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雙胍類降糖藥:雙胍類降糖藥不刺激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但能增強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加強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減少腸道葡萄糖吸收,單獨應用不產生低血糖。
雙胍類藥物包括苯乙雙胍(降糖靈),二甲雙胍,2型糖尿病患者應用磺脲類藥物效果不滿意時,加用二甲雙胍可明顯改善療效;對2型糖尿病中的肥胖者,二甲雙胍可通過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有減肥作用。
雙胍類藥物可導致乳酸性酸中毒,胃腸反應。
雙胍類藥物多在飯後服用。
3. α-糖苷酶抑製劑:此類藥物可抑製小腸上段的葡萄糖苷酶,阻斷碳水化合物分解成單個葡萄糖,改善餐後高血糖。
常用藥為拜糖平,可產生胃腸不適、脹氣等。服藥時間非常重要,應於第一口飯同時嚼碎服用。
四、胰島素治療
胰島素為胰島β細胞分泌的激素,主要作用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促進蛋白合成,促進脂肪儲存。
胰島素適用於1型糖尿病患者,或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藥無效時。2型糖尿病病人出現急性並發症時,如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感染、手術創傷、有嚴重慢性並發症或妊娠期間。
市場常用的胰島素有動物胰島素(豬、牛胰島素),人胰島素(借助DNA重組技術合成)。根據作用時間又分為短效胰島素、中效胰島素及長效胰島素。醫生會根據您的血糖情況建議您使用適量的胰島素。目前注射胰島素可使用胰島素專用注射器,針筒上標有胰島素單位,也可使用胰島素注射筆,操作簡單,使用方便。
胰島素常規應放在冰箱內冷藏,常溫下可保持1個月。
注射胰島素應在飯前15分鍾,應選擇注射部位,輪流注射。
五、自我監測
糖尿病為終身性疾病,應終身治療。得了糖尿病,不要緊張,要找糖尿病專家,了解糖尿病知識,掌握治療原則,進行自我監測:包括飲食計劃的製定、飲食記錄、自測四段尿糖及自我監測血糖。
隻要有信心、有恒心、有正確的治療方法,就一定能戰勝糖尿病。
糖尿病的實驗診斷與自我監測
糖尿病的實驗診斷是通過實驗室檢查,即各種化驗檢查來實現的。糖尿病確診後,在人們的漫長生活實踐中及與疾病的鬥爭中自我監測是極其重要的。臨床常用的化驗檢查有空腹血糖、尿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胰島素釋放試驗、C-肽、糖化血紅蛋白等,現分別簡介如下:
一、空腹血糖
受檢者測試空腹血糖頭一天進正常飲食,翌日晨8時許空腹測試血糖,正常範圍是3.9~6.1毫摩/升(70~110毫克/分升)。正餐後30~60分鍾達高峰,其峰值範圍是8.9~9.4毫摩/升(160~170毫克/分升),2小時恢複至正常水平。糖尿病病人血糖升高,通常查完空腹血糖後再查一次正餐2小時血糖、尿糖,以免漏診或誤診。正常人尿糖定性均為陰性。
二、尿糖定性
尿糖定性檢測就是通過檢測得知尿中有沒有糖(葡萄糖),正常人尿中隻有極微量的葡萄糖,一般檢驗方法不能測出,故稱正常人尿糖為陰性,即尿中沒有糖。用精密檢驗方法進行定量測定,正常人24小時排糖量為0.3~0.9克。糖尿病病人尿糖多呈陽性,定量值也明顯高於正常人。但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或並發糖尿病腎病時,由於腎糖閾增高,致使血糖升高顯著,而尿糖確為陰性。此外是血糖正常,而尿糖陽性,臨床上稱為腎性糖尿,見於先天性腎小管疾病。上述兩種血糖和尿糖不一致的情況值得引起注意,提醒受檢者和糖尿病患者要遵從醫囑,在檢查尿糖的同時不可忽視血糖測定。
三、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1. 適應證:對未確診糖尿病者空腹血糖波動值在5.6~7.8毫摩/升(100~140毫克/分升),為進一步明確診斷糖尿病的有無,應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
2. 方法:試驗前日禁晚餐至試驗結束,試驗日晨8時許將75克葡萄糖溶於約300毫升溫開水中,5分鍾內喝完。喝糖水前先采集空腹血、尿樣,以測定空腹血、尿糖。喝糖水後於30、60、120、180分鍾分別采集血樣,同時各留尿一次,共測定5個時間的血糖定量和5個尿糖定性。
3. 自試驗前3日起受試者宜進正常飲食,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應達300克(6兩)以上。因輕型糖尿病或糖耐量減低者,過分控製飲食後糖耐量可恢複,對檢測結果造成影響和給臨床診斷帶來困難。
4. 自試驗前3日起停服影響糖代謝的藥物,如降糖靈、優降糖及磺脲類降糖藥等。因此類藥物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以致造成對試驗結果及其判定的失準。
5. 當遇到感冒、發燒等感染性疾病時,本試驗應推遲在痊愈2周後進行。尤其在感冒發燒時機體分泌應激素如皮質醇、兒茶酚胺,致使血糖升高。
6. 試驗前禁食8~12小時,此間不得飲用咖啡、吸煙及劇烈活動,以免影響血糖水平。
7. 糖尿病血糖曲線特點: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和服糖後血糖值都比正常人高,達到峰值的時間比正常人晚,血糖升高持續的時間和回落時間比正常人長,一般在3小時左右,甚至不能恢複到空腹水平。通常血糖水平與病情輕重成正比,病情越重空腹血糖和服糖後血糖水平越高,血糖值回落速度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