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煩惱無盡,心安身自安(1 / 2)

你要告訴自己:煩惱已經夠多了,千萬別再自尋煩惱。

“煩”是現代人標誌性的口頭禪之一,我們每天都能在各種場合聽到這個字。在因紅燈暫停的公車上,不隻一個人說:“煩死了,這麼慢,遲到了怎麼辦。”在人頭攢動的餐廳裏,有人一邊打電話一邊露出不耐煩的神情,隻差拿筷子敲盤子。在堆滿文件的辦公室,很多人神經高度緊張,以厭倦的神色加班到深夜……他們臉上的疲憊和厭倦讓他們沒有力氣找人吐苦水,隻能變成嘴邊無奈的一個字——煩。

人生的煩惱無窮無盡,從出生那一刻,就要為生存煩惱;長大後,學習、戀愛、工作都伴隨著大大小小的煩惱。沒有人能說自己沒煩惱,隻能說煩惱有大有小,心態有壞有好。即使有再好的心態,也經不住日複一日單調煩躁的生活,而且有時候自己想要尋找一塊清靜的地方,尋覓一點悠閑的情致,卻發現自己沒有那份閑暇,需要解決的煩惱那麼多,根本沒有閑情逸致存放的地方。

煩惱和定力也有一些關係,有人會說:“有定力的人考慮的問題多,煩惱也就更多!一個問題本來隻想到一方麵,而有定力的人卻要想到好幾個方麵,煩惱越來越多。”但是,煩惱和定力沒有必然關係,不是說有定力會招來煩惱,相反地,有些人之所以不被煩惱壓垮,就在於對待煩惱,他們有定力,有一套有效的“煩惱管理機製”,從心理到行動上,他們有一種“靜氣”。在外人看來,似乎什麼事都煩不到他們,煩惱也不會主動去找他們。這種定力首先是心理上的:煩惱的本質究竟是什麼?不是一件事突然降臨,給你添了麻煩,而是你將一切事視為麻煩,陷在混亂的情緒中無法自拔。

唐朝時,名將郭子儀是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將,也是皇帝倚重的肱骨之臣。他為人低調,與朝臣們關係良好,從不招惹是非。他知道古往今來勞苦功高的大臣很容易引起皇帝的疑心,所以做起事來小心翼翼,從不搶風頭。不過,自從他的兒子郭曖娶了皇帝的女兒升平公主,他便覺得日子不太好過。

皇帝的公主金枝玉葉,難免脾氣刁蠻。郭曖也是個有脾氣的人,常和公主發生爭吵。有一次,郭曖喝醉了,又和公主吵了起來,還打了公主一巴掌,並且嚷嚷:“你的父親是皇上有什麼了不起?如果沒有我的父親,他不知道能不能當這個皇上!”這件事很快在朝廷上傳開了。

郭子儀聽了嚇得不輕,他心想:這件事如果被別有用心的人拿去做文章,豈不是要被扣個“謀反”的帽子?他連忙將郭曖綁了起來送給皇帝發落,皇帝卻說:“不癡不聾,不做阿翁,小孩子們閨房裏打架,怎麼能當真呢?”郭子儀虛驚一場,不禁感歎皇帝的大度。

對於郭子儀來說,最煩惱的事就是皇帝因為郭曖的話對自己起疑心。他的煩惱不是沒有道理,古往今來,多少疑心重的皇帝因為臣子的一句戲言、一句氣話而導致內心不安,奪走臣子的身家性命。不過,比起煩惱,郭子儀更重視的是如何解決煩惱。與其戰戰兢兢地擔憂,不如趕快做點什麼,使事情往好的方向發展。世間最煩惱的不是那些事情眾多卻能妥善應對的聰明人,而是那些事情不多卻不知道如何處理的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