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等待吧,成功往往在下一秒就出現。
對待任何情況,都要有變通的心態,包括對待絕境。絕境的出現,肯定是因為長期的缺失,例如自身能力不足、缺少應對能力、長期的漏洞導致無法彌補等,壓迫性的狀況造成了人的暫時性“無能”,不是不想對抗,而是即使對抗了也沒有什麼實際作用。這個時候,不妨不要對抗它,靜靜地觀察,直到轉機出現。
這種思維還可以延續到生活的各個領域。不論哪種情況,隻要你覺得手足無措,完全想不到辦法,也找不到人幫忙,但你還不想放棄的時候,靜觀其變就成了你的唯一選擇,也是最佳選擇。把事情的每一個變化看清楚,適時地調整自己,就能看到機會,然後一舉成功。
有定力的人相信成功是努力和等待的結合,沒有努力,天上不會掉餡餅,誰也不會把成績給你送上門,努力是一切成就的基礎。和努力相比,時機也很重要。如果時機不對,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費。如果時機對了,縱使花費很少的氣力也能取得很大的成就。當然,後者運氣成分太大,聰明人更相信在努力中等待時機才是最好的方法。
一家大公司正在招聘一個重要部門的經理,投來簡曆的既有資深的商場人士,也有海歸博士,更不乏朝氣蓬勃的社會新人。董事長很重視這個職位,通過層層選拔,有3個人獲得最終考試的資格。
這一天,3個應聘者同時收到郵件,要求3人於次日下班後到公司人事部進行最終麵試。3位應聘者經過悉心準備,準時到達公司,卻發現公司大門緊鎖,一個人也沒有。
“是不是寫錯了日期?”一個應聘者等了一個小時,決定回家查證。
“一個大公司如此不注重信譽,讓我失望。”第二個應聘者等了兩個小時,決定離開。
直到深夜,第三個應聘者還在等待,這時董事長的汽車緩緩開來,車裏坐著董事長和幾位經理,他們恭喜應聘者獲得了這個職位。原來,這是一次董事長精心設計的測試,旨在考察應聘者的犧牲精神和耐力。隻有第三個應聘者通過了考驗,成功獲得了職位。
第三個應聘者知不知道董事長的目的?他也許根本不知道。不過,他相信一個大公司的董事長不會無緣無故和人開玩笑,也不會把重要事件弄錯。在這種情況下,在原地等待問個究竟,好過自顧自地下結論,然後自己回家。而董事長的測試也道出了“靜觀其變”的精髓:犧牲的精神和耐力。犧牲精神,既是指可能浪費自己的時間精力,也是指在選擇堅持的時候放棄了其他可能;耐力,則是等待者的必備素質。
靜觀其變應該成為一種習慣,既是思維習慣,也應該是遇到困境時候的第一反應。絕望說到底是一個心態問題,如果能從心態上徹底突破,人就能在多數情況下保持自信和冷靜狀態,這無疑能使人變得更細心、更謹慎、更平穩,也更優秀。靜觀其變不是說安靜地站在原地什麼也不做,而是要做到以下幾點。
1.關注細節
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在困境中,每一個微小的變動都可能是轉機,要關注環境的每一個細節,因為細節的變動常常是整體變動的前奏。你看到了,才能見微知著,決定自己的下一步。此外,我們遇到的困境很少是純外界因素造成的,困境主要由人力控製。要觀察環境中的每個人,把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要看仔細,他們的行為必然會影響到局勢的發展,你也可以通過改變某個人而使事情向對你有利的方向發展。
2.放眼整體
一塊精美的手表能夠成型,既要有設計師精湛的眼光,也要有技師的技術,也就是說,既要注重整體,也要注重細節。有整體意識最大的好處是更明白自己的處境,也更甘願為了長遠利益做出暫時的犧牲。而且,看事情全麵,就會看到很多以前忽略的東西,從中找到與以往不同的思路,這本身就是一種鍛煉。
3.不放棄任何機會
對待絕境,有時候需要背水一戰的勇氣,有時候需要鐵杵磨成針的耐性,有時候需要出奇製勝的思維能力。其實,這些東西都不過說明一個道理:如果不放棄任何機會,總有一個方法能讓你突破絕境,一個方法不對,就去試下一個。靜觀其變的最高含義是“靜中有動”,在冷靜中尋找突破的方法,看到機會、想到辦法就立刻動起來。
也許是因為胸懷大誌的緣故,有定力的人所遇到的絕望時刻比一般人要多得多。他們能夠一次次通過困境,一是因為平日的修煉,不論是能力還是心態,都能保證他們在困境來臨時冷靜自持、伺機而動;二是他們從不放棄自己的目標,因為他們的目標不是不切合實際,而是隻要克服困境就能達到的,這樣他們就平添了勇氣和魄力。所以,不論麵對什麼樣的絕境,你所能做的就是堅持、堅持、再堅持。成功,往往就在下一秒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