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舌
李漁在《閑情偶寄·飲饌部》中所說名叫“西施舌”的海鮮,惟資深美食家有口福品嚐,一般人可能並不熟悉,我周圍的人沒有一個知其廬山真麵目。
梁實秋在《雅舍談吃·西施舌》中,引鬱達夫一九三六年有《飲食男女在福州》記西施舌雲:“《閩小記》裏所說西施舌,不知道是否指蚌肉而言,色白而腴,味脆且鮮,以雞湯煮得適宜,長圓的蚌肉,實在是色香味形俱佳的神品。”梁實秋案曰:“《閩小記》是清初周亮工宦遊閩垣時所作的筆記。西施舌屬於貝類,似蟶而小,似蛤而長,並不是蚌。產淺海泥沙中,故一名沙蛤。其殼約長十五公分,作長橢圓形,水管特長而色白,常伸出殼外,其狀如舌,故名西施舌。初到閩省的人,嚐到西施舌,莫不驚為美味。其實西施舌並不限於閩省一地。以我所知,自津沽青島以至閩台,凡淺海中皆產之。”梁實秋說:“我第一次吃西施舌是在青島順興樓席上,一大碗清湯,浮著一層尖尖的白白的東西,初不知為何物,主人曰是乃西施舌,含在口中有滑嫩柔軟的感覺,嚐試之下果然名不虛傳,但覺未免唐突西施。高湯氽西施舌,蓋僅取其舌狀之水管部分。若鬱達夫所謂‘長圓的蚌肉’,顯係整個的西施舌之軟體全入釜中。”
我在青島居有年,卻孤陋寡聞,未知所謂“西施舌”確指何物。慚愧,慚愧!打電話給青島的親戚和摯友劉培業老弟詢問,培業是土生土長的青島人,他電話中詳細描述了西施舌形狀、特點,繪聲繪色,但我因未見實物,終不甚了了。最後他說,你來青島,我請你吃西施舌。今夏去青島避暑,第三天,培業興衝衝說,明日吃西施舌。後又補了一句:電話裏我已誇下海口請你吃西施舌,但如今此物稀罕,各個飯店都缺貨。今天終於落實:把三個大飯店的西施舌湊在一起,共二十幾隻,可以實現諾言了。
西施舌宴在城陽區長城飯店二樓舉行,培業夫婦做東,我們夫婦率剛剛從美國回來探親的女兒、女婿、外孫、外孫女赴宴,來自濟南和青島本市的幾位親戚作陪。這裏環境優雅,猶如一個大花園。窗外綠樹掩映,鳥聲啾啾。草地上不知什麼花,淡淡香氣飄入室內。酒過三巡,女服務員鄭重端上一盤碼放漂亮的海鮮,類似大蛤蝲,皮色微紅,每一隻都張著口,白白的“舌頭”約二三寸長,從殼中翹出,傲然挺立,高雅大氣。培業說,這就是西施舌。嚐一口,又脆又柔,細膩滑嫩,確實不凡!五歲大的小外孫瀛洲·杜·偉迪端坐桌前,猶如一個小大人,把西施舌拿給他,嚐都不嚐,隻是對它漂亮的殼感興趣,統統搜集起來,說要帶回美國去;而一歲大的小外孫女璱瑪·星星·偉迪則隻知亂抓,口中呀呀有聲,給在座的人添了幾分樂趣。女婿比爾·威廉·偉迪,在威斯康辛州瀕臨密西根湖的格侖貝長大,但那是淡水湖,少見海產品,對第一次品嚐的西施舌倍加讚賞。女兒則忙著用數碼相機拍下我吃西施舌的場景,而且給了幾個特寫鏡頭。
這樣的海鮮宴,我平生第一回。