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如何預防糖尿病(2)(2 / 3)

1型和2型糖尿病的分型

糖尿病治療控製效果分級

從痰論治糖尿病

糖尿病屬於祖國醫學的消渴病。消渴之名首見於內經,其病因與過吃肥甘美食有關,如《素問·奇病諍》指出“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肥甘厚味不易消化,最能阻滯脾胃,助痰生濕,痰鬱化火,痰盛傷津而致消渴。祖國醫學認為“肥人多痰,痰生怪疾”。在臨床上診為糖尿病者中老年人較多,而且形體肥胖者相對發病率高。因此,近年來我們采用降痰解鬱法治療此類糖尿病患者9例,取得滿意的療效,供臨床師友參考。

病曆一:

患者王某,女,56歲,行唐縣秦村,1996年9月就診。素嗜肥甘厚味,形體豐盛,患糖尿病三年,空腹血糖稽留在13mmol/L,尿糖,口幹不欲飲,腹脹少食,氣短乏力,雙目昏花,體重減輕,舌苔厚膩,脈滑而濡,久治不愈,脈證合參證屬疾濕,從痰立論,用二陳湯與三子養親湯化栽。

方藥:陳皮15g,半夏12g,白術10g,茯苓15g,蘇子15g,白芥子10g,萊菔子15g,瓜蔞15g,黃芩10g,香附15g,白芍15g,五味子10g。水煎日服一劑,低糖清淡飲食,調治月餘痊愈,隨訪一年未發。

痰乃百病之源,痰、火、津液三者是互為因果關係,痰能生熱,熱可化火,火必傷津,津液煎熬複又生痰。所以痰降火消津自生。同時痰阻則瘀,瘀久必然影響消化吸收,痰阻經絡易發瘡癤潰瘍。故《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高粱之變足生長,味過於甘,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可見古人早已認識到過食肥甘易患消渴病並與皮膚潰瘍相關連,這與現代醫學糖尿病易發生皮膚感染潰瘍是相吻合的。因此運用祛痰解鬱法臨床治療部分糖尿病是一重要途徑。

老年糖尿病人應定期查血糖

糖尿病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病之一,全國30萬人的調查發現,其發病率為0.6%,且有隨增齡而增高的趨勢,50歲以上者為3%,70~80歲發病率最高。男女發病相等,城市高於農村。老年糖尿病常較輕,發病緩慢而隱匿,缺乏症狀或不典型,且多為慢性病症狀所掩蓋。尿糖測定是診斷糖尿病最簡單、最普通的方法,常用於健康體檢、普查及疑診糖尿病的篩選,也是糖尿病進行藥物和飲食療法後的監測指標。但臨床研究發現,部分糖尿病人,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尿糖和血糖測定結果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正常人空腹血糖含量3.8~6.1毫摩爾/升,尿糖陰性;當血糖值超過8.9~10.0毫摩爾/升時,即可查出尿糖陽性,這一血糖水平為腎糖閾。在腎糖閾值不變的情況下,血糖越高,尿糖越多,血糖越低,尿糖越少。即尿糖含量取決於血糖水平,故尿糖測定可作為糖尿病療效的觀察指標。綜合國內研究資料表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人腎糖閾改變者占34.2%~44.6%,這說明部分(1/3~2/5)糖尿病患者血糖與尿糖測定結果不符,在血糖一定時,腎糖閾越高,尿糖越少;腎糖閾越低,尿糖越多。因此,尿糖測定受多因素影響,不能準確地反映血糖水平,如尿糖(4+)時已達最高,此時血糖既可以是16.5毫摩爾/升,也可以是33.3毫摩爾/升或更高。尿糖陰性可見於血糖稍高,正常或降低者。國內大部分用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和一些臨床醫師都願意使尿糖控製在(±)~(+),以免發生低血糖。但實際上,此時的血糖值約有一半已超過11毫摩/升,在治療過程中,對尿糖陽性而血糖正常或低於正常的腎糖閾降低者,如果根據尿糖測定結果確定降糖藥物劑量,會導致低血糖的不良後果。相反,對尿糖陰性而血糖明顯升高的腎糖閾升高者,如果隻根據尿糖測定結果進行治療,會造成用藥劑量偏小,使患者高血糖不能得到及時控製。因此,盡管經常測尿糖用於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觀察,仍需定期檢測空腹血糖或餐後血糖。血糖測定儀隻需一滴血,即可在1分鍾內測出血糖含量,這對那些使用胰島素治療的病人,及時調整胰島素用量和注射時間,防止低血糖的發生是十分重要的。有條件者還可以作糖化血紅蛋白或果糖胺測定,以評價近數月或數周內血糖的總體水平。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及防治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已成為糖尿病最常見和嚴重的並發症之一,常發生於糖尿病病情控製較差的病人,是造成糖尿病人失明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分兩型:背景性視網膜病變(病變局限於視網膜),增殖性視網膜病變(病變影響玻璃體)。

背景性視網膜病變表現為視網膜微血管瘤、視網膜出血斑、軟性和硬性視網膜滲出。視網膜微血管瘤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早期改變,可見邊界清,紅或暗紅的圓形斑點,持續時間較長、熒光造影時顯示熒光小點。深層點狀出血時,邊界模糊,幾周內消失,熒光造影無熒光小點顯示。視網膜出血斑為視網膜血管下圓點狀暗紅色斑,或淺層條狀、火焰狀出血斑,常此起彼落,使眼底檢查無明顯改變。軟性滲出是局部缺血,梗阻引起神經纖維腫脹,轉運物質堆積,發生絮狀白色團塊樣混濁。硬性滲出則是指視網膜內有發亮的黃色脂肪沉著。這種視網膜病變一般不影響視力,可以好轉或穩定不變,但在高血糖、高血壓影響下及隨糖尿病病程可發展為增殖性視網膜病變。有喪失視力的危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