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成功也可以借助於你自己親手創造的一個簡單細節。哪怕這個細節昭示的隻是一種習慣或者是秉性,可聰明的人總是能借助細節之手,不失時機地向他人展現自己良好的品質。
還有一次,一位大客戶遠道而來和雜誌社洽談廣告合作。因為價格問題,談判陷入了僵局。
這時,會議室的門被推開了,女清潔工進來清理垃圾。一看這麼多人,她靦腆地退了出去。雜誌社的領導卻叫住了她,拿起桌上的水果,起身追到門外。女清潔工接過水果,受寵若驚地笑著。
會議室安靜了幾分鍾,隨後談判愉快地進行。短短幾分鍾的時間,雜誌社就贏得了一位常年合作的客戶。因為這位客戶從這個細節中看到了一種智慧和愛心結合的所向無敵。
“細節經濟”時代,靠的是細節致勝。細節是敬業,是專業,是態度。上帝說,你看,你看,細節的心就是心態的臉。心態變了,細節的處理就不同。
因此,我們敬仰那些將細節運用得遊刃有餘的智者,更希望自己能懂得掌握心態,做好每一個細節。
細節的問題,其實就是態度的問題。在企業的發展方向和戰略已經明確的前提下,最關鍵的還是人的因素。而人又是帶有情緒性的,容易改變的。所以,工作的落實依賴於每個崗位的員工嚴謹的工作態度,不折不扣地執行。在數學界,1%+99%必定等於100%,但在商業領域,一個崗位職員的1%的疏忽,就很可能造成了整個公司99%工作的白費。而做好了關鍵的1%,卻有提升前麵99%的作用。即99%-1%<98%;1%+99%≥100%。
第五節 心態中的細節
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麥當勞總公司看好台灣市場。打算正式進軍台灣島之前,他們需要在當地先培訓一批高級幹部,於是進行公開的招考甄選。由於要求的標準頗高,許多初出茅廬的青年企業家都未能通過。
經過一再篩選,一位名叫韓定國的某公司經理脫穎而出。最後一輪麵試前,麥當勞的總裁和韓定國夫婦談了三次,並且問了他一個出人意料的問題:“如果我們要你先去洗廁所,你會願意嗎?”韓定國還未及開口,一旁的韓太太便隨意答道:“我們家的廁所一向都是由他洗的。”總裁大喜,免去了最後的麵試,當場拍板錄用了韓定國。
後來韓定國才知道,麥當勞訓練員工的第一堂課就是從洗廁所開始的,因為服務業的基本理論是“非以役人,乃役於人”,隻有先從卑微的工作開始做起,才有可能了解“以家為尊”的道理。韓定國後來所以能成為知名的企業家,就是因為一開始就能從卑微做起,幹別人不願幹的事情。
吉姆·柯林斯是一個以無畏聞名的攀岩高手。30年的攀岩經驗,讓他體驗了許多人生智慧。柯林斯曾經這樣說過:
“攀岩三十年,我的人生觀與工作態度,全跟我的爬山經驗緊密相連。我在科羅拉多州波得市長大,這裏有全世界最棒的攀岩地點與最厲害的攀岩高手。當年我才十來歲,繼父替我報名參加攀岩訓練,我還不領情地嘀咕,因為我寧願讀書。結果第一天上完課,我就知道,自己找到了一生的摯愛活動。對我來說,攀岩是終極的教室,可以找到人生每個層麵的啟示。這種運動通常不給犯錯的人第二次機會——死亡終結一切的學習。但我很幸運,能從錯誤中存活,而且學到許多非常有用的啟示。
堅持向上爬,寧願落下也不願失敗。
這項運動讓自己發現真正的極限。沒錯,我隻有不到20%的機率可以爬到目的地那裏,但因為我選擇了放棄,我再也無從確定實際的結果會是什麼。或許我還可以使出其它本領,或許我還有力氣多做一組動作,又或者正如我後來發現,下個握點其實很容易抓穩。不試,永遠不知道極限。”
難就難在這裏。攀登的過程裏,我們並不曉得下個握點抓起來困難或容易。也正是其中的曖昧不定,使人難以全力投入。
有一位人生導師,設計大師莎拉裏托登布爾告訴我們,她有些最好的設計概念,便是在快要失敗,卻又不肯就這樣放棄的那一刻誕生的。當然,大部分快要失敗的設計,最後還是失敗了。但偶爾總會有一次,因為不肯放棄,她把自己推向全然不同的新境界,非凡的創意就此產生。她說,“你必須走到失敗的邊緣,激勵自己堅持下去,就會走出不一樣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