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專題:科學喂養寶寶的12點攻略
1.寶寶飲食切忌硬、粗、生。
2.寶寶飲食要多樣化。
3.切忌盲目食用強化食品。
4.家長切勿強填硬塞食物。
5.進食時不要同寶寶說笑和打鬧。
6.避免寶寶暴食。
7.嬰幼兒不宜飲茶。
8.嬰幼兒不宜吃果子露。
9.嬰幼兒不宜食用過鹹食物。
10.嬰幼兒不宜多吃動物脂肪。
11.嬰兒不宜多吃蜂蜜。
12.嬰幼兒應少喝咖啡、可樂等飲料。
母乳喂養專區(49)
347.母乳——寶寶健康的源泉
乳汁根據其成分的特點可分為三個階段:分娩後,5天內分泌的乳汁是初乳;5~10天的乳汁叫做過渡乳;10天後分泌的乳汁叫成熟乳。其中,初乳最為寶貴。
初乳即產後5天內分泌的顏色發黃、質地清稀,內含許多免疫球蛋白、礦物質、乳糖、極少量脂肪的乳汁,初乳既符合新生兒消化力差的特點,又能增強抗病的能力。初乳中的脂肪含量較低,比較容易吸收,而蛋白質的含量卻又高於其後分泌的過渡乳、成熟乳。
寶寶可以從母乳中獲得免疫球蛋白,如lgM、lgG、lgA、乳鐵蛋白、溶菌酶及免疫反應細胞等,這些物質能提高寶寶的免疫力。母乳中還含有大量的生長因子,能促進小腸絨毛成熟,阻止不完全蛋白代謝產物進入血液,防止寶寶發生過敏反應。
1個月內寶寶每日的哺乳次數及分量(參考表格)
喂奶次數
(次)喂奶量
(ml)喂水次數
(次)喂水量
(ml)果汁或菜汁
(匙)魚肝油
(滴)
第1周8~1230~602~615~30//
第2周8~1260~902~630~60//
第3周6~1090~1202~360~901/22~3
第4周6~1090~1202~360~9012~3
348.寶寶的營養,來自媽媽的飲食
美國雀巢公司創辦人亨利先生曾說:“母乳永遠都是寶寶前半年內最自然的食物,每位媽媽都應盡量用自己的乳汁喂哺她的寶寶。”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而母乳的來源是媽媽有一個科學合理的飲食。
媽媽的飲食既要營養豐富,又要安排得科學合理,同時也要考慮根據生理變化等特點循序漸進,不宜操之過急。在喂哺期間,如果媽媽的脾胃功能不太好,同時乳汁又要開始分泌,那麼此時媽媽的食物應以清淡為主,多攝取一些易於消化和吸收的燉菜,如雞湯、魚湯和蔬菜湯等,避免食用油膩的食物和影響乳汁分泌的麥芽、麥乳精、啤酒等,以保證乳汁的正常分泌。
媽媽的飲食結構也會影響寶寶的健康狀況,在寶寶生病期間,媽媽更要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比如寶寶得了濕疹,媽媽就要少攝取牛奶、鯽魚湯、鮮蝦、螃蟹等能夠誘發疾病的食物,此時應多吃一些豆製品,如豆漿等清熱解毒的食物。另外,媽媽也要盡量少吃過冷過涼的食品,如冷飲、冰水等。因為寶寶此時的健康與媽媽的飲食有很大的關係,這就要求媽媽需注意自己日常的三餐搭配,也要注意營養的合理攝入。
哺乳媽媽的一日膳食參考
主食肉類蔬果蛋類豆製品奶類食品
450~600克120~150克500克60~100克80~100克300~400克
母乳的主要營養成分(表格)
蛋白質母乳中所含的大部分都是宜於消化的乳清蛋白,其中含有寶寶所需的酶以及增強寶寶抵抗力的免疫球蛋白和溶菌酶。
脂肪母乳中所含的大多是不飽和脂肪酸,易於寶寶吸收。
鈣、磷雖然此類物質含量並不算高,但是極易於寶寶吸收。
糖母乳中所含的主要是乳糖,它會在寶寶的消化道內轉化成乳酸,可以促進消化,對增強寶寶消化道的抗病能力有一定功效。
349.不宜母乳喂養的情況
1.媽媽患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治療者
有的媽媽患慢性疾病需長期用藥,在哺乳期間用藥物治療者,不適合對寶寶進行母乳喂養,因為某些藥物可進入乳汁中,寶寶吸食母乳之時,也會吸食一些藥物,這樣不利於寶寶的健康。
2.媽媽處於細菌或病毒急性感染期
處於感染期的媽媽,其乳汁內可能含有致病的細菌或病毒,這些細菌或病毒可通過乳汁傳染給寶寶;還有一些經常服用的藥物,都能從乳汁中排出,如紅黴素、鏈黴素等,這些藥物均會對寶寶的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所以在服用此類藥物的期間,新媽媽應暫時中斷哺乳,並定時用吸奶器吸出母乳以防止回奶,待新媽媽病愈停藥後,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繼續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