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正麵衝突,克製與忍耐是正確的辦法。
在人與人的對立中,殺傷力最大的莫過於正麵衝突。正麵衝突有兩種:語言衝突和武力衝突。語言衝突表現為兩個人對叫對罵,武力衝突則由對叫對罵升級為對打。正麵衝突一旦發生,就會對雙方形象造成很深的不良影響,也會讓兩人的關係變得無法彌合。更糟的是,正麵衝突隻會激發早已存在的矛盾,並將它擴大。
以和為貴是一種定力。盡量避免與人發生正麵衝突,不論對罵還是對打,不論自己有理沒理,不良後果都要由雙方共同承擔,自己還可能是無辜的那一個。不如在衝突發生時忍耐一下、退讓一步,讓對方發泄了自己的脾氣,然後再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不然火藥碰炸彈,殺傷範圍成比例增加,實在讓人吃不消。
避免正麵衝突,克製與忍耐是唯一的辦法。要講理,要等到對方發泄之後;要公正,也要等到對方熄火之後。要知道對方隻是衝動,你不回應就不會變成衝突,你一回應才會變成大事。不要認為避免衝突就是懦弱怕事,比起一時衝動造成的嚴重後果,你會感激自己的“怕事”。這種無意義的“事”,誰都會怕。特別是有頭腦的聰明人,一定會繞著走,碰也不碰。
在美國,當總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們一方麵要處理國家大事,另一方麵要不斷應對來自議會的彈劾,有時候甚至要麵對議員的怒罵。而總統們大多不與議員發生正麵衝突,總是極力忍耐,等到對方發作完才做出解釋。這種平和的態度,往往更能得到民眾的好感。
美國第25任總統威廉·麥金萊就是這方麵的楷模,即使被人當麵辱罵,他也會耐心地等對方說完,再以溫和的口吻對對方說:“如果你能夠平心靜氣,我願意詳細給你解釋這件事……”這種個性給民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每個人都能懂得如何回避正麵衝突,就能夠極大地減少人與人之間的矛盾。
人們想要避免正麵衝突,是因為正麵衝突有時候會由“事情”變成“事故”。正麵衝突很難控製,兩個人麵對麵,你一言我一語,情緒越來越激動。而且在旁人麵前,誰都怕首先示弱,被人看作膽小鬼,就算心裏知道該馬上結束衝突,也會因為麵子而硬著頭皮繼續硬幹。有時候,衝突是被環境逼的,想要避免衝突,先要解決發生衝突的土壤,即自己的心境。
受不了別人的重話、受不了旁人似是而非的慫恿、受不了當眾下不來台,都可能讓自己情緒失控,與他人發生激烈爭執,想要避免正麵衝突,首先要知道在什麼情況下,人與人容易發生正麵衝突。
1.原則衝突
原則衝突是不可調和的衝突,這已經不是個人見解不和的問題,而是一種人生觀上的違背,互相理解的可能性極低。但是,原則說穿了是個人的一種選擇,個人走個人的路,誰也擋不住誰,最多是看不慣對方。在多數情況下,沒必要因為原則問題發生正麵衝突,因為不管衝突多少次,你依然是你,別人依然是別人,你們依舊沒有調和的可能,隻能讓雙方都勞累。
2.利益衝突
比起原則衝突,利益衝突有更多的可協調性,因為利益不存在絕對值,它可大可小,而且有長線效應,也就是說一時利益小了,把目光放長遠,累積起來的小利益會變成大利益。這時候,誰也沒必要因為一時的利益爭執不休,如果實在談不攏,幹脆放棄合作,或各憑實力。最好的方法當然還是尋求共同利益的部分,彼此在能夠允許的範圍內退讓幾步。
3.性格衝突
比起原則衝突、利益衝突,性格衝突既有不可逆轉性,又有更大的可調和性,因為就算人們看一種性格不順眼,依然有極大的共存可能。人的性格隻要不那麼過火,都能被旁人接受。誰沒有性格呢?實在接受不了,大不了老死不相往來,不必非要撕破臉,讓對方難堪。
何況人的性格都是多麵的,某個人的某一麵性格讓你覺得無法忍受,等你深入了解後,卻發現他的另一麵性格讓你愛不釋手。這個時候,你是因為不喜歡的部分放棄這個人,還是因為喜歡這個人而包容讓你不舒服的部分?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後者。而且一旦有了感情,你對曾經不喜歡的那部分也會有新的認識,甚至看到討喜的一麵,覺得過去的自己太過主觀,形成了偏見。
4.意外事故
意外事故不可把握,來得突然,衝突雙方即使有涵養也有定力,在突發的情況麵前也難免失態。失態不要緊,關鍵是不要一直失態,要迅速恢複到平日的水準,開始與對方協商解決問題,必要的時候可以為自己的失態向對方道歉。麵對突發事故,人們最初都會氣急敗壞,冷靜下來之後就會變得通情達理。隻要你不糾纏,別人也不會非要和你爭個青紅皂白。
避免與人發生正麵衝突,最需要的是一種忍耐的意識和一種忍讓的態度。你的忍讓可以讓對方看到你的誠意,反思自己,從而增進彼此了解、和睦的機會;你的忍耐可以讓自己用理智去看待事情,不會因一時激動發生偏差,影響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