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如何預防糖尿病(3)(3 / 3)

蛋白質1克產能量4.1千卡

(存在於魚、肉、蛋、豆類及主食一部分)

脂肪1克產能量9.3千卡

按照我國居民的生活習慣和經濟條件,糖類占總熱量的比例為50%~60%,糖尿病病人每日可進食200~300克糖類或更多。蛋白質成人一般占總熱量的10%~15%,以每日每公斤體重0.8~1.2克計算。兒童、孕婦、營養不良者可酌情增加至1.5克左右,占總熱量的20%。脂肪約占總熱量的30%,約每日每公斤標準體重0.6~1.0克。肥胖病人脂肪攝入量應低些。脂肪攝入要以植物油為主(內含不飽和脂肪酸較多),必須少攝入動物脂肪(內含飽和脂肪酸較多)。在三大營養物質總量相對穩定的條件下可靈活選擇食品種類,再按不同的食物所含營養成分及熱量來安排好一天的食譜,安排食譜時不能單以數量求熱量,而要注意飲食的質量與營養價值。

3. 糖尿病病人全天主食量分配:一般都在200~300克(4~6兩)之間。標準體重低、肥胖、活動量少者,應采低值;反之可采高值。由於糖尿病病人不適於重體力勞動,所以每日很少超過350克。

總熱量的全日分配需根據病情恰當安排。一般三餐分配法有早餐1/3,中餐1/3,晚餐1/3;或早餐1/5,中餐2/5,晚餐2/5。少食多餐者,除中午、晚上各進食100克外,其餘均為50克。當每日的總熱量及進餐次數形成規律後,三餐的分量不得隨意更改,否則會打亂體內代謝過程,對糖尿病的控製產生不利影響。

4. 糖尿病食譜計算及交換份的應用:根據病人的身高、體重、勞動情況,科學地計算出標準體重及每日的總熱量後,再按食物所含營養成分及熱量,采取食品交換份製訂食譜。

食品交換份是將各種食品按每份供熱量約為90千卡的重量作為1份,以便在主食及副食之間交換食用。主食半兩糧食(不是成品)作為一個交換份,副食一個交換份按重量(克數)計算,見附表1。利用這種交換份,糖尿病病人除了在總供熱量上受到嚴格限製之外,在副食品種上可以自由交換而多樣化,從而消除飲食單調的苦惱,並且營養組成也隨之而更全麵。

例如:男性患者,身高170cm,現體重80kg,中等體力勞動者。

(1)標準體重=身高-105=170-105=65kg

(2)判斷病人體型

80-6565×100=1565×100=23+%

該患者超重23+%,屬肥胖體型。

(3)中等體力勞動者,肥胖體型每日每公斤給予28千卡熱量。

(4)計算病人一天總攝入量

65×28=1820千卡/天

(5)根據算出的總熱量,可選用附表2中的Ⅳ號食譜,即每天共20個交換份數,其中糧食6兩(占12個份),瘦肉類3兩(占2個份),蔬菜>10兩(占1個份),食用油0.6兩(占3個份),另加副食交換份2個,總供熱量1800千卡,與計算出的總熱量1820千卡相近似。

四、三種營養食物的主要來源及攝入注意事項

1. 糖類(碳水化合物)的來源主要為米、麵等主食成分,其他如水果、蔬菜、動物肉類及內髒亦含有少量糖類。人體所有的組織細胞都離不開糖,糖在體內氧化所產生的熱能作為生理活動的動力。腦組織所需的能源幾乎全部由葡萄糖氧化來供給,如供應不足就會引起大腦功能障礙,出現昏迷、甚至死亡。因此,如將病人的含糖食品限製太低,熱能來源依靠脂肪分解氧化,則會產生過多的酮體而導致酮症酸中毒。所以主食並不是限製越嚴越好,而是以適量為宜。米麵主食中除含有豐富的複合糖類化合物外,也是植物性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是蛋白質的最經濟的來源,但其所含人體必需氨基酸不完全。

2. 蛋白質的來源主要是肉、蛋、魚類、乳品類及豆製品等。考慮蛋白質的攝入量時,必須同時考慮蛋白質的質量,即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植物來源的蛋白質缺乏某些必需氨基酸,如果隻進食此種蛋白質,即使量足夠,體內仍將呈現蛋白質合成不足。所以最好每日攝取的蛋白質有1/3來源於動物,以保證營養需要。當病人並發糖尿病腎病時,在腎功能代償期從尿中排出蛋白質增多,應多進食優質蛋白質,比健康人多20%左右。但當腎功能受損嚴重出現氮質血症或尿毒症時,則須限製總蛋白質攝入量,僅適當攝入優質動物蛋白質。

3. 脂肪主要來源於植物油類和動物脂肪,前者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較多,如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在常溫下多呈液體狀態。後者主要含有過多的飽和脂肪酸,如豬油、羊油、牛油等,在常溫下多為固體。其他如奶油、可可油、椰子油含飽和脂肪酸也很多。禽類脂肪比獸類脂肪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多些,而魚油含不飽和脂肪酸更多。在選擇脂肪類食物時,不僅要考慮總入量,同時也要考慮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要使不飽和脂肪酸的入量占脂肪總量的25%以上。各型糖尿病病人都應限製膽固醇入量,尤其是肥胖病人膽固醇的日入量宜少於300毫克(約1個雞蛋黃的含量)。

五、糖尿病病人為什麼多進纖維素飲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