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奇經八脈之一。帶脈能約束縱行之脈,足之三陰、三陽以及陰陽二蹺脈皆受帶脈之約束,以加強經脈之間的聯係。帶脈還有固護胎兒和主司婦女帶下的作用。帶脈出自季肋部,交會於足少陽膽經的帶脈,並於帶脈穴處再向前下方沿髖骨上緣斜行到少腹,圍繞腰腹部一周。
循行路線
帶脈的“帶”字,含有束帶、腰帶的意思。指帶脈循行,繞身—周,“束帶而前垂”的特點。
(1)約束縱行諸經:十二正經與奇經中的其餘七脈均為上下縱行,唯有帶脈環腰一周,有總束諸脈的功能。如《太平聖惠方·辨奇經八脈法》說:“夫帶者,言束也,言總束諸脈,使得調柔也。”說明帶脈約束縱行諸經脈,以調節脈氣,使之通暢。
(2)主司婦女帶下:因帶脈虧虛,不能約束經脈,多見婦女帶下量多、腰酸無力等症。故《傅青主女科》:“夫帶下俱是濕證,而以帶名者,因帶脈不能約束而有此病。”
常用穴位
1、帶脈與其他穴位
配白環俞、陰陵泉、三陰交,有健脾滲濕止帶的作用,主治帶下病。
配中極、地機、三陰交,有行氣活血,去瘀止痛的作用,主治痛經、閉經。
配血海、膈俞,有通經活血的作用,主治月經不調。
穴歌
帶起少陽帶脈穴 繞行五樞維道間
京門之下居髎上 周回季肋束帶然
本經脈交會穴為帶脈、五樞、維道
(足少陽經)共3穴,左右合6穴。
2、膿樣帶——帶脈和關元
帶下是黃綠色,跟膿似的,有時夾著血絲,有難聞的臭味,小腹灼熱疼痛,腰膝酸疼,小便困難、灼痛。
這就是西醫說的宮頸糜爛,中醫認為是感染了濕熱之毒,損傷了任脈、帶脈所致。帶脈受損後,帶下量多,熱毒下流開始腐蝕生殖係統,所以腹部和腰會疼痛,當侵犯到附近的泌尿係統後,小便灼痛。
因此女性平時要加強任帶二脈的抵抗力,這樣即使有毒來臨,也能在未成氣候之前將其阻擋在外。這時可以求助於帶脈和關元。體質偏寒的人,平時比較怕冷,舌頭顏色偏淡,就要艾灸這兩個穴,每天3分鍾,灸完多喝白開水;而體質偏熱的人,心煩口渴,手腳心發熱,舌頭顏色紅,就不要艾灸,隻按揉兩個穴即可,以免熱上加熱。還可以根據近期身體狀況選擇,上火的時候按揉,有寒的時候艾灸。另外,冬天的時候最好選艾灸,夏天的時候最好選按揉。
同時可以用藥物外洗輔助治療。
方一:蒲公英30克,黃柏、苦參、金銀花、連翹各15克,敗醬草35克,紫花地丁18克。將上藥加清水適量,煎沸後,倒入盆內,趁熱先熏洗外陰、陰道。每晚熏洗1次,每劑連用3日。
方二:苦參40克,蛇床子、黃柏各30克,蒼術、薏苡仁各15克。將上藥水煎1小時,濾渣取液,洗浴外陰道及陰道。每日1劑,1日3次,7日為1療程。
◆敲帶脈
取“帶脈”為名,有兩層含義,一是此經脈象是一條帶子纏在腰間,二是因為與婦女的經帶關係密切,按現代的話說,是專管調理月經及婦科各器官功能的重要經絡,帶脈是奇經八脈之一,有“總束諸脈”的作用。人體其他的經脈都是上下縱向而行,唯有“帶脈”,橫向環繞一圈,好像把縱向的經脈用一根繩子係住一樣,所以哪條經脈在腰腹處出現問題,如:鬱結氣滯,瘀血堵塞,都可通過針灸帶脈進行調節和疏通,而且帶脈上的三個穴位“帶脈”(與經同名也叫“帶脈”)、五樞、維道,又全都壓在膽經上,所以敲擊此處有同於敲打膽經之妙。
每天睡覺前,平躺在床上。雙手握拳,輕敲腰的兩側。注意一定要輕捶,不是重力。這個很重要。兩邊每次100下,治便秘。因為我們敲打的那個位置是結腸的部位,右側為升結腸,左側為降結腸,震動結腸,這樣是有利於通便的。每次300下,可以減肥。這是因為稍微胖些的人,整好敲的就是腹兩側“草帽圈”的贅肉。肉又多,敲的又輕,還是很安全的手法。
經絡病候
《素問·二十九難》說:“帶之為病,腹滿、腰溶溶若坐水中”。如帶脈不和,可見婦女閉經,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等症。《素問·痿論》:“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說明帶脈失調,可發生痿症。在王叔和的《脈經》裏,也有“診得帶脈,左右繞臍腹、腰脊痛衝陰股”等症,如。腹痛、疝氣、腰脅痛。
據《針灸大全》所載八脈八穴,臨泣(足)通於帶脈,其主治症有中風手足不舉、肢體麻木拘攣、發熱、頭風痛、項腫連腮、眼目赤痛、齒痛、咽腫、頭旋、耳聾、皮膚風癘癢、筋脈牽引不舒、腿痛、脅肋疼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