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給關注細節者的七大忠告(3)(2 / 3)

目前的市場競爭有一個很流行的概念叫“同質化”,就是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企業間產品或服務日趨質量相當。大的方麵看不出什麼差別,差別就體現在細節上,細節成為產品或服務質量的最有力的表現形式。競技體育也是這樣,所謂“窺斑見豹”,隻有注重細節,精益求精,才能讓自己的技藝日臻完美,在激烈的奧運會競爭中取勝。阿蘭·約翰遜這個跨欄巨人轟然倒在被他無數次征服於跨下的欄下,《今日美國》恰如其分地為我們解釋了導致這個“巨人之摔”的一個細節:“劉翔在跨欄技術上比約翰遜做得更好”。

處理細節的好壞往往就成為競技場上的勝負手。在奧運會賽場上,中國男籃打了一場勝負已經不是唯一衡量標準的1/4決賽,在這場與歐洲冠軍的對壘中,我們可以擺脫勝負的功利心好好審視男籃與強隊的差距。差距當然是全方位的,但是細節的處理是最大的差距。比如投籃,一直聽哈裏斯說男籃很會投籃,但是比賽中我們看到立陶宛比我們會投籃多了。哈裏斯說這是因為在對抗中我們“變”得不會投籃了。其實這不是我們“變”得不會投籃了,而是我們隊員自己平時訓練中摳得還不夠細,要求不夠嚴格,所以他們是壓根兒就不太會在激烈對抗中投籃。這個細節卜的差距使得我們和人家就有了不小的差距。

相反,女排的半決賽中我們卻因為處理細節上的成功而笑到了最後。第三三局開始,古巴女排極其重視了攔網這個細節,頹勢立即得到了扭轉,而我們恰恰是在這時開始在攔網這個細節上處理不好,所以連丟了兩局。在進入了白熱化的決勝局後,中國女排終於猛醒,在攔網上重新取得了優勢,接連堵死了古巴四號位的強攻,從而把勝利緊緊握在自己的手中。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一個兩個細節的處理往往成為決勝的關鍵。

如某城市2002年“感冒旺季”的時候,各品牌感冒藥都在各個終端藥店派駐了促銷員。當時,青島國風藥業的苦甘衝劑針對這種形勢提出,國風也要派駐促銷員,而且,在執行層麵更要有突破,領先其他品牌一步。當著裝整齊、佩戴統一校徽、具備豐富的產品知識的300名醫科女大學生,出現在各個終端藥店的時候,立刻把別的品牌的促銷員比了下去,而且她的素質與知識、以及經過強化培訓的促銷技巧,在與消費者的溝通中更顯優勢。由於終端促銷的優勢,加之其他促銷手段與廣告策略的得力,當年苦甘衝劑的銷量位居各感冒藥品牌第一位。

越是細節越能反映問題。細節上做得好了,人們會說:這麼一點細節上的東西都做得這麼好,其它的更不用說了。細節上做不好,人們會說:連這麼一點細節都做不好,還能做好什麼?如同一個人,人們往往更從細節上決定到對他的認識和看法。

每一位經營者對經濟學中的“木桶原理”津津樂道。這個原理的核心是說桶能裝多少水是由最短的木板決定的,以此引導企業關注自已明顯的缺陷。

但對木桶原理的流行使企業走入另一個誤區,那就是容易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對營銷體係缺乏係統觀和整體觀,在某方麵投入了大量資源惡補卻仍然效果不彰。

因為有時看似短板得到加強,箍桶的鐵箍鬆了,水一邊注入一邊從桶縫中跑冒滴漏,木桶內的水平線高低就要看水注入的流最與泄出的流量哪一個大了。當營銷進行微利競爭時代,如果不加強細節的控製,創造的利潤不如泄漏的流量大,企業就會趨向崩潰。

在中國足球針對是否請洋教練而產生爭議時,有一種聲音引人關注:“中國球員連傳球帶球搶斷射門都做不好,請來洋教頭有什麼用?”

細節的意義也在於此。當企業更多在考慮是打“433”還是打“451”的時候,不應該忘記,球是一腳一腳踢出來的。當每一腳球都趨於完美的時候,想不贏都難。而失敗,往往是一腳臭球導致的。

美國汽車公司總裁莫端要求秘書給他的呈遞文件放在各種顏色不同的公文夾中。紅色的代表特急;綠色的要立即批閱;桔色的代表這是今天必須注意的文件;黃色的則表示必須在一周內批閱的文件;白色的表示周末時須批閱;黑色的則表示是必須他簽名的文件。

就是這樣的小小的細節,使他的工作分出輕重緩急,條理分明,才能在有效的時間內,創造出更大的機智,將公司的經營提高到更大的地步。

第七節 不要為了細節而細節

“播慢一點,”組長對他說。

“播慢一點,”導播對他說。

“播慢一點,”經理對他說。

“播慢一點,”居然在電視公司門口,遇到總經理,也得到這麼一句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