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儲能篇(2)(1 / 3)

提出一個對方感興趣的話題,然後認真地聽他講述。聽到讓說者願意去說,說到讓聽者感興趣去聽。這是最好的溝通。

二、進入對方的情緒狀態有的同學看到這裏覺得:幹嘛要進入對方的情緒狀態,為什麼他不能進入我的狀態呢?還記得人際關係當中的一個法則嗎?要想讓別人怎樣對你,你就先怎樣對他。當你先進入對方的情緒狀態,找到交集慢慢的他就會進入你的狀態。

舉例:

當一個人正在因失戀而哭泣時,你跑過去很高興地跟他說你剛買了一部手機,講你的手機有多麼的好,結果會是怎樣。假如你參加同學的婚禮,大家正高興地說笑著,而你去傷心地告訴大家你失戀的痛苦,結果又是如何?

溝通不是說服,溝通是情感的交流。要考慮一下對方的當下感受,溝通不好的人大多都失敗在嘴上。一是太喜歡說,二是太喜歡教育別人,其原因是太在意自己的感受,而忘了別人感受,最終是招人膈應,萬人煩。

三,跟上對方的說話節奏人們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來往,這也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道理。不同性格的人說話的頻率也不同,隻要你在溝通時能配合他的語速,他會覺得你們是同一性格的人,會找到許多共同點,一個說話很快的人,遇到一個說話很慢的人,結果一定是會急得發瘋。

一個說話慢的人與一個講話快的人溝通,一定會覺得所聽到的都是噪音。

四、巧用鄉音

人不親,土還親。因為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遠在千裏之外,聽到鄉音倍感親切。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在溝通過程中巧用這一鄉土氣息,包括地方音和地方話,你有意地去模仿,聽起來會增加一些微妙的情感。

我作為培訓師,全國各地作課,到一個地方我就有意模仿地方的方言,在課堂上使用起來,大家感到很親切。培訓結束後,有的學員問:

“楊老師,我們是老鄉吧!聽您說話感到很親切。”

溝通注意事項

一、不要搶話

二、不要憑自己主觀想象猜測

三、不要爭論,不要批評對方

四、要尊重對方

五、憂不飲酒,怒不談話,情緒不好時終止談話。

人際溝通中,最忌諱耳聾、目盲,口無遮攔,意思是有眼睛看不見對方的表情,有耳朵聽不進對方的話,自己想說啥就說啥。歸根結底就是要在意一下別人的感受。多想一想“溝了”、“通了”沒有。

成功在於問對了問題

清晨能力之問今天我要做哪些事情?

我該做哪些準備?

今天我要學習哪些方麵的知識來提高自已?

我該立即行動了!

’夜晚能力之問今天我做的事情完成得如何?

哪些地方還不夠完美?

今天我學到了什麼?能力是否提升?

今天我應該感謝哪些人?

金翰箴言:不簡單就是把簡單的事情千百遍地做好。

自我溝通

一個人從早到晚,與自己溝通約1700多次,自問自答的過程,問好的問題會帶來快樂,問不好的問題會帶來痛苦。把注意力放在積極的問題上,學會問好的問題,保持樂觀向上。

在這裏再重複一遍,事情本身對一個人並不會產生影響,影響你的是你心裏所裝的對這件事情的看法。還是那句話,注意力=事實。相信一切都是為了美好而準備的,因為我們無法改變它,凡事的發生必有其原因。

再來看一看這個快樂宰相的故事吧:

從前,國王身邊有個大學士,是個積極樂觀的人。當國王問他問題的時候,他總是回答好的一麵。有一次國王打獵的時候,因用力過猛,將弓拉斷,把拇指卡斷一節。大學士說這並非是壞事。國王聽了很生氣地問:“我的手指斷了,為什麼你還說並非是壞事?”

大學士說:“這弓威力如此之大,幸虧是卡斷了手指,如果要是卡在手腕上那就更慘了。”

國王很氣憤地說:“你咒我,把你關起來!”大學士說:“也好,這樣我就能靜下心來為國王編書了。”於是大學士被關了起來。國王手好後在一次打獵中追趕一頭鹿,跑進了深山,迷失了方向,連人帶馬掉進了食人族的陷阱裏。當食人族準備把國王煮了吃肉時,發現他斷了一隻手指,就把他放了回來。食人族不吃四肢殘疾的人,怕遭到神的懲罰。

大學士出來後,感謝國王關了他三個月。國王問他為什麼要感謝時,大學士說:“國王試想,如果你不把我關起來,那麼你一定會要求我和你一起去追鹿,我也會和您一起掉進陷阱被食人族抓走。他們不吃您,肯定會把我吃掉,因為我的四肢是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