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綜合治療方案:
①積極治療糖尿病:每個人按標準體重製訂糖尿病食譜,並進行可能的適當運動鍛煉。同時根據病情應用胰島素或口服中成藥“世良降糖片”以控製高血糖。
②用強有力的抗生素控製感染,采取周身和局部並用。
③用精製蝮蛇抗栓酶治療周圍神經病變和改善肢體血液循環,尤其是改善微循環。
④認真進行肢體局部壞疽的處理:局部清創後用高張鹽水紗條外敷,促使壞死組織脫落與消腫,輔以慶大黴素、654.2、胰島素等以控製局部感染、擴張局部微血管、降低局部血糖,有利於患肢的愈合。經以上處理,全組病人均獲臨床痊愈。
(六)糖尿病足的預防原則
糖尿病肢端壞疽的發生主要是由於並發微血管病變和神經病變所致,一旦發生,容易合並感染,給治療帶來更大困難,故應盡早防治。根據全國糖尿病會議研究和整理的預防措施如下:
1. 積極治療糖尿病,嚴格控製高血糖。
2. 合理分配飲食、嚴格控製血脂及各種導致早期動脈粥樣硬化的因素。糖尿病病人易較早發生動脈硬化,當腳有動脈硬化時,微小傷口就會化膿,發生壞疽,因此每天要像洗臉那樣充分講究腳的衛生。以此作為一項預防糖尿病肢端壞疽的長期戰略任務,使患者血管病變發展得慢一點、輕一點、少一些。
3. 避免肢體外傷:包括鞋襪傷、修甲傷、凍傷和洗腳水過熱而燙傷等。強調鞋襪大小要合適,提倡穿用棉線襪子。剪腳趾甲剪到與腳趾相齊,不要剪得太短。避免冷刺激,早晚用溫水洗腳,腳趾縫間要洗幹淨、擦幹、塗上粉。不要用刺激性藥物,如碘酒、石炭酸等。
4. 預防感染:對雞眼、胼胝、足癬、甲溝感染等均應及時治療。不管多麼微小的傷口,一旦發生,應立即到外科正確處理,切不可粗心大意。
5. 改善肢體和肢端血液循環:適當運動,禁止吸煙,可長期服用改善循環和微循環以及活血化瘀的藥物。
糖尿病的飲食治療
一、糖尿病病人飲食治療的重要性
飲食治療是各種類型糖尿病的基本療法。不論是輕症還是重症,也不論是胰島素治療還是用口服降糖藥治療,都必須控製飲食。控製飲食可以減少血糖的來源。一般輕症,往往隻需堅持控製飲食,就能有效地控製高血糖。對1型或2型的重症病人,更應嚴格飲食治療。2型肥胖病人,一經確診也要立即控製飲食,以免高血糖加重胰島β細胞負擔,導致病情惡化。所以糖尿病病人都應重視和掌握飲食療法。
二、糖尿病病人飲食治療的目的
1. 維持正常體重:使成年糖尿病病人能從事一般勞動、學習等各種正常活動。肥胖的糖尿病病人要減輕體重以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使體內胰島素能更好地發揮作用;消瘦的糖尿病病人則要恢複正常標準體重以增強體力及機體抵抗力。
2. 可有效地控製血糖,減輕胰島負擔,降低血脂,防止心腦血管病變等並發症的發生與發展。
為達到上述治療目的,不同類型的糖尿病病人要有不同的飲食治療方案。2型糖尿病肥胖者的治療重點是減少總熱量,減輕體重;1型病人的治療重點是定時、定量進餐,並處理好飲食量、胰島素劑量和運動量之間的關係。
三、糖尿病病人每天進食的總熱量及營養素
1. 如何計算總熱量?
每天進食的總熱量可根據年齡、性別、身高、體重、生理條件、勞動強度及工作性質而定。例如勞動強度大時,所需的熱量就多些,反之就少些。總熱量主要按標準體重計算,再考慮現體重、活動強度、性別、年齡等加以增減。
(1)標準體重
體重(kg)=身高(cm)-(96~110)
成人標準體重計算表(kg)
(2)活動量:每公斤標準體重所需熱卡按下列計算:
①休息狀態:20~25(千卡)×標準體重
②輕體力勞動:25~30(千卡)×標準體重
③中等體力勞動:30~35(千卡)×標準體重
④重體力勞動:40~45(千卡)×標準體重
(3)現體重
肥胖者25~28(千卡)×標準體重
消瘦者31~32(千卡)×標準體重
為了達到標準體重,應限製總熱量以減肥,肥胖者除減少進食量外,還應增加運動,使體重下降或接近正常標準。對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除標準體重所需熱量外,兒童還要加上生長和發育所需的熱量,孕婦每日需增加150~350千卡的熱量,哺乳期應增加800千卡熱量,並在副食中適當增加蛋白質及脂肪的用量。
2. 熱源食品主要有幾種?各占總熱量的比例是多少?
熱源營養食品主要有三種,即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食後在體內所產能量分別為:
碳水化合物(糖類)1克產能量4.1千卡
(主要存在於主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