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失敗中隱藏著機會(1)(3 / 3)

吳鷹認為,21世紀的世界經濟將是知識占主導的經濟,知識資源的占有、配置、生產、分配、使用將成為經濟活動的主要內容。世界財富將有一次大的轉移,主要是從物質資源擁有者中轉移到知識資源擁有者手中。

經過深思熟慮後,吳鷹決定創辦一個公司,將自己的知識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物質財富,以服務於社會。但是,創辦公司並非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和以往相比,20世紀90年代的公司麵對的是一個瞬息萬變、充滿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的全球生存與競爭的環境。放眼世界,傳統產業正在衰退、殘廢,眾多大名鼎鼎的老牌公司轉瞬間已成明日黃花,難現往日風采。顯然,創辦公司並要獲得成功的挑戰是前所未有的。經過一番緊張的準備工作,1991年下半年,吳鷹的斯達康公司終於誕生了。公司成立後發展極其迅速、規模急劇擴大,其生產的有線、無線困絡接人設備深受市場歡迎。1995年STARCOM和uNITEEH公司合並成立uT斯達康後,吳鷹任uT斯達康公司的副董事長兼執行副總裁,及uT斯達康(中國)有限公司總裁。uT斯達康公司目前向無級及有線困絡運營商提供通信設備,還提供電子銀行及語言郵件服務等。uT斯達康公司於2000年3月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

在2002年的排行榜中,吳鷹以其持有的在納斯達克上市的uT斯達康公司股權計算(2001年9月31日收盤價),其資產達8億元人民幣,位居排行榜中的第37位。

吳鷹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迅速成為億萬富豪,主要原因在於他擁有一顆智慧的頭腦,他對整個社會的發展趨勢做出了敏銳地判斷。機遇未來時,他已經準備好;機遇一來,他就緊緊地抓住了它。名人點撥:

古希臘的柏拉圖說:“一個人不論幹什麼,失掉恰當的時機,有利的時機就很容易失去。”

2.失敗中孕育著機會

失敗者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沒有機會!”他們將失敗的理由歸結於沒有人垂青他們,好職位總是讓他人捷足先登。事實果真如此嗎?浪多人告訴自己:“我已經嚐試過了,不幸的是我失敗了。”其實他們並沒有搞清楚失敗的真正含義。

大部分人一生中都不會一帆風順,難免會遭受挫折和不幸。但是成功者和失敗者非常重要的一個區別就是,失敗者總是把挫折當成失敗,從而使每次挫折都能夠深深打擊他追求勝利的勇氣;成功者則是從不言敗,在一次又一次挫折麵前,總是對自己說:“我不是失敗了,而是還沒有成功。”一個暫時失利的人,如果繼續努力,打算贏回來,那麼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失敗。相反,如果他失去了再次戰鬥的勇氣,那就是真的輸了。

丹尼士中學畢業後,找到了一份暑期工作,在期貨交易所當跑腿,傳遞買賣單據。但他的經曆非常慘痛,每周工資40美金,他會在一小時內輸得一千二淨。不過那時,丹尼士心裏想:無論事情如何,我已經得到了第一次學習如何炒賣期貨的機會。

在丹尼士尚未成年之前,是不允許炒賣期貨的。但是他的父親擁有交易所會籍,於是他就讓父親擔任他的買賣手,經常委托父親代他買賣。結果是經常輸得一敗塗地。

雖然入行初期,丹尼爾經常輸錢,但這段經曆對他來說獲得了千金難得的經驗。可以說,剛開始炒買炒賣的時候,成績越差,對你今後影響越好。換言之,初入行時成績太過出色,反而不妙。

總之,初人行所經曆的失敗教訓是通向成功的中轉站。後來的丹尼士憑著400美元炒賣成功,個人資產一度達到2億美元,但如果沒有他開始入行的經曆,也不會有後來的成功。

很多人一遇到失敗就好像戰場上的逃兵,如臨大敵,比誰跑得都快,生怕天要塌下來把他砸著似的。然後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獲得暫時的安全以後,前方的路還是要走,前方的困難還是要麵對。

如果一個人把眼光拘泥於挫折的痛感之上,他就很難再抽出身來想一想自己下一步如何努力,最後如何成功。一個拳擊運動員說:“當你的左眼被打傷時,右眼還得睜得大大的,才能夠看清敵人,也才能有機會還手。如果右眼也同時閉上,那麼不但右眼要挨拳,恐怕連命也難保!”拳擊就是這樣,即使麵對對手無比強大的攻擊,你還得睜大眼睛麵對受傷的感覺,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一定會失敗得很慘。其實人生又何嚐不是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