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思考人脈:利義結合知恩圖報(3)(3 / 3)

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似乎一提借便是借某人的勢力,其實這是片麵的誤解。實際上,凡是能讓我們為人做事增光添彩的人、物、事、情,都是借光的範圍,比如祖宗、衣服、籍貫、才智、言論等等,不一而足。

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處在借人借力借勢之中。我們看書讀報是在借作者的文字中的思想來充實自己;我們吃飯穿衣是在借用生產者的勞動成果;投資股票是借別人公司的經營發展謀利……不會借外物,人就無法生存。

從謀略學的角度看,借外界之力,為我所用,乃是人生大智慧,不借外力難成大事。隻有善借才能善得。借什麼?自然是借勢發揮,成全己事。借勢發揮為聰明人的謀勝之術。如果一個人細心觀察身邊的事物,並能夠把握彼此之間進退的尺度,在必要的時候借勢發揮,平衡一下各個方麵的力量,自然會更利於事情的進展。這種平衡實際離不開借勢。

借勢而起之計,指靠外力而成事。我們知道,不是每一件事都是你想做就能做成的,有時你越想做成反而越做不成。原因之一是你還沒有足以控製它的能力,二是你還不能摸清它的特點。聰明人能夠在“借”字上下工夫,積極主動地去尋找“跳板”,力圖憑此躍起,達到自己想要的高度。在實際生活中,一個善於借勢的人,總能以最小的付出獲得最大的回報。

一個善借者,總能在沒有條件的時候,創造條件,在有條件的時候利用條件——這是本事。對於這些人來講,做任何事情,都應當巧借他人之力,緩己燃眉之急。這是成功的關鍵。

跳板的作用是讓人跳得更高更遠。有人問,沒有跳板可否?答案是當然可以,但你永遠得不了第一名。善於借勢發揮者,總是力求找到腳下的跳板,讓自己的人生目標更高更遠。聰明人可以在最關鍵的時刻抓住轉折點。

借他人之力來補充自己的實力,是生存競爭的第一法則!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奇怪現象,常令人思考,有人雖然出力不大,但卻能成事;有些人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卻收獲甚小。道理何在?莫過於借力與出力之別。

在現實生活中,“借人之勢”被普遍運用,其意是借同行或朋友之力戰勝對方,以保存自己實力。這是“損下益上”求勝之法,即自己退避起來,借自己以外的人、物和事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二、倚梯登高步上青雲

《紅樓夢》中的薛寶釵填過一首《柳絮詞》,其中有一句是“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從中我們也可得到一個啟示:一個人在事業上要想獲得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奮鬥之外,有時還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平步青雲或扶搖直上。“好風憑借力”這句話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用在求職就業的過程中,就可以稱它為“借梯登高”之計。

對於準備求職就業的人來說,這裏的“梯”指的是他人之力,如名人、親戚、朋友、同學等的地位、名望、財富或權力等;而“高”則是指求職就業者將要獲得的某種較為理想的社會職業。他人有時是你接近成功或走向成功的橋梁與階梯。尤其是那些德高望重的名人,他們的力量更能幫你尋到走向成功的捷徑。

我們的民族曆來看重宗族親情,以至於在今天仍然盛行“走後門”之風。這種“後門”其實就是一種看不見的裙帶關係網,類似於我們所說的“梯”。利用“後門”去幹違法亂紀的事情,當然是不足取的;但如果你想要充分發揮你的才智,有所成就,在某些時候借助“梯子”還是必要的。尤其是剛走出校門又缺乏社會經驗的學生,要想在社會中謀得一份理想的職業,得到社會的承認和認可,就必須靠熟人或名人的引薦。

一般來說,無論引薦者的名望大小、地位高低,隻要對你成功有所幫助,他就是你登上高處的好梯子,他的威信和影響力就能對你有用處。一般人除對權威和名望有一種崇拜感和信任感之外,對熟識的人同樣有一種可靠、信賴的感覺,因而他們常常會從推薦者身上來估量被推薦者的能力和人格。這種透視現象可以幫助求職者被錄用,繼而步步高升。

在複雜的社會關係中,在各種社會關係構成的屏障麵前,互相利用是人性的弱點,但它也是人類共同需要的心理傾向,而這正是“借梯登高”之計的實質所在。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不懂得或不善於利用他人力量,光靠單槍匹馬闖天下,在現代社會裏是很難大有作為的。

在施行“借梯登高”之計時,一般要遵循以下步驟:

第一、找“梯”,即要與有影響力的人做朋友

對於一般人來說,在求職或就業的過程中,應該隨時留心周圍的人品格、能力及其影響力,要用真心去交朋友。為了贏得他人的真誠相助,你必須先付出某些東西,如真心或物質。人心都是肉長的,你天長日久的付出總會有所回報。所以平時與人交往時,要盯得準有能力的人幫助你。當然,與任何人相處都要以友善、真誠為本。

第二、借“梯”,即求得朋友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