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包容不完美的世界(1 / 1)

人寬心也寬。

一戶人家的媳婦每日早起晚睡,忙於織布,她織出的布又細又密,圖案又美,附近的人都稱讚不已。不論是丈夫、小姑還是公婆,都對她讚不絕口,可是,她卻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織布圖案雖美,但速度太慢,不及鄰居家的很多女人。

婆婆見媳婦每日為此發愁,就對媳婦說:“一花一世界,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和短處,就如桃花和梅花,各有各的美,如何做比?你固然覺得自己織布不夠快,他人也覺得自己織布不如你的美,還是應該自己看開一點,不要為難自己,才是舒心之本。”

媳婦聽了,心中頓時開解不少。

故事中的媳婦能把布織得又細又美,這是她的優點。而且一匹布想要織得美,肯定要花更多的心思和時間,可她不滿足,偏偏還要追求速度。雖說做人應當“嚴於律己”,但一味高標準嚴要求,把神經繃得緊緊的,就失了“要求”的本意,成了強求,甚至苛求。誠然,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進步,比過去做得更好,但人的能力有限,或者拘於時運,事與願違的情形比比皆是,若一一強求過去,恐怕人生的不如意隻會成倍增多。而這不如意還是我們自己找來的,可謂自尋煩惱。

我們常常為了人情、為了照顧他人、為了禮貌等原因,寬容他人的過失,容忍他人的不完美,對於自己,有時候卻“狠了點”。每個人都想自己全麵發展,無所不能,又有幾個人樣樣都好?改掉缺點是沒錯,增長本領也沒錯,但每個人都有不適合的事,非要做好,不也浪費了做適合的事的時間?

佛家講究包容,萬物皆在心胸之中,原宥其過,尊重其性,其中怎麼能少了自己?與其勉強自己做那些不擅長的事,為什麼不集中精力,把擅長的事做到最好?世人總是想著麵麵俱到,殊不知有重點才是成功的關鍵。如果對自己太苛刻,總拿自己的短處對比其他人的長處,隻會喪失自信,再多的成就擺在眼前,也會覺得自己一事無成。

新學期有一堂選修課叫《科技與人的發展》,很多人聽說過這個課的名字,雖然看上去挺普通,但教課的老師學識淵博,談吐風趣,備課認真,是每一年的學生都會搶著選的課程。

第一堂課,學生們坐在階梯教室裏等待老師。老師出現了,是一個隻有一隻胳膊的中年男人,他似乎習慣了學生們驚訝的目光,自顧自地擺弄著幻燈片設備,一麵對學生們說:“少了一隻胳膊,效率隻有一半,你們可要多等等才行。不過沒關係,我的舌頭很靈巧,可以和你們說話。”學生們哄堂大笑,大家立刻喜歡上了這個幽默的老師。

對待自己不完美的地方,很多人諱莫如深,很怕別人知道,更怕被人嘲笑。故事中的老師顯然不是這類人。對待自己肢體上的殘疾,他看得開,也不在意,即使少一隻胳膊又怎麼樣?不過是效率低了點,但他仍舊是受學生歡迎的老師,缺陷絲毫沒有影響他的能力、他的形象、他給人的好感。甚至,他的豁達與樂觀,讓人們更想要親近他。

我們不但要對別人寬容,也要對自己包容。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學會寬容地對待自己?首先要懂得全麵分析自己。凡事不要太強求,不要把自己當成一個萬能的超人,每個人都有缺點,有些缺點需要改正,有些缺點無法改正,甚至可以說,它是你的一種特點。總是對自己求全責備,很容易對自己喪失信心,甚至變得自卑。

每個人都想別人看到自己完美的一麵,留下最好的印象,但有的時候人們偏偏看到了不完美,而且,還有些挑剔的人專門找別人的缺點,你能有什麼辦法?其實,自己說出來,比別人說出來更好,自嘲的人往往讓人覺得很可愛。人的心需要保持一種平衡,既不要太自負,也不可太自卑,對自己的優點,心裏有數;對自己那些無傷大雅的缺點,能做到一笑置之,這就是一種襟懷。

保持心理平衡的最好辦法就是學會自嘲。缺點和不完美有什麼大不了,不如當笑話說出來讓大家也笑一笑。對於一件事,人們開過玩笑以後,就再也不會嘲笑。例如一個胖子如果總是遮遮掩掩,在人們心中,他不過是個自卑的胖子。但是他如果隨便說幾句自己“人寬心也寬”,那大家會把“寬”當作他的優點記下來,留下大度的印象。至於胖不胖,那已經是細枝末節問題。把自己的不完美轉化為一種特點,甚至一種優勢,這才是真正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