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3)(3 / 3)

約翰遜並不相信會迅速取得成功。“取得成功總得去努力,有時要經過多次失敗。人們來到這裏,看到我這裏相當壯觀的場麵,都說:‘嘿!你真走運。’我就提醒他們,我花了30年漫長艱苦的時間才做到這個地步。我是在那家保險公司的一個小房間裏起步的,然後搬到了一間像儲煤巷一樣的小屋子裏。我一件事接一件事地幹,最後才到了現在的地步,而不是開始就是這樣。我覺得,每個人應該像一個長跑運動員那樣,不斷向前,千萬不要半途而廢。”

每個人都應了解,成功的旅途並非一帆風順,因而成功也就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你確定了目標後,你一定要徹底執行,那些爬到半山腰就認為頂峰是遙不可及而退縮的人是可悲的。隻有那些堅持不懈的人,才能走向山頂的最高處,才能站在山頂看到山下最美麗的風景。激發潛能:隻要堅持不懈就會取得成功

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想得到成功的秘訣,然而成功並非唾手可得。我們常常忘記,即使是最簡單最容易的事,如果不能堅持下去,成功的大門便絕不會輕易地開啟。除了堅持不懈,成功並沒有其他秘訣。成功學大師斯維特·馬爾登指出:“在所有那些最終決定成功與否的品質中,‘堅持’無疑是你最終實現目標的關鍵。”很多人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們取得巨大的成功。

“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都堅信天無絕人之路,隻要永不放棄,永不退縮,就一定會找到戰勝困難的方法。”在房地產、旅遊和教育等領域都聲名鵲起的卓達集團的當家人楊卓舒如是說。

楊卓舒曾是《河北日報》的記者,1993年夏天向朋友借了幾萬元現金和一部小轎車,開始創辦卓達。僅僅10年,卓達的資產就已達2.65億美元。

楊卓舒最困難的時候,財務上就隻剩下2000元現金。他非常著急,甚至想到如果白天工作晚上出去賣唱能夠掙200元的話,他也要去幹。若幹年後,他自認是永不退縮、永不放棄的精神幫助他走出了那段困境。

楊卓舒第一個項目就是在石家莊市郊區修建別墅區。經過認真分析,他認為:當時在別的地方不適合搞別墅、搞房地產的時候,而在石家莊還存在這個機會。

然而,項目開展起來以後,資金成了最大的問題,作為民營企業,在創辦之初,很難得到銀行的支持,融資非常困難。

回想那段經曆,楊卓舒說:“說實話,我開始彷徨,跟手下的人說,我們有兩個選擇:一是把現有的東西都賣掉,賣上幾百萬然後走人,留個爛攤子讓別人來收拾;二是堅守。由於性格一直比較好強,因此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沒日沒夜地琢磨,想到一個能使自己從困境中解脫出來的辦法,這就是以貨易貨。”

由於宏觀調控造成多種生產要素積壓(如木材、汽車、鋼材、玻璃),楊卓舒決定通過別墅、房產來進行最原始的以貨易貨,盤活生產要素。當時易貨達到了兩三個億,並創造了一種零摩擦貿易,避開了貨幣糾紛。楊卓舒從自己的房地產資源開始,通過這樣的方式為自己找到了大量的水泥、鋼材等等建築材料,把這些困置的生產要素有效組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商品。同時,這些生產廠家上下供給關係被楊卓舒激活了。靠著這種非常特殊的思路,楊卓舒頑強地站了起來。

“許多年過去了,我對自己發明的以貨易貨的方法仍然非常珍惜。其實方法非常簡單,比如我用1000萬元的房子,去跟煤礦談,發現焦炭廠欠了大量的煤款,於是我拿著煤礦的條子去找焦炭廠,焦炭廠認賬,可是要錢沒有,要焦炭有,我要焦炭沒有用,但是鋼鐵廠欠焦炭廠的錢,我又跟焦炭廠的人一起找到某鋼廠,鋼廠說要錢沒有,要鋼材有,於是我看到了自己需要的鋼材。”

以貨易貨的方法是楊卓舒在困境之中的急中生智,這種困境之中的堅持與突破伴隨了楊卓舒很多次。楊卓舒說:“很多人隻看到我巨大的財富數字,看到我現在的輝煌,他們可能沒有想到,在企業最困難的時候,我們什麼辦法都嚐試過,有時候甚至到了失去理智的程度!”所以我們說,楊卓舒曾經受過非常巨大的失敗,並付出了比較高的學費。楊卓舒稱這些失敗為“刻骨銘心的失敗”,而且這樣的失敗不是資金投入量和直接投資損失可以計算的,因為有一些東西對人的教訓是無法用物質來計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