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即視網膜表麵有新生的血管,並突入玻璃體內。這些脆弱的血管易破裂而出血,導致暫時性失明,還可引起纖維增生,形成疤痕,牽拉視網膜,使視網膜從眼球壁上剝離,進入玻璃體內,造成永久性失明。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與糖尿病的控製程度有關。流行病學證實,糖尿病人視網膜的特殊改變僅發生於餐後血糖高於11.1mmol/L,血糖控製不好者視網膜病變是血糖控製好者的4倍。此外,還與糖尿病的病程及類型有關,幾乎所有的糖尿病20年後均有視網膜變化,30年後視網膜發病率為95%。1型糖尿病病程超過10年,視網膜病變發病率為60%~80%,超過20年者為80%~100%。2型糖尿病病程超過15年,發病率為50%。
為防止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應積極控製高血糖。對出現輕微視力模糊或下降者,決不能忽視。檢查有否促進視網膜病變進展的因素,如血糖或血壓不穩定,感染,並有妊娠、腎功能不全等,努力控製和消除這些因素。同時注意調節飲食,多吃些含蛋白質的東西,少吃脂肪多的食物。
藥物治療主要應用抗凝藥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肝素等。中藥治療主要是活血而非“止血”。近年來用氬離子激光治療可減少水腫及玻璃體出血,是減少失明的一種方法。對少數增殖性視網膜病變采用玻璃體切割術有一定療效。
糖尿病與腦血栓
糖尿病是人體內葡萄糖代謝紊亂的一種慢性病。也是內分泌代謝係統疾病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由於胰島素分泌或作用障礙,導致以高血糖為共同特征的內分泌性疾病。糖尿病肆虐全球,慢性經過,並發症多,是造成醫療開支增高的主要原因和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終生性疾病。目前估計世界糖尿病人超過1.2億,我國約為2千萬以上,占世界各國首位,近年有增加趨勢。糖尿病是危害人體健康的一種常見病。糖尿病既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它又是一種終身慢性病。主要並發症有:
1. 感染: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膽係感染,皮膚感染。
2. 糖尿病腎病。
3.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4. 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
5. 糖尿病性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
6. 糖尿病性腦血管病。
7. 糖尿病性肢端壞疽。
糖尿病合並腦血栓是晚期主要並發症之一。臨床調查表明,糖尿病人腦血栓的發病率在50%以上,為非糖尿病人的10~20倍。糖尿病並發腦血栓,其原因有以下兩點:一是糖尿病是以糖代謝障礙為主,同時伴有蛋白、脂肪的代謝障礙,及水、鹽代謝障礙和酸堿失調。這些代謝障礙是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生理基礎,故糖尿病人容易產生腦動脈硬化症,損傷腦血管。二是糖尿病人由於血糖增高,可使血液變得黏稠,血小板聚集性增加,血流緩慢,極易形成血栓,堵塞腦血管,導致腦血栓。
腦血栓是糖尿病嚴重並發症,輕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重則危及生命。故而對糖尿病患者來講,積極做好預防,加強自我保健。首先要認真控製糖尿病本身,平穩、有效、持久地控製血糖趨向正常範圍,這是防止腦血栓發生的前提和基礎。其次做好飲食保健,除適當控製總熱量及保持食物營養比例合理等基本原則外,飲食中增加蔬菜、魚類、大蒜、海帶、洋蔥、玉米等抗動脈硬化的食物,以軟化動脈血管。另外要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降低血糖、血脂,控製體重以免肥胖。如發現了腦血栓先兆症狀,必須抓緊醫治,因早期病變是可逆的,不失時機的治療,既可避免腦血栓的發展,也有利於糖尿病的好轉。
糖尿病足的防治
近些年來,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漸上升,各種慢性並發症相應增加。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嚴重的血管並發症之一,也是糖尿病病人致殘、致死的重要原因。此並發症嚴重威脅著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故應引起醫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視。
(一)什麼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一種慢性進行性波及大、中、小、微血管病變的糖尿病並發症。早在我國古代醫術中已有記載:“消渴病人足膝發惡瘡,至死不救”。1956年Oakleg等首先用“糖尿病足”這一名詞。近20年來根據臨床觀察糖尿病的壞疽,並非限於足部,少數病人還可發生在頭部、頸部、麵部、背部和臀部,但96.0%的病人發生在四肢末端的手或足,因此稱它為“糖尿病合並肢端壞疽”。據報道國內糖尿病病人並發肢端壞疽者,約占0.9%~1.7%。老年糖尿病病人並發壞疽者約占2.8%~14.5%。國外並發壞疽率較我國為高。
(二)糖尿病足是怎樣發病的?
糖尿病足的主要發病原因是肢端缺血、神經病變、感染、代謝紊亂及多種誘發因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