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給怒氣降降溫(1 / 2)

克製怒氣是對抗怒氣的最好手段。

人活於世,誰也不能說自己從來沒有生過氣,完全沒有脾氣。情緒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克製情緒,而是克製不良情緒,不要讓那些負麵情緒影響我們的心靈,幹涉我們的生活,讓我們變得暴躁悲觀、衝動易怒。由此可見,生氣也有學問。

情緒化的人一生氣就要發泄,或者對自己,或者對別人,發一頓脾氣後,他們心情大好。如果這怒火指向自己,可以將其內部消化,一旦指向別人,就可能給別人帶來困擾或傷害。其實,生氣的解決方法不能隻靠發泄,克製才是對抗怒氣的最好手段。憤怒隻會持續一小會兒,持續不了太長時間,你在當時克製住了,過後自然不會再去沒事找事地發火。

有定力的人會下大力氣提高自己的克製能力,他們明白人生就像大海裏的航船,思想是船上的舵,而情緒就是握住舵的雙手,能不能將船駛向自己想要的方向,全靠雙手的掌控。如果任由情緒蔓延,偏差就會出現。偏差小了,隻是多走一些路;偏差大了,也許會走向自己根本不想去的地方,也許會麵臨滅頂之災。所以,聰明人最怕情緒失控,做出自己意想不到的事,他們會讓自己冷靜、再冷靜,克製、再克製,擁有一份理性的心態。

10年前,一個很有藝術細胞的青年想成為一個作家。他寫了一封信給上海的一位知名作家,希望得到他的指教。一個月以後,作家的回信才被送到青年手中,青年一看回信火冒三丈。作家沒有給青年提任何關於寫作的建議,而是將青年信中的語法錯誤、句子錯誤用紅筆畫出,還列出了幾個錯別字。

驕傲的青年想回信諷刺作家一番,他在花園裏繞來繞去,想著這封信的措辭。被風吹了半個小時,他的頭腦清醒了一些,想到作家在百忙之中還給自己修改文法、指正缺點,雖然作家提出的問題可能不合自己的意思,但初衷不也是為了幫助自己嗎?

於是,青年給作家回了一封感謝信,謝謝他對自己的指正。作家見青年虛心肯學,不由對他多了幾分好感,此後經常對青年指點一二,讓青年受益匪淺。

青年想要得到作家的指點,得到的卻是不留情麵的批評,起初青年想要發火,冷靜下來之後卻寫了一封感謝信,這就是一個心理成熟的過程。麵對批評和非議,你可以選擇大發雷霆,也可以選擇虛心接受,哪一個能帶來更多的好處?平心靜氣想一想就不難回答,不論起因還是結果,克製遠遠好過無意義的發泄。

有定力的人擅長克製自己,因為想要做一件事情,不論遇到什麼都不要忘記自己的初衷,為了達到目的,忍受途中的怨氣與怒氣。當火氣升高的時候,理智會給自己一杯冰水,提醒自己不要焦急,也不要憤怒,冷靜地思考才能找到最好的出路。那麼,如何在怒到極點的時候也能給自己的怒氣“降溫”?這是一個心理上的漸進的認識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