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禮部(下)(2 / 3)

乾隆五十四年議準:平定台灣陣亡浙江溫州鎮總兵貴林等官兵四千八百九十三人入祀。

六十年議準:辦理台匪及剿捕苗匪各案被戕同知朱慧昌等官兵九十四人入祀。

道光十三年諭:‘上年冬間福建台灣逆匪張丙等戕官圍城,賊黨窺覬鬥六門,屢次攻擾。署守備馬步衢築建圍柵、開浚溝濠,與縣丞方振聲協力抵禦;把總陳玉威乘賊未備,施拋火器以遏賊勢。賊眾夤夜縱火,蜂擁而入;馬步衢等持刀巷戰,各殺斃數賊,力竭遇害。方振聲著加恩照陣亡知府例賜恤,賜諡“義烈”,賞給騎都尉世職。馬步衢著加恩照遊擊例賜恤,賜諡“剛烈”,賞給騎都尉世職。陳玉威著加恩照都司例賜恤,賜諡“勇烈”,賞給雲騎尉世職。幕友沈誌勇賞給六品職銜,伊子沈聯輝賞給七品職銜,均著加恩照例賜恤。俱入祀京師昭忠祠’。

又議準:剿辦台匪陣亡副將周承恩入祀。

——以上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四百四十九。

直省昭忠祠

嘉慶十年議準:剿捕台灣洋匪陣亡都司黃雲台等七員、兵十一名入祀。

十五年議準:福建派赴台灣捕盜傷亡把總饒成基等二員、兵五名……入祀。

十七年議準:……福建派赴台灣在洋漂沒外委劉元得一員入祀。

道光二年議準:福建台灣陣亡外委張坤有等十一員、淹斃兵五名、出洋遇賊被戕外委朱雄一員、兵五名入祀。

十三年議準:福建剿辦台匪陣亡縣丞朱懋護等二員、廩生古嘉會等二名、民兵一名、出洋淹斃外委謝得高等五員、兵一百三名入祀。

又議準:追捕台匪被戕知府呂誌恒等二員入祀。

十七年議準:福建台灣捕賊被戕把總柯青山等二員、兵一名……入祀。

——以上見“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四百五十一。

功臣專祠

嘉慶元年,欽奉高宗純皇帝敕諭:‘大學士貝子福康安,秉性公忠,才猷敏練;揚曆中外,懋著殊勳。年當弱冠,即出師金川,著有勞績;曾賞給巴圖魯名號,特封男爵。嗣又平定石峰保、台灣、廓爾喀等處,宣勞邊徼,屢奏膚功;複節次晉封至一等忠銳嘉勇公,簡直綸扉,讚襄機務。且曆任封圻以來,籌辦地方事務,無不悉心整頓,經理得宜。此次督剿苗匪,涉曆險阻,不辭勞瘁;親帶官兵,所向克捷。上年特降恩旨,賞戴三眼花翎,晉封貝子爵銜,仍帶榮賞四字佳號。福康安年力富強,正資倚毗;乃當大功垂成之際,積勞成疾,遽爾溘逝,實深震悼!著晉贈郡王職銜,仍著於伊家宗祠之旁實為相度地基,建蓋專祠,以時致祭,用妥忠魂。欽此’。遵旨建獎忠祠於東安門外,祀郡王銜大學士諡“文襄”福康安;歲以春秋仲月諏吉致祭,用素帛一、羊一、豕一、果實五盤、尊一、爵三。

十年諭:‘禦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都統三等公額勒登保,秉誌忠誠,夙嫻韜略。從前朕在藩邸時,充諳達有年,小心勤恪。曾出師緬甸、金川、石峰保、台灣、廓爾喀等處,久經行陣,累立戰功。嗣又平定苗疆,蒙高宗純皇帝錫封侯爵。旋因教匪滋事,簡畀戎行;始以遲緩獲愆,終能奮勇克捷。自朕授為經略大臣,實力督師,衝冒雪霜,屢閱寒暑;身經百戰,艱險備嚐;將數萬凶渠掃除淨盡,三省地方鹹臻安輯,實能為國宣勞。且其宅心公正,力矢清操;中外滿、漢臣工及外藩蒙古等即素不相識者,亦人無閑言,尤為不可多得。是以特加恩獎,仍錫通侯,授以禦前大臣,晉加宮保;並賜雙眼花翎、紫韁,用昭殊錫。此次感患病證,即因積勞所致。目前啟蹕時,伊正當乞假,不克扈從前來;朕懷日切縈僅,屢命留京辦事王大臣等往看病狀,諭令安心調養,並親解佩囊寄京賞給。昨謁陵禮成,特晉封為三等公;複命幹清門侍衛慶惠馳往看視,賚賜荷囊、玉韘、鹿雉等物。方冀日漸痊愈,長被恩光。今據留京王大臣馳奏:額勒登保溘逝;披覽遺章,實深震悼!念其一生忠藎,不禁涕泗交集。允宜寵錫飾終,以示酬庸。朕於回鑾後新臨祭奠,並著慶惠到京後將朕賚賜物件陳之幕前,烹飪賜酹;並加恩建立專祠,歲時賜祭。著祿康於地安門外相度地基,動用官項,營建祠宇;所有工程,即著祿康督率辦理。欽旨’。遵旨建褒忠祠於地安門外,歲以春秋仲月諏吉致祭,用素帛一、羊一、豕一、果實五盤、尊一、爵三。

直省功臣專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