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錫良、瑞澄聯銜合奏實行借債築路。東三省總督錫良、湖廣總督瑞蹬認為“今日中國,財政日窘,外禍日迫”,“為今之計,惟有實行借債築路,可為我國第一救亡政策”。同時指出“借債乃十年以內救亡之要著,……造路乃十年以外救亡之要著”。他們建議募集外債10億兩,於10年內建成粵漢、川藏、張恰,伊裏四條鐵路幹線。各省督撫先後複電,對錫良、瑞澄的主張發表意見。兩江總督張人駿認為其主張誠為良策,但數額過大;直隸總督陳夔龍主張等資政院開院後將此事奏交集議;兩廣總督袁樹勳認為應從長計議;江蘇巡撫程德全認為現時最重要的問題是召集國會和建立責任內閣,山東巡撫孫寶琦也表示讚同程德全的主張。
吉林巡撫陳紹常奏請裁撤吉林各司道署僉事員。奏折稱,吉林剛改設行政省時,曾參照東三省官製,在各司道署各設立一名首科僉事員,協助各部丞工作。現奉省各僉事員已經朝廷批準全部裁撤,吉林省也應將僉事員裁撤,以與他省一致。
浙路維持會成立。本日,在上海召開成立大會,有2000多人到會,推舉朱桂卿為會長。
9月12日。直隸總督陳夔龍奏陳開平礦案事宜。奏折稱,開平礦案經派員與英國外交部交涉,擬將礦產收回,英方要求索回公司股本178萬英鎊,換給國家擔保的贖回債票,期限為30年。礦產收回後,仍然準許英商附股。請外務部、度支部、農工商部分別預先提出妥善的接收辦法。清廷命各部妥議具奏。10月10日,清廷任命度支部尚書載澤、郵傳部侍郎盛宣懷為查辦開平礦案事務大臣。11月2日,資政院同意直隸諮議局關於“開平煤礦亟宜完全收回,以保本省利權”的議案。決定呈請直隸總督陳夔龍公布施行。
9月15日。清廷任命修訂法律大臣沈家本為資政院副總裁。
9月17日。《南報》在廣西桂林創刊。月刊,每期出一冊,為32開線裝本,約3萬字。社址桂林文昌門內福旺街二號,是同盟會廣西支部成立後創辦的第一個機關報。編輯,發行人均署名“候聲”,是廣西支部秘書長趙正平的化名,由各分部負責人耿毅、何遂、梁史、劉建藩等撰稿,設有論說、曆史、地理、演講、國民之聲、本國大事記、外國大事記、桂林春秋、時論、小說等16個欄目。宗旨是以“軍國主義為綱,世界、民族兩主義為目”。《南報》是一份公開發表的刊物,每期印刷2000份,因其官論引起警方注意,當局不準其注冊,僅出版三期,於11月被迫停刊。
清廷任命外務部右丞劉玉麟為出使英國大臣。
9月18日。振武學社在武昌成立。先前,革命黨人焦達峰等,約集群治學社欲乘長沙搶米風潮之際起義未果,反而暴露了學社的活動,使學社社務一度停頓。本年8月初,湖北新軍第四十一標調回武昌原駐防地後,群治學社庶務李六如(又名抱良)便在該標一營召開社員會議,報告反對鐵路借款和準備響應長沙搶米風潮的經過,以及社務停頓的原因。與會者一致認為當前時局緊張,群治學社的活動既已停頓,應當趁此時機更改名稱,擴充組織。決定將群治學社更名為振武學社,委托楊玉鵬起草章程。本日,振武學社在武昌黃土坡開一大酒店召開成立大會。到會者有楊玉鵬、李六如、江國光、查光佛、廖湘雲、單道康、孫昌福、李慕堯、黃駕白、祝夢熊、李鑫、章裕昆等10餘人,推選楊玉鵬為社長,李六如為庶務兼文書。大會通過新章程,規定“以聯絡軍界同胞,講求武學為宗旨”。學社設社長、庶務、文書會計各一人,評議員若幹人;各標、各營、各隊均分別設標代表、營代表、隊代表各一人;社員須繳入社金一元,以每月捐薪餉的1/10作為會費;各營隊代表由各標選定後報告學社;機關設在蛇山春學社,由查光佛負責聯絡軍、學各界;製訂比群治學社更為嚴密的製度;學社規定:“凡幹部會議,非標代表不得參與,各營不得互知其內容,以防泄密,惟承代表之命,分途進行,並傳達命令而已。”10月11日,振武學社召開代表會,到會的有三十一標、三十二標、炮隊八標、四十一標、四十二標的代表及楊玉鵬、李六如等人。會議決定擴充社務,要求社員每人每月介紹一人入社,但不得濫收。學社會員很快便發展到2000多人。11月間,學社活動被協統黎元洪偵知,李六如等骨幹被開除軍籍,社務由蔣翊武接任。1911年1月30日,振武學社改組為文學社。
美國陸軍部長狄金生訪華。狄金生本日抵達北京,21日在乾清宮遞交國書後,到養心殿覲見監國攝政王載灃。狄金生一行還將於23日參觀貴胄學堂;25日在西苑參觀閱兵式;26日離開北京,經由京奉鐵路繞道西伯利亞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