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用寬容,融化冰雪(1 / 1)

以博大的胸懷看待世間的一切。

北宋詞人蘇東坡是性情中人,他有個朋友是個和尚,法號佛印。東坡和佛印經常鬥嘴,留下了不少充滿玄機的笑話。

有一天,蘇東坡對佛印說:“在你心中,我看起來像什麼?”佛印說:“像一尊佛。”

佛印又問蘇東坡:“那在你心中,我像什麼?”蘇東坡看著佛印的佛袍說:“一坨屎。”

見佛印不說話,蘇東坡自以為得到了勝利,回到家興衝衝地將這件事告訴蘇小妹。蘇小妹說:“哥哥,你輸給佛印了。佛印心中有佛,看所有人都像佛。你看他像一坨屎,你說你心裏裝的是什麼?”東坡聽了,大感慚愧。

在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接觸大量的人,如何看待別人,考驗的不僅是一個人的眼光,也考驗一個人的胸懷。看人有時候就像這則故事,你願意相信他人是好的,他人做的事是出於好意,就像佛印看蘇東坡,人人都是佛;但若你相信他人心機狡詐,別有用心,那麼就像蘇東坡看佛印,處處都是屎,臭不可當。

現代人希望別人對自己高看一眼,卻常常把別人看得很低,發現人家一個缺點、一個錯誤,就以偏概全,斷定這個人“不咋地”。他們看人的眼光,就是挑刺和找碴。挑出別人的不好,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好,以此確定優越感。而這樣的人,得到的不是別人的青睞,而是一句“自己不怎麼樣還總看不起別人”。

古代君子的修為,修的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可從古至今,多數人在行事時都把這句話顛倒過來,對自己的缺點視而不見,對他人的缺點如數家珍。這樣的人與人相處,無法體諒他人,隻會愛護自己。他身邊的人,大度的久了會心冷;小氣的會與他爭執計較,兩個人從此紛爭不斷。這樣的人不論生活還是做事業,都會有很大的阻力,甚至覺得事事不順。這也難怪,你對別人苛刻,人家怎麼能對你寬容?

寺廟裏的和尚多了,難免也有些事端產生,有時候需要方丈親自調停,有時需要輩分高一點的僧人出麵。年輕和尚們尚不能擺脫世俗氣,有人脾氣急,有人懦弱,有人仗義,爭吵也就不可避免。其中一個小和尚脾氣特別急躁,不但經常和師兄吵架,還經常與香客爭吵。

爭吵一般是這樣產生的,有人向他傾訴心頭的煩惱,例如,因為背著妻子交往了另一個女人而感到內疚;對競爭對手使用陰暗手段感到後悔;花了父母很多錢又沒有收獲覺得自己沒用……這時候,小和尚就會大發雷霆,激烈地指責這些香客。過後,大一點的和尚去和香客談話,年老的和尚就會說小和尚:“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難得的是他們還有良心,還肯向善,所以才會出現在這裏。你這麼急躁,哪裏有出家人的智慧?真不像話!”

小和尚認為犯錯的人就該被激烈指責,他看不到那些人眼中的愧疚,體會不到那些人需要的是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不明白那些人最需要的是有人給他們指一個方向。所以老和尚才會說小和尚根本沒有智慧。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人心才能換人心,設身處地體諒對方,全麵地了解別人,也許你覺得那些你不會做的事,其實也不難理解。每個人都有難處,都有弱點,他們犯錯誤的地方,也許恰好是你做得出色的地方,但你無須為此沾沾自喜,因為在別的方麵你未必有他們優秀。所以,麵對他人的錯誤,也要以寬容的眼光來看待。

有一個詞叫“海涵”。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是真正的襟懷。海涵就是以平和博大的心態看待世間的一切,你接受得越多,智慧也就越多。對待他人的時候,要摒棄求全責備的嗬責、矯揉造作的要求、假惺惺的熱情和問候,這都會讓你顯得膚淺。看一看大海如何對待江河吧,不論大小,它都會一視同仁予以接納:對於他人,是一種尊重;對於自己,是一種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