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溫和地回應比憤怒地回敬更有效
彬彬有禮的人不容易與人衝突,即使他們受到冒犯,也會審時度勢,客觀地分析問題。他們把禮貌與溫和當作自己的習慣,對待反對者也是如此。而且,沒有比溫和地回應更好的辦法。溫和,保持了個人的風度和禮節,在任何時候都不會讓人抓到把柄;溫和,有助於事情的解決,即使事情迫在眉睫;溫和,也讓人與人的關係從劍拔弩張到緩和。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你有禮貌,多數人自然不好意思撒潑。
2.保持理智,才能保證自己的正確
事實表明,一個人對事物的認識越全麵、越深刻,他的怒氣值就越低,自製能力也越強。足夠的理智能夠帶來過人的自製。控製自己的言行,能確保你在任何情況下不傷人傷己、有損體麵。理智的態度能夠保證行為的正確,也讓你說的話與做的事更有說服力。
人是情緒動物,培養理智是一個過程,需要長期思考;保持理智也是一個過程,需要長期實踐。吃一塹長一智,仔細想想你上一次發脾氣是在什麼時候,造成了什麼樣的不良後果?多多檢討,自然會在下一次同樣情況出現時多一絲冷靜,不再頭腦發熱。
3.培養毅力,加強克製能力
一位蘇聯教育家說,沒有克製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誌。在誘惑麵前,隻有毅力能夠保證自製能力持續發揮作用。毅力代表的既是一種堅持,也是一種果敢的進取態度,沒有毅力不足以成事。有毅力的人才能對誘惑克製、對情緒克製、對生活克製,保證自己朝著目標穩步行進,而不是旁逸斜出、朝三暮四,更不會因為一時情緒耽誤正事。
4.自我調整心態,保持情緒平衡
每個人對周圍的事物都有自己的一套觀念,看到某種情況,下意識地做出評價,而且在衝動狀態下,這種評價幾乎無法更改。為了避免這種偏頗和衝動,在平日就要保持心態的平靜、情緒的穩定。要知道影響我們情緒的外界因素很多,如果想在形勢複雜的時候保持理性,就要有一顆以不變應萬變的平常心。平時不因小事大驚小怪,大事發生的時候才不會亂成一團。
發怒的直接後果不是麻煩,而是後悔,後悔自己因為衝動而傷害了別人,後悔貪圖一時快意而造成不良影響,更後悔一次發怒而讓自己失去了某種機會。對有定力的人來說,與他人爭執的最佳結果莫過於以理服人,再退一步,至少保證自己沒有損失。麵對正麵衝突,不妨一笑了之,與人寬容,與己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