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戰澠池周章隕王命
弑吳廣田臧攬危局
在曹陽亭駐紮下來的楚將周章,實力損失有限。喘息方定,他意外地發現對方並不曾窮追猛打,隻是嚴整了函穀關的防守,不禁心中疑惑。等弄清了章邯大軍的來龍去脈,雖然重入函穀暫時沒指望了,但他還是鬆了一口氣。周章判斷,匆匆組建的秦軍急需要重新建製、訓練、補給,以便形成持續作戰能力。於是,他派人上書陳縣,向陳王說明戰敗原因,建議主動大步後退,乘秦軍調整之機與吳廣合力攻取滎陽,然後再圖進取。同時,再令已經控製趙地的武臣、張耳、陳餘等率軍從側翼渡河進逼鹹陽,製造關中緊張局勢,以圖借助秦庭從內部牽製章邯,分散軍資,或可拖延時日,伺機贏取主動。當然,他也期望陳王能直接派軍增援,但此時的陳勝又在做什麼,又能有什麼作為呢?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冬十月,首位為起義軍建立大功、奠定初步戰果的將領葛嬰,被陳勝誅殺。葛嬰一路帶領起義軍收編隊伍、斬城掠縣,到了位於九江郡東北隅的東城,其故址在今安徽定遠東南池河西岸。這時,各處不斷有稱王的信息傳來,於是他覺得自己也該做點什麼。受傳統觀念以及權力、製度、形勢混亂等等因素的影響,葛嬰就渾頭昏腦地在那裏冊立一個叫襄強的貴族為楚王。真是陰錯陽差,陳勝自己是張楚王,吳廣還冠有一個代理楚王的頭銜,天下到底有幾個楚,楚國到底要幾個王呢?這葛嬰真是吃錯藥了,但他顯然不是蓄意的,一旦明白過來,就殺了襄強,然後親自返回陳縣,向陳勝據實報告了前因後果。然而柿子揀軟的捏,忠臣的過失最容易追究。陳勝本自被部下諸將尾大不掉而激怒,此時正巧逮住了一個自投羅網的現行,便毫不手軟地處死了葛嬰。前有武臣、韓廣、魏咎等成功割據的先例,後有葛嬰血的教訓,那些成長為實力派的將領們自然都有了冷靜的判斷,從此誰還肯重蹈葛將軍覆轍呢?
周章其敗,吳廣不勝,加之趙燕異動、齊地分庭抗禮,危局已經顯而易見了,葛嬰之死猶如雪上加霜!張楚四分五裂,陳勝的腦袋有點發懵。接到周章的奏報,陳勝緊急召集上柱國蔡賜等商討對策。蹙眉之下,作出幾項決策:一是暫免追究周章敗師之過,命其重振旗鼓;二是催促吳廣盡快拿下滎陽,迅速會同周章再度進取關中;三是嚴令武臣加快進擾河西。對周章統籌大局以退圖進的策略,陳勝未置可否,周章自然不敢輕舉妄動。
兩個多月過去了,周章竭力控製部下那許多草頭王們,按倒了葫蘆瓢起來,才知道在風起雲湧的順境中與在風雨飄搖的逆境中,治軍的難度相差幾何。而在李斯等全力支持下,秦軍統帥章邯重新補充、調集、整頓了部隊,總人數達到了二十多萬,真正集結形成了秦朝的中部主力軍團,輜重也準備就緒。現在,他已經率軍來到了函穀關。多次從這裏出入,而此次他又特別地察看天險,依然心驚,但更多的是振奮。
自北而南的黃河,在秦都鹹陽東邊三百多裏的潼關北麵轉折向東,從中條山與華山、崤山之間的穀中穿出。秦時函穀關就座落在東起崤山、西止潼津,直線距離約一百五十裏的狹窄險要的深穀中,時人以其形勢如同一隻匣子,又正巧扼守著從東部進入關中的交通要道,所以稱為“函穀”而“關”之。
函穀關南邊的崤山因地勢而被分為東西兩段,約三十五裏,曆史上又稱其為“二崤”。西崤在今河南陝縣東南硤石之東觀音堂附近,十二裏全為石質大阪;東崤斜坡漫長,危崖聳立,澗深不見底,車行找不到規整的道路,其間隻能容一輛戰車通過。二崤險絕不相上下。
為何這般險要之處一度便與通途無二,無論在誰手裏,都不能發揮作用,哪怕是簡單的阻滯作用呢?章邯實在想不通,因為他不是政治家。當然,自從始皇帝辭世,不知道天下還有大政治家否。李斯仍算傑出的政治家,但他已經沒落了。
章邯重新部署了關城的防禦,反複審時度勢,確信趙國於張楚二心,後路無憂。於是率大軍直撲曹陽,秦朝存亡在此一舉,隻能勝不能敗,他是拚命來了。還沒有拚上呢,楚軍就令人奇怪地逃跑了,他們撤退到了澠池。
十餘天後,章邯發起了大規模攻擊。
清晨,兩陣擺開,兩主將在陣上遙望,形勢卻絕然不同。
章邯立定於戰車上,中軍諸將挽定坐騎靜候號令。前麵盾牌手構築成密不透風的活動屏障,中間三排弓弩手隱蔽,後麵數十輛弩車擺開,連排巨弩已在弦上,戈戟緊隨待勢而動,將校各各立定壓陣。這是第一集團。十箭開外,第二集團以戰車為首,後麵步軍相隨,構成一個個戰術組合。這是一個全攻全守的陣形。
章邯舉目了望敵陣,止不住搖了搖頭。胞弟章平在一旁有所感悟,驅馬來到陣前,左右馳騁。眼見對麵陣上,周章居於中軍,眾將或乘戰車、或騎戰馬兩邊散開,背後戈矛相撥,構成十來路車、馬、步各異、氣象不等的縱隊,彼此界線分明。顯然,在周章一路從各地收編來的隊伍中,將領們還維係著各自的勢力,這給章平以一盤散沙的感覺。
周章深知勝敗在此一役,相形見絀之下,他隻能冒險先發製人,或許能僥幸討個半勝。若如此,局麵尚能維持,尚可支持和期待滎陽戰局發生轉機,然後與吳廣兩軍協同反擊。倘若戰局有利,陳王則可號令趙、魏、燕各軍為援,大勢可望逆轉。他正在察看秦軍陣勢呢,忽見對麵一將往來馳騁,不知是何用意。於是,他發令擂鼓呐喊,看看對方有什麼反應。鼓噪了多時,秦軍那邊隻是觀看,全無動靜。周章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於是驅動戰車,率領全軍發起衝擊。
待到楚軍靠近,秦軍陣上突然弓弩齊發,三排倒替輪換,箭如颶風夾帶著瓢潑大雨迎麵蕩滌。楚軍慌忙後撤,已自倒下了一片。
這時,秦軍陣上鼓聲大振,楚軍驚駭。擂過一陣,卻歇了,又在觀望等待著。周章舉棋不定,看手下將領收住了陣腳,便欲再試一陣。可才得移動,那畔又響起鼓來,驚天動地。
楚軍開始動搖。周章連忙下令各將管束部下,不得擅自退卻。這邊重新穩住了,那邊鼓又停了。這邊吵吵嚷嚷,那邊卻鴉雀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