的忍耐,忍耐環境對你的磨煉,對你的考驗。既然選擇了,就不要輕易放棄,否則你將永遠一事無成。
加盟NBA6年,羅斯一直默默無聞,他先是效力於三流球隊,後又轉入步行者。在步行者的頭兩年他的日子一點都不好過,他得不到教練布朗的賞識,時常被晾在替補席上。“記得曾有一個賽季,連續14場沒讓我上陣,而當時我身上根本沒傷。”說起那段痛苦的經曆,羅斯至今感到心寒,但他認為這讓他學會了很多,尤其是讓他學會了忍耐,使他更加明白什麼是值得更加去珍惜的。
直到伯德到步行者執教,才給羅斯帶來了轉機。羅斯在密歇根大學打球時,伯德曾看過他打球,當時就覺得他很有打球的能力。所以伯德到步行者對羅斯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相信你有天賦,我會重用你。”伯德的話給了羅斯極大的信心,他勤學苦練,技巧很快地得到了提高,並很快被列入首發陣容,如今羅斯已成為步行者的中流砥柱。在一次總決賽的比賽中,羅斯更是表現不俗。在前五場總決賽中,他發揮正常,平均每場得分達到了22分。
尤其是在第五場比賽中羅斯更是獨領風騷,一人攬下了32分,成為步行者的得分王。“羅斯一直是我最欣賞的隊員之一,”伯德賽後說,“他的成功歸功於他的踏實和努力。”
不要急於表現自己不完善的能力,不要苦於找不到賞識自己的伯樂。如果你想讓自己有一個燦爛的明天,那你就應該在工作中,學習中學會觀察,學會磨煉,隻有在這種考驗中,你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你的水平才能得到發揮。如果你已經對自己的業務有了一個全麵的了解,你已經對它的運作有了十足的把握,那你離成功的日子也就不遠了。在你還不成熟的時候,在你感到自己的知識還比較欠缺的時候,你不妨把抱怨先收起來,努力積蓄自己的能量,等到機會到來的時候,你就能讓自己在發揮才能的過程中閃出耀眼的光彩。
毅力造就才氣“要想人前顯貴,就得背後受罪”、“三分靠教,七分靠學”、“拳不離手,曲不離口”,中國的這些古訓告誡人們:所有技藝的精湛是靠下苦功夫得來的。
曾國藩是中國曆史上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時候的天賦卻不高。
有一天曾國藩在家背書,對一篇文章反反複複不知道讀了多少遍了,可還是一直沒有背下來。這時候,潛伏在他家的一個賊,希望等這個讀書入睡覺之後撈點好處。可是怎麼等就是見他翻來覆去地讀那篇文章,那個賊人最終急得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麼書?”然後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那賊聽過幾遍的文章都能背下來,記憶力真好,但是遺憾的是,他的天賦沒有加上勤奮,而曾國藩卻能名揚天下。所以,偉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
我國的學者季羨林曾經說過:“勤奮出靈感。”繆斯女神對那些勤奮的人總是格外青睞的,她會源源不斷給這些人送去靈感。
斯蒂芬·金和一般的作家有點不同,一般的作家在沒有靈感的時候,就去幹別的事情,從不逼自己硬寫。但斯蒂芬·金在沒有什麼可寫的情況下,每天也要堅持寫5000字。這是他在早期寫作時,他的一個老師傳授給他的一條經驗。而在他早期的創作實踐中,他也是堅持這麼做的。也就是說,他在寫作上有過強化訓練的經曆和體驗。這段經曆使他終生受益。他說“我從沒有過沒有靈感的恐慌”。
做一個勤奮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梁漱溟是中國現代思想家,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與同在19世紀90年代出生的文化大師們,如陳寅恪、胡適、趙元任、顧頡剛等這幫有才氣的人比較起來,梁漱溟的成才之路與眾不同。陳寅恪、胡適等人都受過大學教育,而且他們都有留學經曆,而梁漱溟的最高學曆僅僅為中學。他自己評價說:“像我這樣,以一個中學生而後來任大學講席者,固然多半出於自學。所有今日的我,皆由自學得來。”從19世紀末到今天,天資聰穎,入北大、清華等名校深造、受名師指點的學子不知有多少,但能夠成為大師的,都不會有千分之一。而天資平平的梁漱溟,6歲時還不會穿有背帶的褲子,小學時學習也不是很好,而梁漱溟竟能憑借自學而成為出入乎百家,在哲學、佛學、政治學、經濟學諸多領域皆有建樹的著名學者,實屬奇跡。那麼,梁漱溟的自學有沒有值得今天有誌於學的人學習借鑒的地方呢?答案是肯定的!
梁漱溟的自學過程印證了這個道理。他從八九歲開始自學,直至95歲高齡辭世,在近90年間,他一直以書籍為友,以報刊為伴,特別是在奠定其學問基礎的青少年時期,梁漱溟更是孜孜不倦地勤於自學,沒有一日間斷過。當時,據說他讀書看報已經成癮,以至於“每日不看報,則無異於未曾吃飯飲水。”
梁漱溟作為一個有才氣的大儒,他成長過程應該給我們很多啟示:“拳不離手”能為普通人叩開智慧的大門;“笨鳥先飛早入林”,“曲不離口”能為任何人添加更多的才氣。
社會是在不斷在革新進步的,你要有時刻學習的精神,才不會被社會淘汰。我們要想有才氣,就必須像他們那樣,一絲不苟,刻苦訓練,正如華羅庚先生說的那樣:“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不管你有多麼的睿智,人的成功、名利都總是自己堅持得到的,投機取巧的人不會有大作為的。
沙粒下的珍珠狄更斯說:“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如果在人們的關注下,你還可以忍受心靈的孤獨,那在別人遺忘的角落,你是否能夠依然承受這樣的煎熬?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那你注定有被人注目的一天,注定有被人記住的一生。也許你在平日裏並沒有多大的欲求,也許你隻是執著於自己的某種愛好,也許你的舉動曾經遭到別人的譏笑,但隻要你不放棄,隻要你堅持下去,你就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別人的白眼這時也會變成羨慕的眼光。
許多年以前,在荷蘭的一個小鎮,來了一個隻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年輕農民,他的名字叫列文虎克。他的工作主要是為鎮政府守大門,他在那兒一幹就是60多年。在工作之餘,他從來不打牌,不下棋。他隻有一個愛好,那就是磨教。常常磨鏡片磨到深夜都不肯罷手。由於這種對鏡片的愛好,所以他一下班就躲到屋裏忙活起來,這自然就減少了與親友交流的時間,所以被親人誤解,常常被認為是“不近人情的家夥”。對此,列文虎克無動於衷,依然鍥而不舍地鑽研。他磨出的複合鏡片的放大倍數超過了專業技師,最終製成了當時無與倫比的精細顯微鏡,揭開了科技尚未知曉的微生物世界的“麵紗”,為此他被授予巴黎科學院院士的頭銜。英國女王訪問荷蘭時,還專程到這個小鎮拜會他,英國皇家學會也把他選為會員。
列文虎克的成功就在於他擁有了堅韌不拔的精神。許多人在事業上的失敗,常常不是因為沒有選準目標,也不是因為難度太大了,而是因為他們缺乏堅強的意誌和堅韌的品格。列文虎克打磨鏡片,一幹就是60多年,其中的艱辛、枯燥和乏味不言自明,沒有堅韌不拔的意誌和鍥而不會的精神是萬萬不行的。他走的是一條艱辛的荊棘路。打磨鏡片在別人看來是太平常的一件工作,但正是在這種細小平凡的事情中才能看出一個人做事的態度。列文虎克不同於其他人的想法,他想把手頭上的每一塊鏡片都磨好,所以他紮紮實實、一絲不苟地做著這樣的事情,用盡畢生的心血完成了每一個平淡無奇的動作。在他85歲那年,朋友們勸他安度餘生,離開顯微鏡,他卻說:
“要成功一件事,必須花掉畢生的時間……”他活到90高齡,也沒有離開顯微鏡。正是把堅韌不拔的品格作為護身法寶,列文虎克才走過了漫長而坎坷的崎嶇小路,用辛勞的汗水澆出了絢麗的成功之花。
科學上的許許多多所謂“一舉成功”、“一鳴驚人”的壯舉,都是長久地默默地堅持付出的結果,都是以鋼鐵般的意誌和鍥而不舍的精神去戰勝無數困難的結果。
忍耐是一種痛苦的磨煉,曆經煉獄般的折磨而銘刻於心。尤其是搞科研的人員,如果沒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不可能完成尖端的研究項目的。在那種條件下,挑戰的不隻是一個人的智力,更多的是對一個人心理素質的挑戰。
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沒有一個能夠抗住外界壓力和艱苦環境的忍耐精神,是不可能做出成績的。
如果你是顆珍珠,那你就不用擔心在貝殼裏呆得時間太長,就不要否定沙子對你的作用,總有一天你會被發現,得到重用。當一個人身處逆境時很容易消極頹廢,很容易產生懈怠的情緒,寧可坐在那裏幹等,也不願意采取行動或是設法努力向前。他們信奉時間會解決一切,時間能夠消除心靈的傷疤,無論對個人還是對事業,都抱著“除非確定事情肯定成功,否則不要去做”的態度。
事實上,很多事情根本無法提前很準確地知道它是否一定可行。所以這種人做起事來老是畏畏縮縮,這樣他們常常感受不到生活的樂趣,找不到自己發展的方向,找不到自己奮鬥的目標和寄托的希望。這種等待的狀態並不是那種忍耐的狀態。形勢不明朗時你必須忍耐一點,但卻不能忘記自己前進的方向。但如果你想讓自己有所成就,你就必須全力以赴地去爭取,積極地等待機會的到來。
積蓄奮戰的力量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有“適當時機”。時機乃是超乎人類能力的大自然的力量。無論你怎麼渴望,在春天未來臨之前,櫻花絕不可能盛開;無論你怎樣焦急,在時機尚未成熟的時候,做事必然無法成功。嚴冬來了,春天就不遠了。櫻花即使是被凜冽的寒風吹打,或遭遇到壓彎樹枝的大雪,仍然寧靜地等待春天的駕臨,充分表現了對於大自然恩惠的信賴。
不如意的事情過去了,好的時機必然來臨。因此,凡是成大事的人,無不等待時機的來臨。既不焦急,也不慌張,靜靜地處理眼前的工作。偉人等待時機的心情,恰似等待春天的櫻樹。然而,消極地等待,無異是企求僥幸。
櫻樹雖然靜靜地等候春天,卻無時不在養精蓄銳。沒有儲蓄潛力,時機縱使到了,仍然一無所成。
愈需要等待,則內心愈是焦慮,這是人之常情。然而,自然的法則,卻不能被人情所左右。這不是冷淡,時機對於靜靜等待它的人,無不以溫暖的雙手去迎接。因此,我們要能養成“善待時機”的心理。
一個名叫尤爾加的美國人的故事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道理。
尤爾加在底特律生活了一段時間以後搬到了新奧爾良。他在底特律時隻是一個鉛管匠,努力了好多年,也沒有發展起自己的事業,原因是缺乏資金。
剛搬到新奧爾良的時候,他帶著老婆、三個孩子和120元錢,那是他全部的家當和資產。搬來後的第一天,他找了八家鉛管公司,可是沒有人願意雇傭他,那些人隻是告訴他人手已經夠了。
無奈,第二天他跳上了一輛公共汽車,走過了一條長長的、繁忙的大街。
那條街上有幾家快餐店,他記下了窗口上張貼征聘店員廣告的店名。走到路盡頭時,他跳上了另一輛返回家的車,一路上去了四家快餐店,可是都沒有找到工作。
最後,總算第五家的經理對他有點興趣。他向那個經理保證,他工作勤奮,而且做人誠實。那個經理告訴他,薪水相當低。但他告訴經理待遇不成問題,他會為顧客提供一流的服務。
他的工作一直做得都很努力,結果在6個星期之內他成了那家快餐店的營業部經理。在那期間,他結識了不少顧客,根據他們的要求,他改善了服務質量,提高了工作效率。9個月後,這家快餐店的老板把他叫到了辦公室。
原來這個老板除了經營餐飲業之外,還有別的投資項目,尤其是在房地產方麵也搞得不錯。這個老板看他的能力很強,也很敬業,就想派他去一座有90戶的大廈當助理經理。
他當時就愣住了,然後告訴這個老板,他隻當過鉛管匠,對管理大廈一無所知。但老板笑著對他說:“我查過你在快餐店的記錄,利潤增加了83%。管理大廈與管理快餐店的道理是一樣的——樂於助人、推行計劃和委派。我想你一定能讓大廈保持客滿,準時收到房租,而且保養良好。”
結果他接受了那個工作——工資是他在快餐店時的3倍,還有一間漂亮的公寓。兩年後,他已經升為了高級經理,不久以後,他就有足夠的錢來開創他自己的事業——創辦一家大規模的鉛管企業。
尤爾加選擇了一份很少人願意去做的工作,但他最終卻成就了自己的事業。所以從哪裏開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是要到哪裏去。即使你選擇了最不起眼的工作,如果你能讓自己有份堅持的心,那你就能在平凡的崗位上為不平凡的事業做出充分的準備,就能為自己的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就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錘煉自己的意誌
沒有什麼惡劣的環境能永遠囚禁一個有著堅強意誌的人。不要為你的放棄找借口。最關鍵的是你還沒有堅強的意誌力。
有能力做某件特別或獨特的事是一回事,做不做得到是另外一回事。在當今巨大的失敗群體裏麵,有著大量未被開發的潛力。為什麼擁有潛力的人卻沒能讓自己成功呢?
要靠你自己去找出問題所在。是肌體上的原因還是精神上的原因?你缺少體力嗎?如果你真的缺少體力,那麼你的生命力和意誌就虛耗了。你有足夠的教育嗎?你所受的培訓對於你的職業來說足夠了嗎?你知道是什麼弱點使你不能得到你夢想得到的一切嗎?經常是一些細小、看似不重要的個人弱點像鏈鎖一樣拖住了人,使之不能實現他們的人生目標。
生命中的各種困難磨煉了我們的體能和神經,增強了我們的勇氣和力量。
在熱帶國家中,食物長在樹上等著人來吃,在這些地方也沒有住房或是穿衣的問題,因此人們自然而然地很懶散、馬虎、不整齊。他們的本性讓人難以忍受。他們不懂得征服自我或是征服環境,不會適應惡劣的氣候,也不會開墾堅硬固執的土地,因此這些人對文明的貢獻非常少。使得生命有意義的是人的行動,發明或是創造,英勇的行為,產業的進步,科學,藝術,這一切都是生活在氣候反複無常地區的人們克服了無數困難,曆經嚴寒與酷暑,通過與自然的惡劣條件鬥爭而取得的成果。
那些等待優厚條件或環境的人,會發現成功無論是在哪個領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那些能夠排除環境幹擾,在逆境中奮起,當別的人說他不行的時候仍能勉力勝出,實現“不可能”實現之事的人,那些能排除阻礙的人將能夠得到世界。為什麼?因為克服困難的努力鍛煉了他的力量,而這一力量將一步一步將他帶向成功。
逆境是鍛煉人的意誌的好時期,它能促成一個有決心的人走向成功。
一個人把他進取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難和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看得越大,他取得成功的努力就會受到更多的限製。對一些人來說,他們看到前麵的路充滿了各種障礙、困難和認為無法做到的事,他們便什麼也不去做;但也有另外的一些人,他們覺得自己比試圖要阻止他們、試圖要把他們束縛住、將他們絆倒的困難要強大得多,他們甚至根本就不會注意到這些絆腳石。
比如在現實生活中就有這樣一個人,他習慣性地認為事情不可能做得成,幾乎任何一種困難都能把他難倒。除非他能清楚地看到通向他目的地的路,否則他一步也不敢向前走。如果他看到前麵有困難,他就會失去信心,放棄去做他想要做的事。如果你讓他去做任何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他就會說:
“嗯,我想我做不來,事實上,這是不可能做到的。”其結果就是他不會在任何方麵取得進步,他永遠不會。
如果你正在努力做某件事,暫時不能挪開路上擋住你的石頭,不要緊,不必感到沮喪。那些在遠處看起來大得嚇人的困難在你走近的時候會漸漸變小。隻要你有足夠的勇氣與自信,隨著你不斷前進,道路會為你而展開。閱讀那些偉大人物的生平,他們的奮鬥史就是在清理道路上的障礙,與他們所遭遇的困難相比,你的困難會相形見拙。堅定你對自己的信心,你就能減弱困難程度。生命的成功和效率取決於堅定、持久的決心以及做我們心裏想做的事的能力。義無反顧地投身於我們的目標,不偏左也不偏右,哪怕伊甸園試圖誘惑我們,失敗和災難在威脅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