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好好發揮完之後,將軍就總問他一些問題,結果每每將他問得直冒冷汗。終於他開始明白:自己自認為懂得很多的那些東西,其實自己懂得很少。
結束談話時,將軍問他在海軍學校學習成績怎樣。他立即自豪地說:“將軍,在820人的一個班中,我名列59名。”
將軍皺了皺眉頭,問:“你竭盡全力了嗎?”
“沒有。”他坦率地說,“我並不總是竭盡全力的。”
“為什麼不竭盡全力呢?”將軍大聲質問,瞪了他許久。
此話如當頭棒喝,給卡特以終生的影響。此後,他事事竭盡全力,後來成為美國總統。
所以你根本無須去戰勝什麼,你隻需去爭取什麼。雖然我們常常習慣將成功歸功於堅強的意誌,但實際上歸功於我們稱之為意圖的意誌:意圖也就是欲望。當人強烈渴望某個事物時,他便會求助於意誌和智慧的潛在力量。這些力量在欲望的推動和刺激下會表現出不同尋常的活動以實現欲望。欲望帶來力量,欲望本身就是力量。
寫作一般都是由坐擁書城的作家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完成的,而1993年秋,寧夏人民出版社卻出版了一位農民寫的書——《青山洞》。
這部小說的作者是張效友,他1949年出生在陝西省定邊縣石洞鄉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小學三年級就輟學了。
1972年,23歲的張效友參加了“四清”工作隊。到1978年,6年的時間裏,他深深地體驗到了農村生活的複雜性和在那個年代的變異性。他有自己的獨立看法,卻又無法向同伴們訴說,這使他深感壓抑,於是決定寫小說。他向一位朋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可是朋友卻猛潑了他一瓢涼水。朋友認為張效友文化層次太低,寫小說沒有成功的可能。
張效友卻認為:前蘇聯的奧斯特洛夫斯基沒有文化卻寫成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國的高玉寶沒有文化卻寫成了《高玉寶》。
從此以後,他白天忙農活,晚上在廚房裏構思。他定下了一個思路,不太滿意,又推翻重來。一點一點地想,一點一點地安排,每一部分寫什麼事,如何連貫,反複推敲,反複修改。就這樣,競折騰了兩年,他終於把全書的框架基本確定下來了。
但沒過多久,麻煩也來了。幹農活時他心不在焉,心裏塞滿了書,連續燒壞了五台澆灌用的電動機,損失1000多元。為了省時間,他還把責任田以自己三別人七的比例承包給了他人。妻子終於忍無可忍了,1984年9月9日將他的書稿燒掉了。張效友悲痛欲絕,想要投井自盡,被兒子抱住了雙腿。
他一連幾個星期被絕望的情緒緊緊困擾。後來,他想:自古英雄多磨難,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稿是人寫的,重寫!
為了避免重蹈覆轍,他偷偷地將冬天貯藏土豆的菜窖清理出來,躲在菜窖裏夜以繼日地忘我工作。
後來,妻子病了,他很內疚,決定先放下寫作去掙錢。他到西安打工,走進勞務市場,突然覺得靈感勃發、思如泉湧。掏出紙就寫。過了一段時間找不到工作,帶的錢花光了,不僅沒有飯吃,也沒有錢買紙和筆,他隻好去賣血。最終還是沒找到工作,隻能“打道回府”了。
回到家裏,妻子一氣之下搶下他的書包,掏m手稿,扔進了火爐裏,幾個月的心血又白費了。張效友說:“你燒吧,隻要你不把我人燒了,你燒多少我還能寫多少。”看到張效友這麼堅定,妻子終於被感動了。
張效友40萬字的長篇小說《青山洞》,終於在1993年秋天,南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了。兩年後,他的作品榮獲榆林地區199l~1995年度“五個一工程”特別獎。1995年6月20日,中央電視台播出了他的事跡。
所以說,一個人隻要有了欲望,農民也可以寫書,欲望點燃了張效友的奮鬥曆程,也照亮了他的人生軌跡。欲望是一塊偉大的奠基石,在人們做出努力的所有方麵欲望能促使一個人創造奇跡。名人點撥:
英國的喬叟說:“每人都有一個好運降臨的時候。隻看他能不能領受。但他若不及時注意。或竟頑固地拋開機遇.那就並非機緣或命運在作弄他,應歸咎於他自己的疏懶和荒唐。我想這樣的人隻能抱怨自己。”
4.隻要堅持就是勝利
再堅持一下是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是一種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堅強信念。也是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胸懷。它不是蠻幹,不是賭徒的“孤注一擲“,而是在通觀全局和預測未來後所做的明智抉擇。它更是一種對人生充滿希望的樂觀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