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這些所謂的細節管理,才造就了今天沃爾瑪在世界零售業的霸主地位。
第二節 一個雞蛋,還是兩個雞蛋?
有兩家鄰近的餐館,一個餐館每10天能賣出1000個雞蛋,而另一個10天隻能賣出500個雞蛋。為什麼?因為兩家的賣法不同。平時食客到這裏吃早點,第一家的服務生總是問人家:“要雞蛋嗎?”有的顧客要,有的顧客就拒絕說不要。可第二家的問法就不一樣,他們問顧客‘要一個雞蛋還是要兩個雞蛋’。”於是不喜歡吃的顧客要一個,喜歡吃的則要了兩個甚至三個,結果是每個顧客都要了雞蛋。這就是每10天第二家隻能賣出500個雞蛋,而第一家能賣出1000個的秘密了。
這個故事大家都不陌生,能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到並善加利用的人卻並不多。餐館的老板大抵是沒有機會學過市場營銷學的,但卻將細節的理論運用得如此傳神,真令我們堂堂從名牌大學畢業的MBA們歎服。
說到最視細節,德國人似乎是我們心中的典範。
德國大眾汽車公司在中國剛推出越野車途銳時,開展了試駕的活動,吸引了大批汽車愛好者和潛在購買者。如果說,試駕駛的活動並不新鮮,不過是吸引了人們的眼球而已。那麼讓消費者怦然心動並最終下購買決心的,則是途銳在設計中精益求精的細節了。
盡管途銳如此“野蠻”,但其內飾及配置卻相當豪華。桃木、真皮、鍍鉻件,各種設備做工精細,完全是高檔轎車的標準,可以說途銳的內飾是所有SUV中最豪華的一個。
打開車門,內飾設計語言明顯接近輝騰高級轎車的水準,裝備在車內的真皮、桃木、金屬應用合理,做工考究,從可加熱真皮多功能方向盤,到鍍鉻的儀表盤;從創新的無鑰匙進人功能,到革命性的四區域空調係統以及導航係統和電視接收器……所有這一切都集中體現了大眾汽車設計模式的一貫風格:大氣、純正、可靠。真可謂是,蘊經典豪華於內飾。
更難得的是在試乘中,中控台的液晶顯示屏顯示各種行車數據,讓駕駛者對車的各項指數了如指掌。電腦記憶座椅可以實現12級調節,包裹度極好,在快速轉彎過程中,駕駛者仍能緊貼在座椅上。另外各種閱讀燈、小冰箱、雜物盒等小部件的設計也同樣精細,即使是每個座椅下方也都有難得一見的腳踏板。
途銳正是通過這些細節上不留下任何被人詬病的瑕疵,令人信服地進入高檔豪華車的市場。成功地達到了大眾途銳追求的目標——展示年輕和活力的同時,表達出它豪華的概念。
在參觀德國大眾位於英國德比群的勞斯萊斯(賓利)製造廠時,我見到組裝車問的過梁上懸掛著一句標語:“注重細節、營造完美”,大眾公司造勞斯萊斯和賓利如此,造帕薩特亦應如此,尤其是當製造環節向產品整體供應鏈的下遊——流通和消費環節“位移”時,廣告就成為鏈接廠家與買家之間的有效信息流載體,注重品牌細節是必須的,追求品質完美是永遠無止境的。
對這種細節的關注,也許來源於德國人長期養成的對待工作認真的態度。上海一號地鐵的三級台階、出口的轉彎設計等都基於設計人員細心的觀察、科學的計算、周密的推理,尤其是對於細節與全局關係準確把握的一種理性和自覺,最終才能從大處著眼,從細節著手,把安全感、對人的關懷、對物的計算、降低耗費等,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正如硬件項目的管理更多地體現在細節的管理,細到每個設計、每次改動、每次操作。確實,任何一項宏大的工程都是由一個個細小的環節組成的,任何一台大型機器都是由一個個零部件組裝的,一部雄渾的交響樂章,也是由一個個音符譜成的,同樣,壯麗輝煌的人生何嚐不是由一件件或平凡或動人的情節合成的。一個人的成功正取決於一些細節,取決於這一個個故事成長的過程;一座聳立的建築之所以後來成了豆腐渣工程,往往也在於某一個環節出了漏洞;曾經在太空中解體的某航空器,失敗的原因卻是一塊小小的膜板出現了故障,最終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