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求人辦事說好話(2 / 3)

廠長:“總裁先生贏利的魄力,的確比我們這些鄉下佬大得多,簡直是一個大如牯牛,一個小如毫毛。這麼大的魄力,雖然讓我們佩服,但我們實在不敢奉陪,隻能收回土地,停止合作。”

總裁:“好吧,我再讓利一成。”

廠長:“不行,按我方投資比例,應當讓利兩成。”總裁:“行,本公司原則上同意……”

上例中,廠長不說對方“黑心貪利”,而說其反語“魄力大”,又以“不敢奉陪”的“哀兵”戰術以退為攻,激發對方就範入甕。

2.及彼式激將法

是以一種推己及人,將心比心的心理效應,激發對方做角色對換,設身處地同意他人的語言反饋。

及彼式的激將成功,正在於由己及彼,再由彼及己的有效反應。

3.貶低式激將法

這是說話人的一種善意貶低他人,促使發話生效,引起生動的言語激將方法。

例如:晚餐的聯誼舞會上,一位女賓邀請某中年男經理跳舞,對方以“我不會跳”或“跳不好”來推托。於是女賓就說:“哪是不會跳,您八成是‘妻管嚴’,怕跳舞回肌,被太太知道挨整吧?……”對方被貶受激,仰頭大笑,終於邁出舞步。

某廠改革人事製度,招聘車間主任,工人們都希望一位年輕有為的技術員受聘,可這位技術員就是猶豫不決。一位老工人衝著他當眾發了言:“我說你啊,廠裏花了上萬元送你上大學,學了一手本領,連個車間主任都不敢當,真是窩囊廢!”結果這個技術員一激之下,終於健榜出任了車間主任,果然不負眾望。後來,他在一次授獎表彰大會上談體會時說:“廠裏出錢培養巍,車間廣大工人師傅信任巍,我怎麼能甘當一個窩囊廢呢!”

說話與辦事

托人辦事畢竟是麻煩對方,有的人不好意思說出口,感覺很難辦,但如果掌握了技巧,難事也就變得容易了。下麵給你介紹幾個絕招。

1.借別人的口,說自己的話

“西安事變”前夕,張學良和楊虎城頻繁晤麵,都有心對蔣發難。可在對方沒亮明態度之前,誰也不敢輕易開口。眼看時間越來越近,雙方卻都是欲說還休。楊虎城下麵有個著名的共產黨員叫王炳南,張學良也認識。在又一次晤麵中,楊虎城便以他投石問路,說道:“王炳南是個激進分子,他主張扣留蔣介石!”張學良及時接口道:“我看這也不失為一個辦法。”於是兩個聰明的將軍開始商談行動計劃。

就這樣,一個重大的曆史事件就這樣發生了。問者自然高明,答者也是不凡。

2.用虛話、實話轉換說

做老實人說老實話,應是為人的一條原浴,直炮筒子未必處處受歡迎,特別是有時連自己也不明白要說的是不是實話,那該怎麼辦呢?

虛虛實實,轉換自如,毫不唐突,不失為是良策。3.繞個彎子套對方說話

有時,一些話自己說出來顯得尷尬,這時,誘導對方先開口無疑是上上之策。

王某準備借助於好友趙某的路子做筆生意,在他將一筆巨款交給趙某的第二天,趙某卻暴病身亡。王某立刻陷入了兩難境地:若開口追款,太刺激趙某的夫人;若不提此事,自己的局麵又難以支撐。

幫忙料理完後事,王某是這樣對趙夫人說的:“真沒想到趙哥走得這麼早,我們的合作才剛開始呢。這樣吧嫂子:趙哥的那些關係戶你也認識,你就出麵把這筆生意繼續做下去吧! 需要我跑腿的時候盡管說,吃苦花力氣的事情我不怕。”

看他,絲毫沒有追款的意思,還豪氣衝天,義氣感人,其實他明知趙妻沒有能力也沒有心思幹下去。話中又加上巧妙的提醒:我隻能跑腿花力氣,卻不熟那些門路;困難不小又時不我待。

結果呢?趙妻反過來安慰他道:“這次出事讓你生意上受損失了,我也沒法幹下去,你還是把錢拿回去再找機會吧。”

4.用客氣的語言去辦事

托人辦事兒既然有求於人,因此開口說話就需要客氣一些,那麼怎樣說話才算客氣呢?

以商量的口氣把要辦的事兒說出來,如:“能不能快點把這事兒給辦一下?”

“這事兒給辦一下是不是可以?”

裝做自己沒把握,把請求、建議等表達出來,給對方和自己留下充分的退路。例如:你可能不願意去,不過我還是想麻煩你去一趟。

在別人或者稀別人提出建議時,如果在話語中表示人家可能不具備有關條件或意願,那就不會強人所難,自己也顯得很有分寸。先提出部分要求,以便對方順利接受,然後再步步深入。例如:你幫我解決這一步就可以了,其餘的我自己想辦法。我們確實經常發現,人們在提出某些請求時往往會把大事說小,這並不是變著法兒使喚人,而是適當減輕給別人帶來的心理壓力,同時也使自己便於啟齒。

謙遜便是禮貌,通過抬高對方、貶低自己的方法把有關請求等表達出來,顯得薄彬有禮、十分恭敬。例如:您老就不要推辭了,弟子們都在恭候呢!請求別人幫助,最為傳統有效的做法是盡量表示虔誠,使人家感到倍受尊重,樂於從命。

有時辦事兒要先把問題的難度說出來,讓人覺得你是不得已而為之,明知自己知道不該說但還得說。例如:真不該在這時候打攪您,但是實在沒有辦法,隻好麻煩您一下。

我知道你手頭也不寬裕,不過實在沒辦法,隻好向你借一借。

如果,把托人辦事兒的原因說出來,向對方交個底,就會引起對方好感,令人欣然接受。例如:隔行如隔山,我一點兒也不知道人家那邊的規矩。你是內行,就替巍辦了吧!如果先表示請求對方諒解,然後再把自己的願望或請求等表達出來,以免過於唐突,浴比較容易讓人接受。例如:

恕我冒昧,這次又來麻煩你了。

請求別人原諒,這是禮貌語言交際最有效的方法。人們常常使用這種方式進行交流,顯得比較友好、和諧。辦事時什麼情況說什麼話談話的語言要視對方的修養而選擇,做到能雅能俗,才不會令人有格格不入的反感。

談話的話題應該視對方的情形而定,再好的話題,若不能符合對方的需要,就無法引起彼此共同的話題來,隻有先相互聊得投機,然後才能設法慢慢地把話題引導進自己所要談論的範圍裏。

在日常談話中,一般人都是說些身邊瑣事,這或許是想向對方表示親切。而在正式交談中,希望你不要把老婆、兒女當作談話的資料,否則總不免給人以娘娘腔和不務正業的感覺。

談話要先從政治、經濟等比較嚴肅的題目開始,然後再涉獵到文學、藝術、個人興趣等比較輕鬆的話題。總之,將自己的觀念、見解堂堂正正地公布出來,使得彼此都能有共同的思想,這才是最好的談話。

一個善於求人的人,一定很注重禮貌,用詞考究,不致說出不合時宜的話,因為他知道不得體的言辭往往會傷害別人,即使事後想再彌補也來不及了。相反地,如果你的舉止很穩重,態度很溫和,言詞中肯動聽,雙方自然就能談得投機,求辦的事自然也易辦成。

所以為了要使對方對你產生好感,必須言語和善,講話前先斟酌思量,不要想到什麼說什麼,這樣引起別人皺眉頭自己還不知道為什麼。那些心直口快的朋友平時要多培養一下自己深思慎言的習慣,切不可像隨地吐痰似的不看身處何處就脫口而出,那樣會影響到自身的形象。既然要托人辦事,大多是因為工作生活出現了困難和危機,比如家人生病、婚姻不睦、事業不順等等,這些因素都會使人心力交瘁,喪失信心,不僅影響情緒,而且影響和周圍人的交往。在處於情緒低潮時,請求別人能寄予關懷,伸出援助之手,是人之常情。但千萬記住,不要把過度沮喪的情緒帶到別人麵前。托人辦事兒,總是一副哭喪瞼,會使人感到晦氣。

既然生活中的人有各種各樣的類型,那麼我們在辦事時就肯定能相應地與之碰到,對不同類型的人說不同的話,才能達到最好的辦事效果。

送禮的語言

送禮總得有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比如說對方生病、生日或其它什麼值得拜訪他的日子。這樣送禮的人,不會太著於痕跡,而接禮的人除了感謝之外,也不會有太大的顧忌。但有些時骸,人們送禮純粹是為了辦事,這種時候把禮物送過去怎麼說好呢?總不能結結巴巴地說:“今天想求你辦事,所以才給你送些禮物讓你受用。”那樣一來,對方是不會接納這個禮物的。怎麼辦?這就需要找一種讓對方能心安理得接受禮物的說法。一般而言,為了辦事給上級送禮,上級總是要推辭或拒絕一下,把上級拒絕接納的話禮貌得體地擋駕回去,是讓受禮者心理舒坦自然的主要手段。下麵是一位記者就這一問題在送禮者那裏采訪到的所謂“經驗之談”:說法一:把送禮的話頭推到不在身邊的老婆身上。比方說:“是啊,我也說,找您辦事用不著拿東西,而我老婆卻說啥也不幹,非讓我拿著不可。既然拿來了,就先擱這兒吧,要不然我老婆準得埋怨我不會辦事,回到家也交不了差。

說法二:把送禮的話頭推到對方的孩子身上。

比方說:“東西是給孩子買的,和您沒關係,別說是來找您辦事,就是沒辦事,隨便來串門還不一樣應該給孩子買點東西嗎?”

說法三:把送禮的話頭推到對方老人身上。

比方說:“你不用客氣,這東西是給老爺子買的———老爺子身體最近還行吧?……你方便時把東西給老爺子拎過去得了,我就不再過去專門看他了。”

說法四:把送禮的話頭推到辦事的朋友身上。

比方說:“這東西是我朋友給你買的,我也沒花錢,咱把事給他辦了,就啥都有了,咱也不用太跟他 (她) 客氣。”

說法五:把送禮的話頭推到對方可能存在的“有失”處。

比方說:“你給辦事就夠意思了,難道還能讓你搭錢破費?這錢您先拿著,必要時替我打點打點———不夠用時我再拿。”

說法六:把送給對方的錢說成是暫存放在對方手裏的。

比方說:“我知道,咱們之間辦事用不著錢,這錢先放你這兒,用上了就用,用不上到時候再給我不是一樣嗎?”

以上這六種說法,都頗有人情味,對方聽了,都覺得好受,“有道理”把禮物收下,而沒有明顯拒絕的理由。所以,這六種說法堪稱“經驗之談”。但是作者要強調的是,不能借用此法去搞貪汙受賄等不正之風。

拒絕的語言

在人際交往中,掌握拒絕他人請托的技巧和藝術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他能使自己免於履行本人所不願履行或難以履行的承諾,節省了許多寶貴的時間。

(1)要耐心傾聽請托者所提出的要求,即使你在他述說的半途即已明了非加以拒絕不可,也必須凝神靜聽他的陳述。這樣,為的是確切了解請托者的要求,以及表示你對他的尊重。

(2)如你當場無法決定接受或拒絕,則要明確地告訴對方,考慮後再決定,並確切地指出考慮所需的時間,千萬不要以“再考慮考慮”等模棱兩可的詞語,作為拖延請求的擋箭牌。

(3)拒絕時,應表示你對請托者的請托已予以慎重的考慮,並表示出你已充分了解到這件事情對請托者的重要意義。

(4)拒絕時,你的表情應該是和顏悅色的,最好使請托者能意識到你在表示歉意,但切忌過分。

(5)拒絕時,除了和顏悅色外,仍應表露出堅定果斷的態度,但言詞要委婉,不要冷言冷語地說:“不行!”,“辦不到!”等等。

(6)你最好向請托者指出拒絕的理由。這將有利於你與請托者繼續保持良好的關係。但這並不意味著對所有的請托者都必須申訴理由,有時不申訴理由反而顯得真誠。(7) 要叫請托者了解,你所拒絕的,不是他本人,而是拒絕所托之事。不要因拒絕一件事而失去一個朋友。應該使你的朋友明白,拒絕他的托辦之事,實在是力所不能及,而友誼卻是長久的。

(8)拒絕之後,如有可能你應為請托者提供處理其請托事項的其他可行途徑。這可以充分顯示你的誠意。(9)切忌通過第三者拒絕某人的請托,因為一旦這樣做,不僅足以表明你的懦弱,而且會使請托者認為你僅是應付推托,敷衍搪塞。

(10)如果你不便立即表示拒絕的意見,不妨采取先退後進的辦法。這是一種迂回戰術,它首先不用明確的態度表示反對和拒絕,相反,還采取同意的態度。但在申述自己的理由時,再慢慢把拒絕的原因指出來,使對方自己也覺得這種請托和要求是不妥當和不現實的,不能強人所難。

“請”人才能辦事

在求人辦事時,要想對方能順利地答應你的請求,就要看你攻心的技巧,語言的藝術了。其實,在求人辦事時運用請求的方法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句充滿人情味的請求話,比通盤大道理更有說服力,因為人還是比較重情義的。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以適應對方的心理需求而提出誠懇的請求,往往是成功的說服方法。

請求別人,要把握恰當的時機,對方時間寬裕,心情舒暢時,請求他做點事得到答應的可能性很大;相反,對方心境不佳時,你的請求可能隻會令他心煩;對方正忙於某項事情時,你提出請求一般很難得到確定的答複。請求別人,要注意禮貌,“請”字當頭,因為畢竟是你有求於人,如果請求別人對疑難問題指點迷健,應說:“請教您一個問題,可以嗎?”你不知道去市體育中心的路,應向路人問:“請問到市體育中心的路怎麼走?”在商店買東西,你應對服務小姐說:“請把那個文具盒給我看看。”風從窗口吹進來,你對坐在窗邊的小劉說:“請關一下窗,好嗎?”凡有請求必須使用請求語,這樣對方容易接受。

請求別人,還要端正態度,注意語氣。請求別人雖無須低聲下氣,但也絕不能高人一等,非得別人答應不可,而應當語氣誠俊,平等對待。要用協商的語氣,如“勞駕,讓我過一下,行嗎?”“對不起,請別抽煙,好嗎?”“什麼時候有空請跟我打打恰,怎麼樣?”

同時,還要體諒對方的心理:“我知道這事對您來說不好辦,但我實在沒有辦法,隻好難為你了。”

當有客觀原搖,對方不能答應請求時,你不要抱怨、憤怒甚至是惡語相加,你還得還禮道謝:“謝謝你!”“沒關係,我再找鍘別人。”“沒事,你忙你的去吧。”這樣對方在有條件幫忙時肯定會鼎力相助;如果你不能體諒對方,竟對對方施以抱怨,這等於堵死了再次向對方提出請求的通路。

捧人的藝術

求人辦事時,為了拉近彼此間的心理距離,增進彼此的感情,更為了能辦成事,我們不妨“捧”他幾下。人們剛看到“捧”這個字時好像很不順眼,其實這隻是心理作用,捧也就是宣傳,宣傳是政治家所謂的“捧”;捧是廣告,廣告就是商人所謂的“捧”。不過商人的廣告是“自己捧自己”,政治家的宣傳,是“雇別人來捧自己”。所謂“捧”,並不是“瞎捧”,也不是“亂捧”,要根據對方的實際情形來“捧”,因為每個人各有所短,也各有所長。普通人對於別人,隻見其短處,不見其長處;恰把短處看得很重大,把長處看得很平凡,所以往往覺得“欲捧而已無可捧”之感,其實隻要你先存著“人無完人”的思想,原諒他的短處,看重他的長處,可捧的地方多著呢! 而且你捧某甲,並不表示欺世媚俗,隻是在使大眾注意甲的長處。也讓甲自己的長處因為大家的注意而格外愛惜,格外努力,做得比目前更好,所以你捧人家是“成物”,人家捧你,那麼成物正是“成己”,可見“捧”是“成己成物”的工具,絕非卑下無格的行為。

從前有人以不隨意捧人為正直的表示,這樣的人到底正直與否尚待討論,不過這種人眼界高,心胸窄,這倒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眼界高,心胸窄的人必不十分得意,因為自己不得意,對於一般人多少也有仇視妒嫉的成分,所以越發不肯隨意去捧人。另外年輕人也不肯隨意捧人,一是認為捧人便是阿諛諂媚,有損自己人格;二是自視太高,把一般人都不放在眼裏;三是擔心別人勝過了自己,弄得相形見絀。不過我要對年輕人說,年輕人必須根本鏟除這種不健全的心理,而用心研究如何捧人的方法,就自然能體會出其中的奧妙。

捧人的方法很多,其中最不得要領的是,對著某甲一個人捧某甲,因為這樣做,大多數人不會領受這一套,應該當著大家的麵來捧某甲,把他的長處作一次義務宣傳,這樣某甲一定很高興,而且隻要捧得不過火,大家也不會覺得你是在“拍馬屁”,另外一種辦法,就是在某甲的背後,大力宣揚他的長處,使聽到的人對某甲產生好印象,這樣事後間接傳回某甲的耳中,效果自然比當麵捧他更有力,將來一遇上機會,某甲一定也會回敬你,把你大捧一番,正所謂“我捧人一分,人捧我十分”。常言到:有錢難隆背後好,可見一般人更重視背後捧,這也是人之常情。如果你會寫文章,寫文章更是捧人的絕招,一有機會就把某甲的長處作為你文章的例子,並附上他的真實姓名,如此,你的文章有多少人讀,便有多少人捧他;你所捧的某甲會是多麼高興、多麼得意,對你的感激之情,那還用說嗎?聯絡感情,原不是件容易的事,用捧來聯絡感情,是最肌便有效的方法;而且就道德而論,還正是與古人揚善之旨不謀而合。

中國有句俗語,曰: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一般人對自己,唯恐身價不高,對別人,卻是吹毛求疵。人與人之間互相“求疵”結果隻能貶損自抬身價的成績。如果大家都肯長他人誌氣,就等於大家在長自己的誌氣,絕不會滅你自己的威風,這不是兩全其美的事情嗎?

打蛇打七寸,說話說到心

高爾基的名著 《在人間》 裏有一個兩店鋪推銷聖像的情節:

一家店鋪的小學徒沒有什麼經驗,隻是向人們說:“……各種都有,請隨便看看。聖像價錢貴賤都有,貨色地道,顏色多樣,要定做也可以,各種聖人聖母都可以畫……”盡管這個小學徒喊得聲嘶力竭,可仍很少有人問津。

另一家店鋪的廣告則不同:“我們的買賣不比賣羊皮靴子,我們是替上帝當差,這比金銀還寶貴,當然是沒有任何價錢的……”結果,許多人都情不自禁地被吸引了過來。

同是推銷聖像,為什麼效果不同呢?原因就在於前者用語冗長,平淡刻板,而後者則針對基督徒的心理,將自己說成是“為上帝當差”的,用心獨到,言簡意賅。口才出色的推銷員還善於安排講解的順序。科學合理,起伏有致的講解不但表明你言語的邏輯,而且還反映出你頭腦的清晰。蹩腳的講解讓人不得要領,產生淩亂無緒的印象。

比如,一個優秀的推銷員會這樣對他的顧客講解他要推銷的醬油瓶:

“我們打開它的蓋子,有個舌狀的倒出口,出口上刻有7厘米的槽溝,可以防止瓶內液體外漏;而注入口可倒入多種液體:油、醬油、醋等。”

“這個瓶有著光潔的圓錐型外表、圓頂狀的蓋子,摸起來舒服,看起來別致。”

“它的最大優點是,倒完瓶內醬油後,瓶口不會有殘餘液體,非常衛生。本廠曾選擇100個用戶進行實驗,經過1年的試用,反映甚佳。”

“據我們所知,目前在市場上尚未有同類產品。相信我們的前景相當可觀,定能給您帶來很大效益。”這樣安排講解的順小,層次分明,條理清楚,有理有據,邏輯性強,足見推銷員的口才功力。

推銷員要想在麵談中誘發顧客的購買欲望,也要發揮口才的作用。

一位電子產品推銷員在推銷產品時,與顧客進行了這樣一番對話:

推銷員:“您孩子快上中學了吧?”

顧客愣了一下:“對呀。”

推銷員:“中學是最需要開啟智力的時骸,我這兒有一些遊戲軟盤,對您孩子的智力提高一定有益。”顧客:“我們不需要什麼遊戲軟盤,都快上中學了,誰還讓他玩這些破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