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能否幫你的忙,還看你平時表現如何。這就要求你與人交往時,目光要放遠些,不因小利而不為,亦不因利大而為之。如果你與對你求職就業有所幫助的朋友發生了不愉快,你應首先諒解他。“小不忍則亂大謀”,這是古訓,在這方麵古人也做出過榜樣,比如,韓信能受胯下之辱,張良能為老者拾履。平時的基礎打好了,量變積累終會成為質變,自然是“得來全不費工夫”了。你待人好,人家對你自然有真心,關鍵時刻幫助你也在情理之中了。這樣看來,借“梯”的功夫完全包含在平時的為人處世之道中。
這裏還需要說的是,有很多人並不是不會施行此計,而是難為情,不願意求人,總覺得這樣做有失體麵,好像是貶低了自己的能力。其實,這些想法都是不必要的。什麼時候都別忘了,即使是拿破侖也需要別人幫他架起成功的橋梁,何況你我隻是一個平常之人呢?
三、不要精明過了頭
我們處於一個追求實惠的時代,我們要求任何東西都能夠馬上“變現”。今天學到的東西,明天就要能用,否則壓根就不願意學;今天付出了一些,馬上就要得到回報,否則就不願意付出了;對自己的利益計算得最清楚,任何人都不能夠從這裏占一點“便宜”,自己的任何投入都是經過精確計算的。這種人,我們通常稱之為“精明”。
精明是什麼?精明的人總是盯住眼前的利益。用“鼠目寸光”這個詞正是適合形容這種人。這種人不願意做任何與眼前利益無關的事情,他們要求一張馬上能夠兌現的支票。最糟糕的是,他們總是這樣,無論做任何事情,隻要自己沒有利益,就根本不考慮,更談不上做了。這種人做事的風格給人的印象是很糟糕的,因為世界上的事情,並不是每一件都是那麼直接與自己的利益相關聯的。這種人隻有在不讓自己吃虧的問題上,才能表現出才能和魄力。精明的人最不服人,也令所有的人都討厭他。因為他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太重,幾乎不能容忍任何損害自己利益的行為。
一個人不應該太計較眼下的得失,而應把眼光放長遠,時刻有一個總體的事業目標,讓所有的努力都是為這個目標而服務。就像下圍棋一樣,在布局的階段是很關鍵的,不應該總是盯著一些小小的利益,而是必須注意長遠的利益。許多棋子在布局的時候根本看不出來它的意義,但是在最後,每一個孤立的棋子,共同構成了你的勝利。一個圍棋高手必須掌握這種技巧,一個經營自己人生和事業的人,也必須掌握這種布局的技巧。雖然在布局的階段,好多行為讓別人看起來都是沒有意義的,甚至很吃虧。但是你應該心裏清楚,自己的努力在將來肯定會得到巨大的利益回報。
所有的成功者幾乎都是把目光放在長遠利益上,所謂“吃小虧占大便宜”,其實有它的道理:成功的人總是不惜血本來招攬人才,然後通過人才使他們成功;而失敗的人總是因為不想吃虧,隻想占便宜而失去人心,然後由人才匱乏和事業無助走向失敗。
不要太精明,意味著你應該知道與人為善。與人為善其實就是善待自己,所以,你永遠不應該將事情做絕。在現實生活中,心存感激的受惠者總是會對施惠者有一種報償。許多人不知道與人為善的重要性,他們隻知道善待自己,可是,善待自己其實是以善待他人作為前提的。
也許你會說,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是恩將仇報的事情,對這種報恩的事情已經比較陌生了。但是,你必須承認,你生活在一個大社會、大環境中你的一切不僅僅取決於你自己,同時也取決於其他人。所以,當你越多地幫助別人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幫助你自己,因為這樣成功的概率至少比你不幫助別人要大得多。即使我們不從道德的角度來理解這件事情,從功利的角度,也可以明白“與人為善,即是善待自己”的道理。一個人在幫助別人時,其實也是一種投資,隻不過是投資自己的感情。一旦有機會,這種投資得到的回報,將遠遠超過你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