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雲南大姚縣會黨襲占縣城遭鎮壓。雲南楚雄府大姚縣陳可培,在擔任鄉約時,曾被知縣鄭兆年當堂責打,一直懷恨在心。其同鄉李竹九,因抗糧不交,也遭到鄭知縣嚴刑拷打,結怨愈深。於是陳可培便與其舅童某等人密謀起事。陳可培被推舉為“大元帥”,李竹九為“軍師”,並刻印,內有“革命”二字。還印有“大元帥告示”,召集數千名黨徒,於本日攻入縣城。搗毀警局,殺紳士段金培等人,衝進縣署發現鄭知縣已逃走,便毆打其家屬,逼交財物。巡防營管帶董超帶兵增援,雙方交戰。三天後城池被官軍攻破。官兵擊斃會黨百餘人,俘獲陳可培之子及部分黨羽數十人,其餘眾人四散。
11月28日。民政部奏準禁止各省彩票行銷京師。民政部奏陳:“彩票一項,名為籌款,跡近賭博……敗壞風氣,政體所關,尤為重大”,“近年以來,內外諸臣,苦於集款艱難,又顧念民力,不忍遇事征求,遂藉此為一時權宜之舉。而鴆酒漏脯,菹毒何窮,若不及早申禁,害必中於國民生計”。為此,奏請“無論何項彩票,一律不得在京師行銷,以期漸祛秕政。”清廷允準。
11月29日。葡士兵聚眾要求葡督驅逐教徒。澳門天主教徒素來勢力強盛,有2000多人,其口糧由軍餉內扣減支給。軍人對此深為不滿。葡萄牙政府致電澳門葡官,令將教徒驅逐出境,停止供給口糧,軍餉如數發給士兵,不得扣減。澳督沒有執行,也未將電文傳達給士兵。一律師教徒得訊後,邀集眾人聯名上書,要求政府收回驅逐教徒的命令。《新境葡報》發表這條消息,對此公開表示支持,引起軍界公憤。本日,水陸各軍同時放炮為號,持械齊聚葡督公署,派四名代表向葡督提出四項條件:“一、實行葡政府驅逐教徒之命令;二、男女教士限於二十四點鍾內出境;三、某教會律師,須予以相當之罪,《新境葡報》亦勒令即日停版;四、此後軍餉不再扣減。”澳督害怕釀成大亂,答應全部條件,士兵歡呼而散。
河南葉縣、裕州鄉民聚眾反對新政集款。河南葉縣、裕州因無款辦理新政,決定由各鄉集款。派紳士到各鄉去對鄉民進行勸導,有鄉民當眾發表反對集款辦理新政的演說,聽者越聚越多,半天多時間便聚集一二萬人,聲言要造反。河南巡撫寶得到知縣和知州報告後,立即派一營陸軍前往彈壓。
清廷以河南“盜風增劇,將釀巨亂”,命巡撫寶嚴格督促下屬進行鎮壓。
本月。廣州各中、小學開設官話課。少數學校采用官話講課收效不大,廣州要求各中、小學開設官話課。
鄧佐治在舊金山謀刺載洵未果。同盟會會員鄧佐治在美國舊金山謀刺考察憲政的清廷海軍大臣載洵不成,被捕入獄。
12月
12月1日至1911年1月9日。奉天、天津學生集會罷課,派代表進京要求速開國會遭鎮壓。奉天省城學生劉煥文、舒繼祖等30多人,齊集省諮議局,麵見副議長袁金鎧、張百科,要求速派第四次請願代表進京,呼籲舉行第四次國會請願。4日,奉天省城有5000多名學生集會,要求速開國會。隨後又遊行至督署衙門請願,哭訴東三省“非即開國會不能保存”。6日,奉天省諮議局、教育總會、商務總會、國會請願同誌會等八個團體和全省46個州縣的代表共一萬多人,再次列隊前往督署衙門請願要求速開國會。《商務日報》編輯張進治切斷自己左手食指,用鮮血書寫遊行大旗。督府門前萬人伏地悲泣,“轟動如雷”。總督錫良答應三日內一定代奏請願書,眾人方才散去。錫良即日電奏清廷,懇請明年秋間召集國會。11日,清廷駁回錫良代奏的請求。9日,奉天各地代表推舉董之威、劉煥文、舒繼祖等15人為赴京請願代表。11日,奉天省派出的第四次國會請願代表一行15人啟程進京,各界群眾集會送行,多人寫血書鼓勵代表。各地簽名自願進京請願者達一萬多人,一致表示如果朝廷不許代奏,所有簽名者便一起進京請願,寧可犧牲,也決不空手而歸。學生們還組織下鄉,進行國會請願宣傳。15日,奉天請願代表到達天津,天津各學堂學生代表1300餘人舉行茶話會,特邀奉天代表參加。會上決定進行第四次請願,並發起組織“全國學界同誌會”,推選普育女學堂校長溫世霖為會長。會後致電省諮議局、商會、教育會等團體,倡議學生立即罷課請願。不少學生紛紛斷指割肉,表示要誓死請願。19日,天津學界發布通告,倡議全國學生罷課,以帶動農、工、商各界一起請求速開國會,“務達目的而後已”。20日,天津“學界請願同誌會”會長溫世霖、直隸諮議局議長淨風閣及商會、縣董會等,組織天津各學堂學生3000餘人,再次前往督署,堅決要求直隸總督陳夔龍再次代奏請願書。陳總督被迫答應代奏,並於當日奏上。21日,清廷降旨不準聯名上書,稱“嗣據陳夔龍電奏,順直諮議局議長等,又以速開國會為請,複經電飭剴切宣示,不準再行聯名要求瀆奏。並嚴飭開導彈壓,如不服勸諭,糾眾違抗,即行查拿嚴辦”。陳夔龍得旨後,立即派人張貼告示:倘若再聚眾請願,即以擾亂治安論處,定當“嚴拿查辦”。同時,給各省發去密電,要求各地對出省聯絡的直隸學生嚴加防範。奉天代表於今日到京,並向資政院遞交請願書。22日,奉天進京請願代表晉謁奕、那桐,呈遞請願書。天津各學堂學生不顧朝廷禁令,22日一早派代表齊集自治研究總所召開會議,宣布停課請願,再派代表進京。並以“全國學界國會請願同誌會”的名義,通電全國各省諮議局、教育總會及商會迅速行動起來以為後援。直隸總督陳夔龍立刻召開會議,指責學生的行動是意存叵測、大幹法紀,命令調集天津鎮調練軍、巡警道警兵、衛隊,準備以武力驅散學生。巡警道員為避免流血事件,搶先派人趕到會場,將集會的學生勸散。23日,清廷再次嚴令直隸總督陳夔龍嚴飭各員,對參加請願活動的學生及各界人士開導彈壓,如有不服勸諭,糾眾違抗者,應立即查拿嚴辦。24日,清廷再一次發布上諭,稱“開設議院縮改於宣統五年,乃係廷臣協議,請旨定奪,並申明一經宣示,萬不能再議更張”。“今又有以東三省代表名詞來京遞呈,一再瀆擾,實屬不成事體。著民政部步軍統領衙門,立即派員將此項人等,迅速送回原籍,各安生業,不準在京逗留”。“此後倘有續行來京,藉端滋擾者,定惟民政部步軍統領衙門是問。各省如再有聚眾茲鬧情事,即非安分良民,該督撫等均有地方之責。著即懍遵十月初三日諭旨,查拿嚴辦,毋稍縱容,以安民生而防隱患。”為防奉天代表“回省後有所舉動”,清廷令東三省總督“嚴加防範”。同時下令民政部、郵傳部“會同審查來往信件”,嚴令各地報館今後一律不得刊登有關請願的報道和評論。學部也通令各省嚴禁學生參加請願活動,對不聽勸告者,要嚴加懲辦,學校“全體解散也在所不惜”。25日,奉天赴京請願代表全部被軍警押解出京,送回原籍。隨後,步軍統領衙門加派軍警在京城晝夜巡邏,嚴加防範,並命令各學堂隨時將“不穩學生”帶到衙門。直隸總督派兵包圍各學堂,強迫學生複課。各省督撫也奉命將奉、直回省的學生驅逐出境。1911年1月2日,清廷再次頒布諭旨,命令各省督撫對聚眾的學生“隨時彈壓”,“從嚴懲辦”,“並將辦學人員一並重處”。電令奉天、直隸總督秘密捉拿請願領導者。1月7日,直隸總督陳夔龍將溫世霖以“鄉裏無賴”、“結會斂錢”、“妄圖煽動”等罪名逮捕入獄。9日,清廷下令將溫世霖發配到新疆。國會請願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