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驚悉陰謀(2 / 2)

一直纏繞的心頭的疑惑終於解開,狄詠恍然大悟,半晌失笑道:“人算虎虎亦算人,我還是小瞧了天下英雄啊,差點成了千古罪人。”

陸無雙鬆了口氣,這幾天她揣著這個大陰謀,寢食不安,現在把它交給狄詠,身心為之一鬆——在她心中,沒有狄詠解決不了的難題。

“我師姐待我極好的,若不是她,我不知死了多少次了。李莫愁投靠蒙古人,她本不讚成,後來見了蜀地百姓的慘狀,對蒙古人更是痛恨,這次李莫愁派她來成都打探消息,她便趁機把這個陰謀告訴了我。”

狄詠記得原著中洪淩波也曾給陸無雙通風報信,顯然良心未泯,點頭道:“洪淩波與李莫愁不一樣,她這次報信功德無量,我不會忘記的。”

狄詠和陸無雙回到中軍帳時,冉璡和韋三青正在帳中喝茶等候。韋三青見二人回來,笑道:“怪不得不見狄兄弟,原來和陸姑娘說悄悄話去了。”他和狄詠陸無雙相處日久,自然知道兩人的關係。狄詠見他談笑風生,便知與冉璡相處甚為融洽,苦笑道:“的確是說悄悄話去了,不過這話可不怎麼讓人愉快。”

韋三青愕然道:“出什麼事了?”

狄詠花了一頓飯的功夫,把事情的前因後果以及劉綏的陰謀向二人說了一遍,最後道:“幸虧洪淩波前來報信,否則我等豈不成了千古罪人?”

冉璡原本對狄詠放著正事不做而去跟一女子私會甚為不滿,聽到這裏也悚然而驚,如果不是事先得知了這個陰謀,還真有可能讓李莫愁行刺得手。需知拜堂成親時餘玠要在喜堂端坐接受新人的拜禮,那時相距不過五步,所謂“匹夫一怒血濺五步”,可見這五步對於普通人都是一個相當危險的距離,何況李莫愁這樣的大高手?想到這裏,冉璡已是殺機盈胸,咬牙道:“好個青城派,竟敢把主意打到餘大人頭上,我這就回去調集人馬,先將青城派剿了。”

狄詠沉吟道:“此事關係餘製置使的安危,也關係到餘超的終身,是該稟報餘大人,請他決斷。不過青城派在蜀地武林地位不低,且罪行未顯,貿然征剿恐怕會引起物議,還是搜集到過硬的證據再加撻伐為妥。我們既然已經知悉他們的陰謀,不怕他們翻出什麼浪來,何不將計就計,反過來算計劉黑馬呢?”

冉璡皺眉道:“算計劉黑馬?如何算計?派人刺殺?”他所推崇的是煌煌大政,希望修明政治、積蓄兵甲、操練士卒,尋找時機與蒙軍正麵決戰,對陰謀詭計甚為不喜。

狄詠卻講究“以正合以奇勝”,相信“兵者詭道”,此時蒙古人占據戰略優勢,尚且不惜以刺殺的手段達成目的,南宋這邊處於劣勢,朝不保夕,又有什麼好顧忌的?

“行刺敵方主將隻是小道,蒙古人軍心士氣正盛,能征善戰的將領比比皆是,刺殺劉黑馬反而會激起他們的凶性,得不償失。我的想法是利用青城派這次刺殺和劉元振被擒這兩件事,誘使劉黑馬判斷失誤,誘敵深入······”

冉璡聽完狄詠的計劃,默然良久,由衷道:“君乃大才,冉璡不如也。我這就趕回重慶,向餘大人當麵彙報。”

狄詠笑道:“紙上談兵而已,當不起冉兄這般誇讚,如此便辛苦冉兄了。”

韋三青瞥了狄詠一眼,心中暗暗盤算,如此俊傑,可惜不是明教弟子,否則我明教何愁大事不成?嘴上道:“有什麼用得著我明教的,狄長老盡管吩咐。”

冉璡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狄詠便在成都協助韋三青遷徙百姓,同時派人到青城山送信,言道峨眉山普賢寺主持延果禪師攜餘超前往青城求親,數日後捎回了劉綏的回帖:恭候延果禪師大駕,比武成親之事已經準備就緒,還請速至。

狄詠猜測先鋒被殲、兒子被俘已經激怒了劉黑馬,血刀門和青城派已經沉不住氣了,便和延果、劉威、餘超離開成都,緩緩向青城山行去。半路上,餘玠的信使追上了狄詠一行人,隻說了一句話:“安撫製置使已經同意狄長老的計劃,代號‘亢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