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憂太多,就把握不住幸福的機會。
馬老師是個天性樂觀的老太太,好像天塌下來她都能像沒事人一樣唱著歌。她的這種個性很受學生們喜歡,為升學煩惱的學生們經常問她:“難道您不會擔心嗎?難道您沒有煩惱嗎?”
“10年前,我的煩惱比你們還多。”馬老師笑嗬嗬地說,“那時候我整天都發愁,擔心工資不夠,擔心學生惹事,擔心先生的工作不順利,擔心孩子生病……而且那時候我的脾氣很暴躁,經常大發雷霆,身邊的人隻能小心翼翼地對待我,對我敬而遠之。”
“可是您現在脾氣很好啊!”學生們說。
“是的,因為我先生的妹妹是個心理醫生,她經常給我打電話開導我。比如我為了升職而煩惱時,她就會說‘就算不升職又有什麼關係?何況,你的業績夠,能力夠,怎麼會輪不到你’。就這樣,每次我擔心什麼,她都讓我知道我的擔心是沒必要的,讓我順其自然。漸漸地,我發現擔心的事很少真的發生,是我太過緊張,搞得自己神經兮兮。後來我試著控製自己的情緒,凡事都往好的地方想,於是我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一個人的性格與他的生活狀態有密切關係。整天樂嗬嗬的人凡事想得開,不會自尋煩惱;與人相處能夠為人著想,被他人喜歡;他身邊總是有歡樂的氣氛,讓人願意接近。相反,那些整天憂心忡忡的人,凡事都鑽牛角尖,勞神費心;與人相處總是給人帶來壓力,旁人對其總是能避則避;他們總是帶著一種憂傷的氣場,讓人不願接近。就算彼此有完全一樣的生活環境,後者依然不快樂。
對人對事應該豁達,凡事都往好的地方想,有擔心就無法放心,無法放心就不能開心。有的人活著總給自己找樂子,有些人卻反其道而行之,常給自己找悶子。要知道世界上的事大多不能合你的心意,世界上的人也不會都按照你的喜好做事,自然也就會與你有摩擦,讓你忐忑。不過要相信人心都有光明的一麵,每個人都想追求一個和諧的人際關係,你如果處處設防、事事小心,有時會把好事想成壞事,把美食當作雞肋。
過重地擔心並不是好事,憂鬱會影響壽命,也會影響人的健康。在一項針對老年人壽命的調查中,那些長壽的老人大多性格開朗、喜愛熱鬧,而那些憂鬱的老人常常鬱鬱寡歡。生命隻有一次,為什麼要陷入憂鬱,讓自己的幸福感大打折扣?
當你感到幸福的時候固然不要主動走進陰影,就算有了不如意,也要看看事物的另一麵,讓自己心裏有更多陽光。不要總是擔心這個、擔心那個,不是擔心自己有損失,就是擔心他人會傷害自己。你以什麼樣的眼光看待世界,世界就會變成什麼樣子:心理陰暗的人,看到每個人都心揣惡意;心胸豁達的人,看到的便是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