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陰蹺脈和陽蹺脈(1 / 2)

循行路線

陰蹺脈起於內踝下足少陰。腎經的照海穴,沿內踝後直上小腿、大腿內側,經前陰,沿腹、胸進入缺盆,出行於人迎穴之前,經鼻旁,到目內眥,與手足太陽經、陽蹺脈會合。

陽蹺脈起於外踝下足太陽膀胱經的申脈穴,沿外踝後上行,經小腿、大腿外側,再向上經腹、胸側麵與肩部,由頸外側上挾口角,到達目內眥,與手足太陽經、陰蹺脈會合,再上行進入發際,向下到達耳後,與足少陽膽經會合於項後。

基本功能

“蹺”,有輕健蹺捷的含義。蹺脈的功能為:

(1)主司下肢運動:《太平聖惠方·辨奇經八脈法》說:“夫蹺脈者,捷疾也,言此脈是人行走之機要,動作之所由也,故日蹺脈也。”蹺脈,起於足踝下,從下肢內、外側分別上行頭麵,具有交通一身陰陽之氣和調節肢體肌肉運動的功能,主要使下肢運動靈活蹺捷。

(2)司眼瞼開合:陰陽蹺脈交會於目內眥,陽蹺主一身左右之陽,陰蹺主一身左右之陰。《靈樞·寒熱病》:“陰蹺、陽蹺,陰陽相交……交於目銳眥,陽氣盛則嗔目,陰氣盛則瞑目。”所以陰陽蹺脈有司眼瞼開合的功能,蹺脈有病則目不合。

常用穴位

陽蹺脈穴歌

陽蹺脈起申仆陽 居髎肩髃巨骨鄉

臑俞地倉巨髎泣 終於睛明一穴強

陰蹺脈穴歌

陰蹺起於然穀穴 上行照海交信列

三穴原本足少陰 足之太陽睛明接

1、話說眼保健操改版

對於1972年版的眼保健操,大家都非常熟悉。該眼保健操共分四節,具體動作分別包括揉天應穴、擠按睛明穴、揉四白穴和按太陽穴輪刮眼眶。基本的動作手法有揉、按、擠、刮等。

新修訂的《眼保健操》,總時長還是5分鍾。它根據中醫經絡理論,對原來的兩個章節進行了修改,取消了“擠按睛明穴”和“幹洗臉”兩節,增加了“按壓頭部督脈穴”和“按揉耳垂眼穴及腳趾抓地”,並將“按揉太陽穴及輪刮眼眶”改為“按揉太陽穴刮上眼眶”。

而第一節中增加的“腳趾抓地”動作,也讓許多學生感到“很有意思”。要保護好眼睛,除了認真做操,還有不少生活細節需要留意。肥胖、過食甜食、偏食,學習負擔加重等都成為現在青少年近視的重要原因。此外,看書時的照明環境,也要明暗適度,學習一小時後要休息一下,這樣多方麵綜合調整,才能讓“心靈的窗戶”永遠明亮。

◆比效果:保護視力要與時俱進。

眼保健操是通過按摩有治療作用的穴位,起到通經活絡、改善眼部血液循環,以達到保護視力、防治近視的作用。它所采用的穴位都是針灸學上常見的穴位,正確地按摩這些部位的確能起到讓眼部的肌肉放鬆、防止視疲勞、保護視力的作用,對治療假性近視也是有好處的。

不可否認,1972年版眼保健操對中小學生預防近視起到很大作用。但是時代不同了,青少年的體質發生了一些改變,導致近視的原因也與過去有所不同。比如肥胖、過食甜食、偏食,學習負擔加重等都是造成現在青少年近視的原因。因此,中醫專家表示,對舊版眼保健操進行修改是非常有必要的。

2008年5~7月,北京市疾控中心對300名中小學生進行了新版眼保健操的試用追蹤和效果評估。通過新、老眼保健操操作前後,學生的視力、腦力工作能力指數、眼血流速度等指標變化的比較,評估認為,新版眼保健操對改善學生視力、緩解眼部疲勞效果明顯,各項指標優於舊版眼保健操。

◆比動作:更多樣,更趣味。

第一節:按揉耳垂眼穴及腳趾抓

地。通過對頭部、腳趾等局部穴位的刺激,增加全身血液循環、疏通全身經絡,使孩子全身氣血暢通,從而達到調節眼部的目的。

第二節:按揉太陽穴,刮上眼眶。“按揉太陽穴”部分保持不變的基礎上,從原先的“輪刮眼眶”改成了“刮上眼眶”。

第三節:按揉四白穴。該章節動作與1972年版眼保健操基本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