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靜坐冥想(1 / 1)

靜坐冥想,可以讓心靈得到寧靜與擴展,就像是湖麵上被撫平的漣漪,使我們能夠完全體驗自身與外在世界的融合,並消除我們與內在精神世界的距離。

人們常會無意識地在同一時間裏耗費太多能量在外在的事物上,而靜坐能讓我們去學習放鬆自己緊繃的身體,暫時關閉身體的功能,將感官知覺由外在事物收回來,專注觀察有哪些事情進入我們的思緒,不需要刻意除去腦海裏所有想法,很自然地將心靈導引到無限的理念中。

隻要5分鍾這將有助於建立明確、集中當下的心情,是一種很好的安寧與自信感受,也因為如此地專注於現在,我們將不會失去現在。每天起床梳洗後、早餐前的時間,或是睡前30分鍾是最適合的靜坐時間,準媽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作息的時間來進行;如果時間無法配合,也可以在瑜伽課程練習前後進行靜坐。

準媽媽或許會發現每次在結束體位法練習後,會很自然地想要進行靜坐,通過短短的5分鍾的靜坐冥想,享受片刻的安寧,卻將能擁有一種沉穩、存在的意識,是件多麼美好的事。

預備動作:

1.進行靜坐冥想前,最好先用潔淨的水來清潔麵部、頸部,以及身體中較大的關節(髖關節、後膝部或是腋窩),來降低皮膚的溫度,尤其在天氣溫度較高的季節裏,透過這樣降溫的方式,可以感受到清新舒爽的身體,並安靜神經係統,較容易集中回收感官知覺。

2.身體接受外界信息交流,除了皮膚外,還包含了我們的五官及舌頭等部位,因此除了皮膚的潔淨之外,漱口可減少口中殘存的食物味道;眼部的簡易衝洗來放鬆眼眶四周的肌肉,並釋放緊繃的情緒。

3.呼吸練習是減少我們對外在事物的注意,再將心靈的能量轉化為內在的集中。

步驟:

享受一個人的片刻安寧

1.假如向斜後方傾倒的盆骨位置、繃緊的背部肌肉等種種的不適,老是讓你在靜坐中分心,不妨稍稍調整坐姿、放鬆身體,找出一個既平衡又舒適的姿勢來。

冥想Imagination

將你和孩子的心慢慢地沉澱下來,像是一麵平靜的湖;觀看每個經過心靈的念頭,如流雲隨著微風淡淡地飄過湖麵,再讓流雲輕輕地飄離。我們並不是要放棄所有的想法,而是在學習如何丟棄雜念,等到我們能麵對生活上各種有趣的挑戰時,將更容易釋放所有阻礙,並再次回到此時此刻的心靈力量。

注意 Notice

靜坐最好是在地板上進行,更要將整個背部穩穩地靠在牆麵上,或是穩固的椅背上,也可把一兩個折好的墊子放在臀部下方,維持穩定的坐姿山式。

2.伸長背脊創造出你與孩子之間更多的空間,這是很重要的事。

3.雙手掌心向下放在大腿中間,雙眼輕閉,將焦點放在鼻尖,放鬆眉毛之間及眼眶四周的肌肉,隨著一呼一吸,逐漸放慢我們對於外在進行律動的知覺,一點一滴地釋放正消耗著心靈能量的思緒,讓意識處於一種專注而不緊繃的狀態。

4.靜坐結束時,回到金剛坐姿或是讓雙腳自由活動,花一點時間放鬆腿部,等雙腳及身體都準備好了,再緩慢地站起來,此時能感受到身體沉浸在祥和平靜的波動中,一切了然於心。

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和肚子裏的孩子一起進行靜坐練習,享受這段美妙時光,讓靜坐就像每天梳洗、用餐等生活習慣一樣的平常;並讓家人了解、尊重靜坐對你的意義,盡可能在這段時間不受到任何幹擾。

靜坐,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作息中的每一個動作裏。無論走路、搭車或是在生氣時,隻要靜心、專心地去觀看當時自己所處的狀態中每個步伐、每個呼吸;不要被靜坐這個“坐”字限製住了對事的看法及存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