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陰蹺脈和陽蹺脈(2 / 2)

第四節:按揉風池穴。風池穴位置在後腦勺下方頸窩的兩側,由頸窩往外約兩個拇指的左右即是。注意穴位不需移動,按揉麵不要太大。

第五節:按壓頭部督脈穴。督脈穴是從麵部人中穴到脊椎,考慮操作方便,該節隻按揉從前額到腦後發髻處的一段。

◆成人做眼保健操也有效

很多人上學時做眼保健操隻是應付了事,畢業後就全部忘到腦後了,根本不認為這樣的保健操可以保護眼睛。

專家表示,按摩穴位緩解眼疲勞還是很有好處的,尤其是長期對著電腦的人更應該堅持做眼保健操。

近年來幹眼症患者逐漸增多,而且其中不少都是年輕人。過去被看作老年病的“幹眼症”正普遍發病於青年人當中,年輕白領患“幹眼症”的越來越多。如果“幹眼症”發病後長期得不到治療,很有可能發展成為其他眼疾,如常見的退化性眼疾白內障等。

而患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眼睛過於疲勞,加上每天盯著電腦屏幕,造成眨眼次數減少,影響到淚膜的功能,久而久之,眼睛逐漸變得幹澀,經常有異物感和刺痛感,“幹眼症”就此形成了。

現在大多成年人都有一定的誤區。如大多數人對眼保健操很不以為然,認為“這麼大年紀了,再做眼保健操顯得挺幼稚的,有時間自己揉揉就行了。”也有人認為已經成年了,眼睛的(近視)水平也就那樣了,做不做眼保健操根本沒什麼作用。

有關專家認為,眼保健操無論是對

於成年人還是學生來說都是有益的,因為眼保健操能促進眼周圍血液循環,能使眼部肌肉得以放鬆,對於緩解眼疲勞很有用。建議學生和長期對著電腦工作的人堅持做眼保健操。

◆犯頭暈頭疼不妨捏捏“後腦勺”

隨著現代人因生活方式改變,坐的時間越來越久,頸椎、腰椎等脊柱病變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專家推薦,此類患者的穴位保健應選風池、風府、腎俞、命門四穴,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疼痛。

頸椎病患者最適合按壓風池和風府穴。這兩穴都在腦後,具體來說,風府穴的位置為“後發際(發線根部)正中直上一寸”。風池穴的定位為“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簡單來說,就是在風府穴的兩側。除了可緩解頸椎病引起的頭暈頭疼,刺激風池穴還能起到醒神、提神的作用。

在腰椎上的腎俞穴是膀胱經上的要穴,為“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一點五寸”,要找準此穴得花些工夫。專家說,我們日常係腰帶的位置,即腰側兩處凸起是髂脊,它與腰部正中凸起的骨頭即第4腰椎棘突相平。找到第4腰椎棘突後,向上數兩個,即為第2腰椎棘突。腎俞穴在其左右一點五寸。

找到腎俞穴,命門穴也便迎刃而解。該穴在第2腰椎棘突下方與第3腰椎棘突之間的凹陷處,屬於督脈。武俠小說中常有“擊中命門,衝擊脊椎破氣機,致敵截癱”的描述,不無幾分道理。腎俞穴、命門穴可緩解腰椎疼痛,除了按壓外,更適合熱敷。

此外,辦公室一族中,陽虛、氣虛等元氣虛損者不在少數,因此,特別適合熱敷或艾灸關元、氣海兩穴。這兩穴對於容易疲勞、腰膝酸軟、有尿頻、尿痛等泌尿係統症狀者效果較好,月經不調、遺精等婦科、男科病也可將其作為輔助的保健穴位。關元穴的位置在“臍下三寸”,氣海穴則在“臍下一寸”。

經絡病候

《難經-二十九難》:“陰蹺為病,陽緩而陰急;陽蹺為病,陰緩而陽急。”就是說陰蹺脈氣失調,會出現肢體外側的肌肉弛緩而內側拘急;陽蹺脈氣失調,會出現肢體內側肌肉弛緩而外側拘急的病症。這說明蹺脈與下肢運動功能有密切關係。

據《針灸大全》所載八脈八穴,申脈通於陽蹺,其主治證有腰背強直,癲癇、骨節疼痛、遍身腫、滿頭出汗等;照海通於陰蹺,其主治證有咽喉氣塞、小便淋瀝、膀胱氣痛、腸鳴、腸風下血、黃疸、吐瀉、反胃、大便艱難、難產昏迷、腹中積塊、胸膈暖氣、梅核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