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巡撫孫寶琦奏陳借款修築膠沂鐵路。奏請擬借800萬兩公債款。清廷指示該撫與大清穗華銀行協商解決。
12月6日。清廷命薩鎮冰統製巡洋及長江艦隊。
12月9日。閩浙總督鬆壽奏陳閩省財政十分困難,懇請度支部撥銀100萬兩。
12月10日。孫中山抵歐洲。孫中山自檳榔嶼抵達科倫坡,並致函鄧澤如,說明此行有特別外交問題,須前往英國京城,順便到美國,向華僑進行募捐。12月16日,孫中山寫信給布思,說自己目前正在采取獨立措施,將於數月內舉行起義,希望布思解囊相助。12月28日,孫中山抵達巴黎。
清廷委派馮煦為江皖籌賑大臣。
12月11日。雷震春違例饋遺被革職。載濤奏劾署江北提督雷震春違例饋遺,清廷下諭交部議處。隨後部議將雷震春革職。
八旗憲政會在京召開成立大會。有2000餘旗人參加,呼籲廢除八旗製度。
12月12日。漳廈鐵路(嵩嶼至江東橋)本日通車。
12月14日。清廷分別獎懲籌備憲政有關官員。清廷根據憲政編查館派員對東三省、宜隸、山東、山西、河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各省籌備憲政情況的考察,下詔分別獎懲各省籌備憲政主管官員。受到嘉獎的有奉天民政使張元琦、宜隸提學使傅增湘、江蘇候補道夏敬觀、浙江候補知縣龍建章、穀鍾秀等人;被開缺革職的有福建興泉永道郭道直、直隸天津縣知縣胡商彝等。
《大江白話報》在漢口創刊。該刊由詹大悲、何海鳴分別擔任正、副主筆。於1911年1月3日改名為《大江報》。
12月15。日軍機處代呈陸軍大臣蔭昌、副大臣壽勳的說帖內稱資政院開院以來,所提議案多有逾越權限,若不予以限製,將來國會成立,必與政府衝突,因此而釀成大亂,招致亡國。
12月18日。資政院奏請清廷批準《著作權律》。資政院奏請清廷批準《著作權律》。該律共有五章55條。第一章為通例。第二章權利期限規定。著作權歸著作人終身所有,如著作人身亡,由其繼承人繼續享受至30年,照片著作權專有10年。未屬姓名的著作,與以官署、學堂、公司、局所、寺院、會所等名義發表的著作,其著作權均專有至30年。第三章呈報義務規定。著作物呈請注冊時,應用本人真實姓名;以官署、學堂、公司、局所、寺院、會所等名義出版的著作,一律用該單位名稱。第四章權利限製規定。凡經呈報注冊的著作,他人不得翻印仿製,或者以各種假冒方法侵犯著作人權利,假冒他人著作者與知情代為出售者,根據情節輕重,罰銀40~400元。第五章為附則。
12月19日。陝甘總督長庚奏請暫借洋款修築鐵路。奏折稱,甘肅鐵路由歸化至蘭州段共200餘裏,需銀二千數百兩,請清廷暫借洋款修築。並另奏請借洋款用10年時間修築歸化至新疆鐵路。
12月20日。《光華日報》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創刊。最早的《光華日報》於1908年8月27日在緬甸仰光創刊,因鼓吹革命,宣揚三民主義,發行不到三個月便遭到清廷駐緬甸領事的威脅而被迫停刊。到11月25日再行創刊,仍用原名,亦稱“第二光華報”,是革命黨的重要輿論陣地。1910年初,清廷勾結緬督迫使該報停刊。本日再次創刊,故稱“第三光華報”。該報每周出版六期,社址檳榔嶼打銅街120號。由莊銀安、陳新政主辦,雷鐵岩、胡漢民等主筆,承襲仰光《光華日報》的宗旨,宣傳革命,鼓吹排滿。孫中山、黃興經常在該報館召開秘密會議,策動武裝起義,是革命黨人在南洋地區的主要宣傳陣地。
12月21日。清廷諭令恪遵發服定製。根據農工商部奏報的京師各行商會及各省商眾傳言的將“剪發易服”,清廷諭令:國家製服,等秩分明,習用已久,從未輕易更張。除軍服、警服因時製宜,係前經各該衙門奏定遵行外,所有政界、學界以及各色人等,均應恪遵定製,不得輕聽浮言,致滋誤會。12月30日,資政院再次奏請清廷明確頒布剪發易服的諭旨,稱在京中及上海、廣東等地剪發者已越來越多。清廷再次頒布諭旨強調“著仍遵前旨辦理,此奏應即毋庸議”。
12月22日。清廷任命各省直高等審判廳廳丞及高等檢察廳檢察長。清廷諭令,除奉天高等審判廳廳丞、檢察廳檢察長,吉林高等檢察廳檢察長業經簡補,湖南暫緩開庭外,著試署者有:吉林高等審判廳廳丞錢宗昌;黑龍江高等審判廳廳丞趙儼,高等檢察廳檢察長周貞亮;直隸高等審判廳廳丞俞紀琦,高等檢察廳檢察長劉思鑒;江蘇高等審判廳廳丞鄭言,高等檢察廳檢察長陸懋勤;安徽高等審判廳廳丞沈金鑒,高等檢察廳檢察長郭振鏞;山東高等審判廳廳丞龔積炳,高等檢察廳檢察長陳業;山西高等審判廳廳丞謝桓武,高等檢察廳檢察長王祖仁;河南高等審判廳廳丞怡齡,高等檢察廳檢察長李瀚昌;陝西高等審判廳廳丞徐德修,高等檢察廳檢察長趙乃普;甘肅高等審判廳廳丞何奏篪,高等檢察廳檢察長王國鏞;新疆高等審判廳廳丞郭鵬,高等檢察廳檢察長張培愷;福建高等審判廳廳丞梁冠澄,高等檢察廳檢察長李鍾駿;浙江高等審判廳廳丞章樾,高等檢察廳檢察長辛漢;江西高等審判廳廳丞江峰青,高等檢察廳檢察長袁勵忠;湖北高等審判廳廳丞梅光羲,高等檢察廳檢察長黃慶瀾;四川高等審判廳廳丞武瀛,高等檢察廳檢察長陶思曾;廣東高等審判廳廳丞史緒任,高等檢察廳檢察長文霈;廣西高等審判廳廳丞俞樹棠,高等檢察廳檢察長朱文劭;雲南高等審判廳廳丞王耒,高等檢察廳檢察長張一鵬;貴州高等審判廳廳丞朱興汾,高等檢察廳檢察長賀廷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