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行路線
衝脈起於胞中,下出會陰,從氣街部起與足少陰經相並,挾臍上行。散布於胸中,再向上行,經喉,環繞口唇,到目眶下。
分支:從少腹輸注於腎下,淺出氣街,沿大腿內側進入胭窩,再沿脛骨內緣,下行到足底。
分支:從內踝任脈起於胞中,下出會陰,沿陰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線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頜部,環繞口唇,沿麵頰,分行至目眶下。
分支:由胞中別出,與衝脈相並,行於脊柱前。後分出,向前斜入足背,進入大趾。
分支:從胞中分出,向後與督脈相通,上行於脊柱內。
基本功能
衝脈的“衝”字,含有衝要、要道的意思。
(1)調節十二經氣血:衝脈循經上至頭,下至於足,後行於背,前布於胸腹,可謂貫穿全身,分布廣泛,為總領諸經氣血的要衝,故能“通受十二經氣血”。且上行者,行於脊內滲諸陽;下行者,行於下肢滲諸陰,能容納和調節十二經脈及五髒六腑之氣血,故有“十二經脈之海”(《靈樞·動輸》)和“五髒六腑之海”(《靈樞·逆順肥瘦》)之稱。
(2)與女子月經及孕育功能有關:女子月經來潮及孕育功能,皆以血為基礎,衝脈起於胞中,分布廣泛,為“十二經脈之海”,又為“血海”(《靈樞·海論》),因此女子月經來潮及妊娠與衝脈盛衰密切相關。隻有當衝、任脈氣血旺盛時,其血才能下注於胞中,或瀉出為月經,或妊娠時以養胚胎,若衝、任脈氣血不足或通行不利,則會發生月經失調、絕經或不孕。如《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說:“女子不孕之故,由傷其衝、任之脈,則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經漏、經崩等病生焉。”因此,臨床上治月經病及不孕症,多以調理衝任二脈為要。
常用穴位
穴歌
衝脈挾臍起橫骨 大氣四注肓俞同
商石陰通幽門穴 至胸散布任流行
經絡病候
衝脈和任、督同源異流,衝脈起於胞中,如脈氣失調,則有月經失調、不孕、漏胎,小產等病出現;本經循腹至胸中而散,故有氣急、胸腹痛,氣上衝心等症。
據《針灸大全》所載八脈八穴,公孫通於衝脈,其主治證有心(胃)痛、胸脘滿悶、結胸、反胃、酒食積聚、腸鳴、水氣、泄瀉、噎膈症、氣急、脅脹、臍腹痛、腸風便血、瘧疾、胎衣不下、血崩昏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