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2)(1 / 3)

成功人士總是事前決斷,而不是事後補救。他們提前謀劃,而不是等待別人的指示。他們不允許他人操縱他們的工作進程。不事前謀劃的人是不會有進展的。例如《聖經》中的諾亞,他並沒有等到洪水來到才開始製造他的方舟。

目標能幫助我們事前謀劃,目標迫使我們把要完成的任務分解成可行的步驟。要想製作一幅通向成功的交通圖,你就要先有目標。

目標有大小之分,這裏講的主要是有重大價值的目標。隻有遠大的目標,才會有崇高的意義,才能激起一個人心中的渴望。

一個人確定的目標越遠大,他取得的成就就越宏偉。遠大的目標總是與遠大的理想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那些改變了曆史麵貌的偉人們,無一不是確立了遠大的目標,這樣的目標激勵著他們時刻都在為理想而奮鬥,結果他們成了名垂千古的偉人。同時一個人要取得巨大的成功,就要確立長期的目標,要有長期作戰的思想和心理準備。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世界上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情。

有了長期的目標,就不怕暫時的挫折,也不會因為前進中有困難就畏縮不前。許多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必須付出時間和代價,甚至一生的努力。

拿破侖·希爾在《思考與致富》一書中寫道:“一個人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有了明確的目標便會有奮鬥的方向。”這樣一個常識性的問題看起來簡單,其實具體到某一個人頭上,並非就那麼容易。

目標,也就是既定的目的地,我們理念中的終點。

聰明的人、有理想、有追求、有上進心的人,一定都有一個明確的奮鬥目標,他懂得自己活著是為了什麼。因而他所有的努力,從整體上來說都能圍繞一個比較長遠的目標進行,他知道自己怎樣做是正確的、有用的,否則就是做了無用功,或者浪費了時間和生命。

愚蠢的人,沒有什麼理想、追求;沒有上進心的人,一生便沒有什麼目標。他同別人一樣活著,但他從來沒有想過活著有什麼意義。

這種人往往憑慣性盲目地活著,從來不追究人生的目的這種讓人頭疼的事情,他們隻是為活著而活著,怎麼都可以,對什麼都無所謂。

顯然,成功者總是那些有目標的人,鮮花和榮譽從來不會降臨到那些沒有目標的人頭上。

許多人懷著羨慕、嫉妒的心情看待那些取得成功的人,總認為他們取得成功的原因是有外力相助,於是感歎自己的運氣不好。孰不知,成功者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由於確立了明確的目標。激發潛能:將目標變成現實

擁有了目標,你隻邁出了第一步,最重要的是如何將它變成現實。積極的目標好比意誌的催化劑,它能使你的意誌發揮最大的效用!

拿破侖·希爾說:“沒有目標,不可能發生任何事情,也不可能采取任何行動。如果人沒有目標,就隻能在人生的路途上徘徊,永遠到不了任何地方。”生命本身就是一連串的目標。沒有目標的生命,就像沒有船長的船,這船永遠隻會在海中漂泊,永不會到達彼岸。

海夫納1926年4月9日出生在一個猶太人家庭。他的父親在美國的一家鋁製品公司工作,而母親隻是一個家庭婦女,所以家裏的收入不算多,一家人的生活也過得清清貧貧。

轉眼海夫納中學已經畢業了,他也不想再讀書了,當時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激烈之時,他說服了父母,帶上自己的行李應征參軍了。

海夫納是幸運的,1945年二戰結束後,完好無缺的海夫納退役了。由於當時美國規定持有軍方推薦的證件,軍人可以優先進入大學。海夫納拿著證明第一次走進了大學。他在大學期間,美國一位姓金的博士發表了關於女性行為的文章,在社會上引起了轟動。海夫納對金博士的文章也很感興趣,從此他經常閱讀關於女性方麵的文章。而且海夫納現在所做的一切,都為他以後的事業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事實上,我們在許多的書上都會感覺到,猶太人有一種普遍的特性,他們從青少年期間就開始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在以後的日子裏將會千方百計地為達到目標而奮鬥。

1949年海夫納大學畢業了,在芝加哥一家漫畫公司找到了一份l:作,每月才135美元的工資,在當時,他的收入是很低的,所以他仍然住在父母的房子裏,甚至結婚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自己的房子。

因為在美國,男人一般成人後或參加工作後,都會搬離父母家,單獨在外居住,可海夫納收入不多交不起房租,所以隻好住在父母家裏,因此海夫納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可是海夫納並沒有感到悲傷。

對於在心裏早就確立了奮鬥目標的海夫納來說,他並不是一個很守舊的人,他在漫畫公司工作了一年多後,經過四處尋找,終於找到一家叫《老爺》的雜誌聘用他,每月的工資是240美元。其實對於海夫納來說,他找這份工作的真正原因並非為了多出的100多美元,他的目的是在這家公司學習經營手法和熟悉雜誌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