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法部奏準派員到邊遠省份組織法官考試。法部奏稱:憲政編查館擬訂的《法官考試任用暫行章程》已經朝廷批準,並開始執行。對那些距離京城較遠、交通不便的省份,已奏請由法部選派通曉法律的官員前往,會同提法使組織法官考試。3月,法部製訂具體實施細則,確定需派員前往組織考試的省份,以四川、廣西、雲南、貴州等省為一路;以甘肅、新疆為一路;由法部選定五品以上在京官員出具考題;每省派兩名官員前往;定於8月初組織各省法官考試。以上各項均先後得到朝廷批準。到目前為止,隻有廣西經朝廷批準,提前在上月13日由該省按察使會同提學使組織考試,其餘各省還未組織考試。現將法部準備派往各省的官員及各部衙門推薦的通曉法律的五品以上京官名單上報清廷,請朝廷向每省派出兩名官員,會同該省提法使組織法官考試。本日,清廷諭令:派張丕基、陳棣堂前往四川;派何奏篪、蕭之荷前往雲南;派林、朱汝珍前往貴州;派李擢英、蕭丙炎前往甘肅、新疆。
7月16日。清廷撥銀賑濟黑龍江災民。黑龍江巡撫周樹模向清廷奏報,今年入夏以來,黑龍江省雨水過多,江河暴漲,泛濫成災。璦琿地區的坤河發大水,村莊被淹,莊稼全部被毀;嫩江、龍江流域的田地,也大多被水淹沒,秋收無望;塔子城地區因積雨還發生了蟲災,將未被淹沒的禾苗全部吃光。為此,清廷發放銀幣二萬,用於賑濟黑龍江災民。
7月19日。清廷準設交涉使。清廷批準外務部在各省設立交涉使,專門負責處理外交事務的奏請。
郵傳部左侍郎汪大燮向清廷提交考查英國憲政的報告書。
7月20日。清廷批準載洵前往美國、日本考察海軍。此次考察將先赴美國,再赴日本,考察海軍事宜。8月18日,載洵、薩鎮冰一行離京赴滬,將由滬啟程前往美國、日本,隨員有周自齊、鄭汝成等。9月1日,載洵、薩鎮冰等人,抵達日本大阪考察,將於4日前往美國。10月23日,考察海軍大臣載洵、薩鎮冰自美國返回東京。11月3日,離開日本回國。
《鐵路界》在日本東京創刊。該刊為雙月刊,以楊日新為總編輯,係中國鐵路會會刊。以鼓吹保存和恢複鐵路主權,主張發展鐵路建設為宗旨。
7月21日。江蘇桃源縣鄉民阻止開堰放水毆傷宿遷縣知縣。江蘇徐州府所屬宿遷縣洋河鎮與桃源縣接壤,兩縣鄉民常為開堰放水發生械鬥。本年夏季雨水較大,三埠姓蔡村董與宿遷縣知縣汪寶增擬開堰放水。本日,汪知縣帶領徐淮駐防馬隊20名士兵到該處,命差役、村丁開堰放水。桃源縣鄉民為保家園,長跪不起,請求不要開堰,汪知縣不但不聽,反而命令官兵抓人。後被鄉民持械將被抓的人全部搶回,又將汪知縣打傷並搗毀轎子。
7月24日。清廷任命籌辦海軍大臣貝勒載洵任參預政務大臣。
四川造紙廠廠主抗捐罷市。四川大足、銅梁等縣造紙廠廠主聯合罷市,反對征收紙捐。
7月25日。英方向那塘增兵,清廷製定對策。英國駐京代辦莫勒照會清外務部,聲明將向西藏那塘地區增派部隊。照會稱:在與印度鄰國廓爾喀、布坦、哲孟雄等國交界處,中國駐藏軍隊過多,印度或各鄰邦也應派駐相對應的軍隊。英、國政府還在照會中許諾“該英軍專為保護駐藏英國官員起見,若非遇極危迫之際,該英軍決不過界”。但又稱:“若達賴回藏以後,中國政府相待情形,或有他故,致生變亂,有關係英民生命財產危險之處,則本國現派那塘之軍,立即入藏保護。”28日,清外務部就此事分別向四川督撫趙爾巽、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駐藏辦事大臣聯豫等致電通報,並要求各大臣按以下原則與英方進行會商:(一)指明現在西藏局勢完全由達賴喇嘛叛逃所造成;(二)若達賴回藏,我方認為無須英人派兵保護;(三)向英方聲明,要使西藏免生變亂,英民命產不受損害,最好的辦法是英方將達賴逐出印度,勸其返回中國內地加以安置,“亂機自息”。外務部指出:此次英方“添兵駐邊,自為達賴在印恐其煽惑滋亂,致防邊境治安”,如不將達賴遣回,萬一稍生事故,責任在英方。外務部還指示,達賴回藏以後,應妥善安置;新達賴要盡早選定;入藏川兵不要輕易派駐邊界,以防衝突;商埠英署衛兵不多,“望分飭兵營,妥為彈壓,毋令番民與之生事。”
7月27日。上海三大錢莊倒閉,上海道借款維持市麵。上海三大錢莊於本月21、22日相繼倒閉,共虧欠中外公私款項數百萬,引起市麵大震,各國商人所開設的銀行,不再相信中國錢莊,準備將所發放貸款全部收回,使得金融形勢更加嚴峻。兩江總督張人駿立刻向清廷奏報,稱上海正元、兆康、謙餘三家錢莊同時歇業,引起債務糾紛,上海局勢岌岌可危,並提出一些臨時性解決辦法。清廷立即批複,同意按所擬辦法妥為辦理,並責成上海道悉心籌劃善後處理,慎防流弊,以維持市麵,安定人心。8月4日,上海道台蔡乃煌代表各錢莊,與彙豐、麥加利、德華、道勝、正金、東方彙理、花旗、荷蘭、華比九家外國銀行簽訂《上海道台三百五十萬兩借款合同》後,借銀350萬兩,作為周轉資金,上海局勢才略為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