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許多人在創業初期是非常善於捕捉機遇的,而在事業有一定基礎後,就喪失了這種敏銳性,但希望集團總裁劉永行卻是一位十分冷靜的人。
劉永行是四兄弟中留在飼料行業的一位,他的目標是做大做強飼料及其相關產業。1999年,飼料業已呈低利潤發展趨勢,年增長速度翻番已成過去。由於飼料市場非常疲軟,加上搬遷,2001年東方希望集團的發展不容樂觀。
鋪攤子,全國布點已經完成,在飼料方麵希望集團已做到了“全國第一”,現在要考慮的是行業的優化組合問題。
劉永行認為做麵粉和食品,都是飼料行業的相關延伸。東方至少要做幾十家麵粉廠,此前已兼並了河南、安徽、四川幾家麵粉廠。特別是成都東風麵粉廠用的是國際一流的全套瑞士設備,能生產高檔麵粉。
2000年底,劉永行還代表上海東方希望集團與東風麵粉廠簽訂了租賃協議,並稱此舉是東方希望集團返鄉參與西部大開發的第一步,如果租賃經營成功,將大規模進軍四川麵粉加工業,組建一個至少有五六個麵粉廠組成的麵粉集團。劉永行之所以選擇麵粉加工業,不僅是因為飲料製造與麵粉加工業同屬食品工業,更基於“東方希望”決策層善於捕捉機遇,對四川食品工業發展前景和麵粉市場需求作了精心評估。
劉永行作為一個從西部走向東部的成功企業家,對西部開發有許多獨到見解。劉永行認為,參與西部大開發可以使東部企業和世界知名企業更直觀、更深刻、更全麵地了解中國西部,增強對西部的感性認識。同時,劉永行認為四川企業與東部企業和世界知名企業的合作開發也架起了一座相互溝通的橋梁,使東部企業和世界知名企業更好地了解到西部缺少什麼,需要什麼,哪些值得開發和參與,哪些項目可以實現“雙贏”,這無疑給雙方提供了一次發展的良機。劉永行認為,西部人口眾多,資源豐富,商機很多,但要吸引外資,搞好開發,必須建立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運作機製,形成多元化的投資體製,大膽吸納外資和民間資本,對民營企業、三資企業、國有企業一視同仁;還要注意政策的連續性,東西部的交流為雙方提供了一次發展的良機。
劉永行在成都高新技術開發區興建的商務大樓,成為東方希望立足成都,參與西部大開發的基地。劉永行涉足麵粉與西部大開發,可以說是又一次捕捉住了財富的機遇,使之成為他人生輝煌旅途中的亮點。
但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許多人總是在抱怨自己的命運不好,抱怨機會沒有垂青於他,但他們卻從來沒有想過,真正應該抱怨的正是他們自己,他們在抱怨中失去了機會,失去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有一天,司馬望去拜訪他多年未見的中學老師。老師見了司馬望非常高興,就問他近來的情況如何。
這一問,引發了司馬望過去所發生過的許多不愉快的事,他開始抱怨起來說:“我對現在做的工作一點都不喜歡,與我學的專業也不相符,整天無所事事,工資也很低,隻能維持基本的生活。”
老師聽完司馬望的話,吃驚地問:“你的工資如此低,怎麼還無所事事呢?”
“我沒有什麼事情可做,又找不到更好的發展機會。”司馬望絕望地回答道。
“其實並沒有人束縛你,你不過是被自己的思想抑製了,明明知道自己不適合現在的位置,為什麼不去再多學習其他的知識,找機會自己跳出去呢?”老師勸告司馬望。
司馬望沉默了一會兒說:“我運氣不好,什麼樣的好運都不會降臨到我頭上的。“
“你天天在夢想好運,而你卻不知道機遇都被那些勤奮和跑在最前麵的人搶走了,你永遠躲在陰影裏走不出來,哪裏還會有什麼好運。”老師鄭重其事地說,“一個沒有進取心的人,永遠不會得到成功的機會。”
經過這次談話,司馬望認識到了自己的弱點,於是他開始努力拚搏,過了幾年,他就取得了成功。後來他在自傳裏感慨地寫道:“這種來自於絕望或者逆境中的成功才是真正能激勵人的成功。”如果一個人把時間都用在了困聊和發牢騷上,就根本不想用行動改變現實的境況。對於他們來說,不是沒有機會,而是缺少進取心。當別人都在為事業和前途奔波時,自己隻是茫然地虛度光陰,根本沒有想到跳出誤區,結果隻會在失落中徘徊。
如果一個人安於貧困,視貧困為正常狀態,不想努力掙脫貧困,那麼在身體中潛伏著的力量就會失去效能,他的一生便永遠不能擺脫貧困的境地。激發潛能:要勇於把機會變成現實
每個人都會有各種不同的困難,其實這個困難就是如何選擇正確的思想來對待困難。如果能做對這一點,我們就能把機會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