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後,各行各業的發展均突飛猛進,摩托車行業也不例外。那時中國的發動機技術全是從日本引進的,日本也看到摩托車行業的發展前景。左宗申通過他十幾年的技術積累,造發動機基本沒有什麼問題,他決定成立自己的公司,生產自己的發動機。1992年,左宗申終於以50萬元人民幣起家,正式掛牌成立宗申摩托車科技開發公司,走上開發研製摩托車的道路。
左宗申十分清醒,目前的中國摩托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他認為:“企業要生存發展,必須靠技術、靠人才、靠管理,並抓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特別是國際市場。”宗申集團對市場進行認真地調查,分析行業發展的趨勢和發展方向,把產品定位放在農村市場,以此來指導公司新品的開發、銷售和生產經營管理,並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在產品開發方麵,左宗申的一個重要戰略決策,就是避開了競爭激烈的城市市場的鋒芒,把產品定位在廣大農村市場;其次是以城鄉結合、中小城市為對象;最後才是麵向城市,此外還有一種是麵向先富起來的一批人。宗申已在全國設有43個片區總代理,9個分銷公司,並輻射到全國,基本上做到了每個鎮都有銷售點。據初步統計,公司已建立近3000個零售點。到1988年為止,公司的營銷困絡已經較為完整、規範地建立起來了。
經過周密策劃,宗申集團大舉進軍市場,獲得了長足進步,生產發動機90萬台、整車30萬輛。這在摩托車行業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到1998年已經進入發展低穀的“大氣候”中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宗申摩托的另一個戰略決策,就是在國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狀況之下主動出國,將東南亞作為新的主攻地,以價格優勢向日本這樣的傳統摩托車出口國發起挑戰。
左宗申的口號是“中國龍,宗申夢”!意思是希望宗申集團能像龍一樣飛躍。他說:“隨著經濟全球化,我們的市場定位隻能是全球的,而不能僅僅局限在中國。”宗申摩托已經m口世界近140多個國家地區,將更多的產品銷往國際市場。
在國際市場上,宗申已經和日本摩托車展開了短兵相接的競爭。已經進入越南市場30多年的日本摩托,在中國摩托價格優勢的擠壓下,份額急劇下滑。左宗申利用國際通用的售後服務理念,用自己的方式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健全了服務性的專業公司,還花重金從康柏請來一個售後服務總監主持公司的售後服務工作,要求他3年內使宗申的服務在國內達到星級標準,而國外製定的目標是5年。
為了向世界展示中國摩托的風采,並把企業行為融人世界大循環中去,左宗申組建了宗申摩托車隊,參加世界錦標賽,並於2001年在日本鈴鹿賽道一舉獲得冠軍,在世界引起轟動。麵對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左宗申加快了在全球進行資源整合的步伐,與多家跨國公司展開合作。
如何在強手林立的行業中尋找機會?左宗申將自己定位於組織者:將國內、國際的優勢資源最佳地配置起來。國內有上千甚至上萬家摩托車零部件製造商,如何在這些零部件中選出質量最好、價格最優的零件來進行組合,就需要組織和管理。或許市場的勝者,並非自己做得最好,而是把資源整合得最好。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評價左宗申:“這才是合縱聯橫的戰略家,這才是市場王者之風範。”名人點撥:
法國的盧梭說:“誰成了哪一行的尖子.誰就能走運。因此.不管哪一行。我隻要成了尖子.就一定會走運,機會自然會到來.而機會一親.我憑本市領就能一帆風順。”
2.敢想敢幹才能成大事
古代有位智者曾經說過他有移山大法,他所謂的移山大法就是“山不過來,我就過去”。這就是說。一個人隻有敢想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敢幹才能成大事。同樣,沒有機遇。我們可以創造機遇,天上不會掉餡餅。機遇要靠我們自己去創造。
歌德曾經說過:“猶豫不決的人,永遠找不到最好的答案。因為機會會在你猶豫的片刻溜掉。即使是處於混亂中,我們也必須果斷地做出自己的選擇。”這話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非常的難,如果一個人沒有決心去做,或者說沒有冒險精神,是很難成大事的。懦弱的人、怕變化的人,隻好躲在安全的地方,眼巴巴地看著別人走向成功,而自己卻坐著讓機會白自失去。
華達集團總裁李曉華早年曾因倒賣16塊電池而被判處勞教,而且還丟掉了工作,成為失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