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給關注細節者的七大忠告(2)(3 / 3)

在提高米質見到效果的同時,王永慶在服務上也更進一步。當時,用戶都是自己前來買米,自己運送回家。這對於年輕人來說不算什麼,但對於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就是一個大大的不便了;而當時年輕人整天忙於生計,且工作時間很長,不方便前來買米,買米的任務隻能由老年人來承擔。王永慶注意到這一細節,於是超出常規,主動送貨上門。這一方便顧客的服務措施,大受顧客歡迎。

當時還沒有送貨上門一說,增加這一服務項目等於是一項創舉。

送貨上門也有很多細節工作要做。即使是在今天,送貨上門充其量是將貨物送到客戶家裏並根據需要放到相應的位置,就算完事。那麼,王永慶是怎樣做的呢?

每次給新顧客送米,王永慶就細心記下這戶人家米缸的容量,並且問明這家有多少人吃飯,有多少大人、多少小孩,每人飯量如何,據此估計該戶人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記在本子上。到時候,不等顧客上門,他就主動將相應數量的米送到客戶家裏。

王永慶給顧客送米,並非送到了事,還要幫人家將米倒進米缸裏。如果米缸裏還有米,他就將舊米倒出來,將米缸擦幹淨,然後將新米倒進去,將舊米放在上層,這樣,陳米就不至於因存放過久而變質。王永慶這一精細的服務令不少顧客深受感動,贏得了很多顧客。

不僅如此,在送米的過程中,王永慶還了解到,當地居民大多數家庭都以打工為生,生活並不富裕,許多家庭還未到發薪日,就已經囊中羞澀。由於王永慶是主動送貨上門的,要貨到收款,有時碰上顧客手頭緊,一時拿不出錢的,會弄得大家很尷尬。為解決這一問題,王永慶采取按時送米,不即時收錢,而是約定到發薪之日再上門收錢的辦法,解決了即時收款中可能會因對方手頭緊而出現尷尬的問題,極大地方便了顧客,深受顧客歡迎,使那些接受服務的客戶,都成了王永慶的忠實客戶。王永慶的米店,也隨之生意興隆,蒸蒸日上。

王永慶正是把每次送米這件小事做得很細,使他找到了更好地為客戶服務的方式,使顧客成了他的忠實客戶,為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

王永慶精細、務實的服務方法,使嘉義人都知道在米市馬路盡頭的巷子裏,有一個賣好米並送貨上門的王永慶。有了知名度後,王永慶的生意很快紅火起來。這樣,經過一年多的資金積累和客戶積累,王永慶便自己辦個碾米廠,在離最繁華熱鬧的街道不遠的臨街處租了一處比原來大好幾倍的房子,臨街的一麵用來做鋪麵,裏間用作碾米廠。就這樣,王永慶從小小的米店生意開始了他後來問鼎台灣首富的事業。

事業發展壯大後,王永慶在管理企業時,同樣注重每一個細節。他的部屬深深為王永慶精通每一個細節所折服。當然也有不少人批評他“隻見樹木,不見森林”,勸他學一學美國的管理,拋開細節隻管大政策。針對這一批評,王永慶回答說:“我不僅做大的政策,而且更注意點點滴滴的管理,比如操作人員的手藝、操作方法、機械的配置等等。道理很簡單,因為它們都會影響生產力。如果我們對這些細枝末節進行研究,就會細分各操作動作,研究是否合理,是否能夠將兩個人操作的工作量減為一個人,生產力會因此提高一倍,甚至一個人兼顧兩部機器,這樣生產力就提高了四倍。”

王永慶認為,正是這種對於細微之處的了解,才能真正提高管理的水準,因此,他認為美國的管理太老了,他們隻重視“麵”和“線”,而忽視了“點”。他認為管理最大的問題還是在“點”上;各事物的基本問題還是在“點”上,隻要“點”做到真正完善,那麼“線”和“麵”也簡單了。

誰都知道,現在汽車行業的利潤是比較高的。但是在賣車市場上,想要做亮細節並不容易。微笑其實並不簡單。對於賣車人而言,微笑已經不是可有可無的了。在計劃經濟體製下賣過車、現在仍從事賣車的昆明市某品牌經銷商方先生說:“過去微笑是自發的,也可以說是可有可無的。現在,微笑是必須的。”

“您好,歡迎光臨,請問您想看看那款車?”同樣是賣場內慣用的開頭語,北方汽車交易中心某品牌店銷售員馮先生卻有自己的表達內涵。他是該店去年的銷售狀元。他透露,秘訣就在於細節,並不局限於經銷商服務章程所規定的那些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