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給關注細節者的七大忠告(3)(3 / 3)

“我播得並不快啊,”小王心想,“我偷偷計算過了,別人播的字數跟我差不多,為什麼大家不說別的主播播得快,卻覺得我快呢?”

為了找問題的所在,小王特別去拜望了以前的新聞係教授。“我注意到了,你播新聞給人的感覺確實有點快,”教授一見麵就說,“不過那不是真快,而是因為你的氣有點急。”

“氣急?”小王不懂,“我一點沒有上氣不接下氣的感覺啊。”

教授笑笑,叫小王坐下,從茶幾下麵掏出個照相簿: “來,先不談報新聞,你瞧瞧,我剛從墨西哥回來,這麼老了,還去爬瑪雅人的金字塔呢。神不神?”教授指著一張照片,隻見那幾乎隻有四十五度的塔階上,一群人手腳並用地往上爬,教授正是其中一個。

“上去還好,下去可就恐怖了,”教授瞪大眼睛,“因為往下看,每個台階都一樣窄,幾百階直通地麵,一個不小心,滾下去,就完蛋了。比起來,還是泰山好爬。”說著翻到相簿的另一頁: “你瞧,連你師母都上了泰山。”

“泰山為什麼反而好爬呢?不是‘登泰山而小天下’嗎?”小王問。“因為泰山的石階雖然也陡,可是每隔一段,就會有一塊比較寬的地方,讓你可以暫時休息休息,”教授指著照片說,“就算不小心,滾下去了,因為有比較寬的地方可以緩衝,也好得多,”

教授笑笑,“你注意,凡是給人危險感的,象是黃山的天都峰、馬雅的金字塔,都不見得因為它高,而是因為中間沒有留下讓人緩口氣的地方。”

多麼奇妙啊,自從拜訪那位老教授,小王播新聞就不再給人急迫的感覺了。以前批評他的長官,一個個豎起大拇指: “播得太棒了,不疾不徐、字正腔圓。”沒多久,小王就當選了全國最受歡迎電視記者。因此許多新進的記者都去向他請教。

“說來其實不難,”小王說,“就象爬山,別一直往前衝,走一段總要喘口氣,如果你一個勁地念稿子,中間沒有明顯的頓挫,就會讓人覺得氣急。相反地,你可以播得很快,但是如果到專有名詞的地方都能稍稍放緩一點,在段落與段落之間,都稍微做個停頓,甚至輕輕點個頭,笑一下,觀眾看來自然覺得你從容,”小王笑笑,“那個喋喋不休的女人,能表現出風韻?那個一刻不停的男人,又能表現出風采?緊張當中要有節奏、忙碌當中要有休閑。繪畫時,在緊密當中要留個空白;歌唱時,在段落之間要吸口氣。抓住這個細節,才能顯得從容。天下的道理其實都一樣啊!”

一些企業領導人容易沉溺於使細節變得更加完美,而在此過程中卻迷失了他們最初的目標。很多企業領導人把大部分時間花在細節的處理上,使細節變得十分完美,然而細節完美的結果卻是整個工作變得一塌糊塗。作為企業領導人,你應該專注於做正確的事情,而不是正確地做事情。

過度地重視細節又容易形成片麵的判斷。有家知名公司在聘用職員進行麵試時,故意事先在地板上丟張稿紙之類的東西,用來考察應聘人員的細心程度,居然一時被傳為佳話,甚至不少企業爭相效尤。公司管理嚴謹到如此程度,其精神因可稱道,但僅憑這一細節來為一個人下定論未免有失全麵。尤其對於不同公司,招募不同人才時,在這過程中恐怕要失去一些真正的人才,那撿紙片的幸運者未必就是您的最佳人選。一個英雄尚不能以成敗而論,何況那個很偶然的細節呢?尤其在用人上,“大禮不拘小讓”的原則是很可取的。因某一細節而選中一得力幹將的故事常出現在電視劇裏,在現實中,就像一見鍾情的愛情一樣,難道白頭偕老隻能憑運氣嗎?對企業領導人來說,結果比過程更重要。

熟悉80/20規則的人知道,它指的足一般人總是把80%的時間花費在隻產生20%效果的任務和工作上。不知是否注意過,粗心打印的信封和馬與虎虎捆紮的包裹,與那些看起來好像是米開朗基羅作品的東西到達的一樣迅速?雖然這可能是完美主義者難以接受的一個現實。事實上,一個信封或包裹的美學問題完全不重要。它們與信封或包裹裏的內容毫無關係。

我們可以有兩個選擇:一個選擇是我們可以花更多的時間把信封上的字寫得更完美,或者將包裹捆紮得更好看,另一個選擇是,我們也可以把時間用在從事更重要、更有創造性的工作上。後者將為我們帶來實際的經濟效益,前者或許隻能讓我們血壓升高或手抽筋。

這隻是一個比喻。作為企業領導人,沒有人會要求你真的去寫信封或者捆包裹,但無數人沉溺在80/20規則中不能自拔卻是不爭的事實。為了幫助自己進行鬥爭,寫了一個警示,把它掛在自己辦公室的牆上:事情重要嗎?如果重要,它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